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7點,天剛蒙蒙亮,重慶市城口縣坪壩初級中學教師王升富就拿著課本和教案走出了宿舍,他的住處緊挨著學生宿舍,看到還沒有進教室的學生,他會習慣性地喊上一句:“動作快點兒,別遲到了!”
走下兩個臺階,再轉過一個彎,就到了教學樓。從咸宜鄉中心校、明通初中、修齊中學再到坪壩初中,王升富走過了40多年的鄉村教育道路,從青年走到兩鬢斑白。2024年,他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
跟孩子們學習相關的事,都是大事
“遇冷結成疙瘩,烏云深處為家。出門敲鑼打鼓,一來就毀莊稼。孩子們,猜猜這是什么?”在教室里,王升富提問道。學生們齊聲回答:“冰雹!”
“教初中學生,先要培養學科興趣。培養興趣,就要找到學生們的興趣點,這是學校年輕老師給我的建議。”王升富之前擔任了很長時間學校管理工作,臨近退休,重回到一線任教。為此,他主動跟年輕老師請教低年級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上,王升富既傳統又“時髦”。翻開王升富的教學課本,每頁都是滿滿的批注,上面寫著章節必背知識點、重難點提醒、拓展知識補充等。他還自己制作教具,有時還結合鄉村教育的“土法”,教學生記住一些知識點。
如今,王升富是縣里的專職督學,每學期他都要參加縣里組織的各種聽課活動,認真記錄、評課。他評課時有一個特點:不是就課論課,而是積極提出一些普遍性問題,與大家共同探討、研究,以求有更大收獲。
除了聽課之外,王升富還經常翻閱一些教學參考資料,把一些新的教學理念當作寶貝一樣記錄下來,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研究,把每個步驟都記在筆記本上,進而寫成心得體會。
“要想把學生教好,老師首先要跟上時代;而且,跟孩子們學習相關的事,都是大事。”王升富嚴肅地說。
孩子像春天的幼苗,需要全力呵護
1984年師范畢業后,王升富一直在鄉鎮中小學任教。在他看來,孩子就像一棵棵春天的幼苗,需要傾盡全力呵護。
曾經,王升富的班里有個成績很不錯的男孩要輟學。這個男孩父母身患殘疾,家庭不富裕。為了讓他重返校園,王升富決定家訪。崎嶇的山路上,王升富從早晨走到中午,終于找到了男孩的家。“不管怎樣先讓孩子回來上學吧。”王升富苦口婆心地勸說男孩父母。最終,在王升富的努力下,男孩重新回到了課堂。
憑著這樣的堅持,王升富把很多孩子重新拉回了學校。他說:“如果不讀書,孩子很可能一輩子都走不出大山!”
平時對待學生,王升富也是傾注了無盡的愛。哪個學生家庭有困難,他總是第一時間多方了解,并且熱心幫助;哪個學生在紀律上有不良表現,他總會耐心教育。“很多孩子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沒人照看,放假期間我也把他們喊到學校,看看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上有沒有需要幫忙的。”王升富說。
到了周末,王升富就從老師變成了“家長”,他給留守的孩子買各種生活用品。遇到孩子們生病,他就臨時當起兼職“醫生”。
“這么多年來,他一直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現在已是城口縣沿河鄉黨委書記的譚天平是王升富教過的1999級學生。他至今仍記得,自己上初中時得了急性腸胃炎需要輸液,家又離學校很遠,沒有家人照看,是王升富一直陪在身邊照顧。
40多年來,王升富教了20多屆、上千名學生,城口縣各行各業都有他的學生。“看到學生能夠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是我最感到幸福的事情。”說起自己的學生,王升富的眼里閃爍著亮光。
為鄉村教育盡力是我一生的追求
王升富愛學生,也深愛著這片校園。有一年,學校因山洪而斷水。王升富就和同事們一起,踏著泥濘的山路,前往5公里外的山上水源地維修。
山上螞蟥多,維修回來后,王升富被咬得全身是傷。但他顧不上處理傷口,就先去看看供水是否恢復了。
2020年,王升富卸下擔任了19年的校領導職務。城口縣教委準備安排他到一個“清閑”崗位過渡,但他堅持回到教學一線。
“王升富數十年如一日堅守在教育崗位上,為我縣年輕教師樹立了良好榜樣。”城口縣委教育工委書記、縣教委主任唐真興說。
再有一兩年,王升富就要退休了。說起最大的心愿,他袒露心聲:“學校跟孩子就是我的世界,能為農村孩子的教育盡點兒力是我一生的追求。”
《中國教育報》2025年04月03日 第03版
作者:本報記者 楊國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