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第一性原理系列文章的第22篇文章,關注我,閱讀更多與邏輯思維有關的文章。
該系列文章專注于從邏輯學和第一性原理出發,分析網絡中某些借用第一性原理的名義宣揚的片面觀點(這些觀點在短視頻中大行其道),非實際指導。文章中的不妥之外,歡迎閱讀文章的朋友批評指正。
首先明確環保的含義
環保,是環境保護的簡稱,指人類有意識地保護自然資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環境受到污染和破壞;對受到污染和破壞的環境進行綜合治理,以創造出適合于人類生活、工作的環境。
環境保護也指人類為解決現實的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保障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而采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術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經濟的、宣傳教育的等。
下面深入理解圖片中的觀點(以下簡稱“該觀點”)。
該觀點強調,環保的第一性原理是減量,不是回收;論述該觀點的核心論據是“少制造垃圾比分類處理更有效”;對于具體應用的建議是,出門帶水杯和布袋,比買100個環保袋更實在。
從該觀點的核心論據及應用場景來看,其主要是針對個人在環保中的行為,提倡在日常生活中盡可能地減少垃圾的產生,這種行為比垃圾分類或回收更有意義。
該觀點認為,在個人的日常生活中,環保應關注的最基本要素是“減少垃圾的產生”,意思是每個人的日常生活,應優先考慮減少資源消耗和廢物產生,而不是依賴后期的分類回收和處理。
對于該觀點,因為老頭也是一個簡約生活主義的支持者,必須表示支持。雖然每個人對于環保的理解和認識有所差異,但是個人采取這種環保行動,的確值得支持。
這種生活方式,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淪落為一個物質主義者和消費主義者。如果能夠擺脫物質主義者的消費習慣,就會減少對某些東西的狂熱追求,從而把錢用于更有意義的物品(有錢人隨意)。
盡管贊成減量的重要性,在實際生活中,這個觀點也可能存在著一些問題。
減量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不能因為減量而降低自己的生活質量。通常情況下,減少垃圾并不意味著減少日常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否則就有舍本逐末的感覺。
人的日常生活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廢物,完全消除廢物可能不現實。真正需要減少的只能是非生活必需品的消耗。
廢品回收和再利用同樣重要
生活中不能只重視減量,而忽視回收和再利用的重要性。無論是生活必需品還是非必需品的使用,盡可能使用可回收材料,或者讓自己不再需要的東西繼續發揮作用(比如閑魚),來達到環保的最終目的,也能夠避免資源的浪費和環境的破壞。
比如,盡可能可降解的材料,也能夠降低環境負擔。
消費行為的改變
減量的行動策略必然帶來消費行為的改變,這需要一個前提,不對日常生活中的造成不便。這種改變需要時間和技巧。
如果有政策和法律的支持,能夠產生更好的效果
如果社會缺乏有效的政策和法規支持,減量行為可能難以被廣泛采納。特別是在一個鼓勵消費的社會環境下,難度會更大。
比如,大量的線上購物,必須大量使用各類包裝物。這種消費模式如果沒有變化,純粹依賴個人的減量行為,效果有限。
經濟效益
對個人而言,減量的行為可能會減少開支,但是對于社會來說,或許并非好事。我們現在就面臨這種矛盾,一方面減量會帶來社會消費的降低;另一方面,供給側改革卻鼓勵大量生產,產品賣給誰?
個人認為,為了未來的持續發展,應當減量推廣到整個社會,特別是在當前情況下,收入沒有增加的時候,普通人只能選擇減量。
總結一下
將減量作為個人環保行為的第一性原理是一個不錯的方法,有助于從根本上減少環境負擔。關鍵是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不降低生活質量的前提下,量力而為。
在經濟低迷的時期,減量更應當成為普通人的選擇。除了生活必需品之外,其他的非必需品,能減則減。
明天和災難哪一個先到?這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
真正的環保,除了個人行為外,社會的責任更為重要。
這種浪費,只能呵呵。
環保,當前最重要的是保證每一個人都有清潔安全的空氣和水。面對空氣污染和水污染,以及食品安全等等,過度強調個人行為的重要性,真的有點兒小題大做。
關于減量,責任主體真的是個人嗎?
把減量的主體歸結于個人,該觀點除了小題大做之外,是不是有混淆責任主體的嫌疑?
這些問題又是誰的責任?
提倡以舊換新、擴大消費,有利于環保還是不利于環保?
收入沒有沒增加的時候,提高個人消費貸款額度上限來鼓勵消費,無異于飲鴆止渴。
恐怕這種拼命鼓勵消費的政策,對某些消費主義的個體來說是飲鴆止渴,對于整個社會的環保而言,更加有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