已成立28年的楊凌示范區,決定向咸陽看齊,要和西安走得更近、貼得更深了。
近日《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建設領導小組省部共建工作要點》印發,這份高規格的文件里一共列出了5大方面17項重點任務,“西(安)楊(凌)一體化”尤其令人關注。
1
西楊,和西咸一樣要的是“一體化”
對于陜西人來說,區域一體化發展并不新鮮。
自從2002年提出西咸一體化以來,關中地區有樣學樣,西寶、西渭、西銅、西楊多個CP不時出現在公開報道中。2023年陜南三市又齊刷刷搭上了西安這個近鄰,《西商融合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漢中主動融入西安都市圈推動西安漢中協同發展框架協議》以及《安康深度融入西安都市圈協同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先后簽署,再加上2022年《延安榆林協同推進高質量發展戰略合作協議》的簽署,陜西10市1區都走上了協同發展之路。
梳理近年官方信息可見,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除了延榆“協同”、西商“融合”,其他多是以“融入”西安都市圈為名展開,只有西楊,和西咸一樣要的是“一體化”。
與西安相距80余公里的楊凌示范區,關中平原城市群和西安都市圈建設都帶上了這座關中小城。事實上,根據《西安都市圈發展規劃》提出的階段性目標——到2025年西咸一體化發展“取得實質性進展”,到2035年“現代化的西安都市圈基本建成,圈內同城化、全域一體化基本實現”,顯然,楊凌和西安的一體化,本就是西安都市圈的建設框架下的一部分,且不乏成果。但進入2025年,“西楊一體化”要加速,成為可以用“重中之重”來形容的重點工作。
百理君注意到,今年2月公布的《2025楊凌示范區重點工作安排》就把“加快推進楊凌西安一體化發展”列為“深化區域協同發展”的第一項。盡管外界無從獲知更多細節內容,但“加快”這一關鍵詞,足以傳遞出楊凌示范區對西楊一體化取得實質性進展的渴望與期待。
現在,《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建設領導小組省部共建工作要點》中對于“西(安)楊(凌)一體化”又有了更進一步地表述——啟動“西(安)楊(凌)一體化”發展規劃編制,制定融合政策措施,推動楊凌全面融入大西安都市圈、深度參與西安“雙中心”建設。
兩份文件,一份來自于楊凌示范區,一份出自楊凌示范區建設領導小組。也就是說,“西楊一體化”的加速,不僅是楊凌示范區的愿望,更有來自于更高層級的推動與支持。
2
“西楊一體化”,有20多個國家部委做后盾
楊凌示范區,下轄一個縣級單位楊陵區,在1997年7月成立之初,鑒于區內科教單位分屬不同管理機構,科教資源合力難以充分發揮,再加上楊凌的基礎設施、行政管理、協調服務等尚不完善,與科教單位承擔的重要任務不相匹配,為了穩定人才,發揮農科教優勢,推進干旱半干旱地區農業發展,楊凌示范區實行“省部共建、以省為主”的管理體制。國家層面成立了楊凌示范區建設領導小組,由農業農村部部長和陜西省省長擔任“雙組長”。
歷經20多年,不僅共建成員單位不斷增加,國家部委從14個擴大到22個,更為重要的是,楊凌示范區建設領導小組不定期召開會議,研究重大事項、合力解決楊凌發展中的關鍵問題。“省部共建體制”,伴隨著楊凌示范區一路走來,被視為楊凌示范區的獨特優勢和最大資源。
前不久,楊凌示范區建設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也就是在這次會議上審議了前文提到的《省部共建工作要點》。必須強調的是,“西楊一體化”只是《省部共建工作要點》中的內容之一,但于楊凌示范區而言,卻是一件極具里程碑意義的大事。
其一,啟動“西楊一體化”發展規劃編制,制定融合政策措施,將使“西楊一體化”這一宏大愿景自此有了相對應的“任務書”、“施工圖”和“時間表”。
其二,列入“省部共建工作要點”,意味著有20多個國家部委做后盾,“西楊一體化”可獲得強大的外部支持。放在“省部共建”這個框架下來推進,這是“西楊一體化”獨特的優勢和特點。
3
區域一體化發展
是一個逐步推進和演化的過程
百理君在陜西省人民政府官網查詢到,今年省兩會期間,省人大代表、楊凌示范區黨工委書記史高領提交了《關于大力支持西安-楊凌一體化發展的建議》,雖然這算是“一家之言”,但可以看到楊凌示范區對于“西楊一體化”從創新資源、產業協同、對外開放、生態環境、公共服務5個方面發力的構想和計劃。
一是加大創新資源共享力度。依托西安“雙中心”建設,高水平建設楊凌秦創原農業創新驅動平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未來農業研究院、旱區農業陜西實驗室。發揮楊凌示范區農業科教資源優勢,以農業科技市區合作為抓手,在西安建設一批農業科創飛地園區、試驗示范站(基地),共同打造現代高效特色農業示范區。發揮國家雙創示范基地引領作用,系統性謀劃“西安—楊凌”科創走廊。
二是優化產業協同發展布局。依托旱區種業硅谷建設,支持西安的種業企業向楊凌集聚。支持各類涉農展會向楊凌集中。高水平建設西安-楊凌國家生物產業基地,打造生物產業創新集聚區,支撐全省生物產業創新集群高質量發展。推動西安中心城區瘦身健體,在楊凌建設西安城郊大倉基地,推動西安主城區大型倉儲物流、冷鏈物流、農貿集散等區域性專業市場和物流基地向楊凌疏解集聚。
三是提升對外開放水平。發揮兩地政策、區位等優勢,攜手共建“一帶一路”現代農業國際合作中心,合作共建上海合作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中非現代農業技術交流示范和培訓聯合中心、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等高水平對外開放合作平臺,共同開展與上合組織國家、中亞國家、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科技創新和產業合作,助力陜西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
四是強化生態環境共保共治。健全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和重污染天氣應急聯動機制,聯合推進冬季清潔取暖改造。共同建設渭河流域綠色生態帶,協同推進楊凌和周至間“一河兩岸”生態整治、上下游洪澇聯防。充分發揮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科技優勢,加強土壤污染修復工作。
五是推進公共服務共享共用。推進跨區域合作辦學,提升西安楊凌教育一體化建設水平。加快建設楊凌示范區醫院自貿院區,支持依托交大二附院積極爭創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推動西安至楊凌高鐵、城際列車實行年票、月票收費制度。推動陜V牌照車輛享受西安繞城高速(含機場專用高速)包繳政策,陜A、陜U牌照車輛包繳政策行駛范圍擴展至西安-楊凌段高速。
作為陜西又一個“一體化”板塊,如果說,西咸一體化更多是為了合力共建西安,提升西安城市綜合能級,全面增強西安國家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能力。“西楊一體化”則是要助力楊凌做大做強,完成國家所布置的“作業”——今天的楊凌示范區,定位于現代農業“國家隊”,承擔著“三區三高地”(干旱半干旱地區農業科技創新推廣核心區,新時代鄉村振興、特色現代農業發展引領示范區,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現代農業創新高地、人才高地和產業高地)以及“旱區農業新質生產力策源地”的國家級使命。
某種意義上,打造“中國農科城”,未來不是楊凌示范區單打獨斗,西安也要添磚加瓦,發揮應有的輻射帶動效應。話又說回來,區域一體化發展,注定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一個逐步推進和演化的過程,但在西安都市圈2035年“圈內同城化、全域一體化基本實現”的既定目標下,“西楊一體化”10年之變,值得期待。
來源:華商報八百理(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 申平) B4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