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說中國近代史中,誰的朋友圈最廣、朋友最多,我想那毫無疑問的是被譽為“黃埔三杰”的陳賡將軍了。他的好友為放他親自跑到蔣介石面前求情,就連身為校長夫人的宋美齡也勸蔣介石把他放了,如果說同時期人緣最好的人,陳賡肯定能名列前茅。
陳賡畢業(yè)于黃埔軍校,是第一期的學員,在這里他結識了如:徐向前、鄭洞國、胡宗南、陳賡、陳明仁、左權、黃維、杜聿明等諸多將領,但他的人生卻大部分和這些好友兵戎相見。今天,我們就跟隨筆者去看看陳賡將軍和他的黃埔同學有哪些趣事吧!
昔日同學,戰(zhàn)場上兵戎相見
南昌起義獲得勝利后,國民黨反動派對起義軍隊進行了圍剿。而由于大城市都是軍閥地主等與國民黨絡押一氣的反動勢力,致使起義軍傷亡慘重,革命道路十分的曲折。更為嚴重的是起義軍內部出現(xiàn)了思想不堅定的投機分子,他們將起義軍的情報送到了蔣介石的辦公桌上,從而導致起義軍的撤退路線遭受打擊。
1927年8月25日,由于叛徒出賣,國民黨的軍隊事先埋伏,強占優(yōu)勢地形。盡管起義軍將士奮勇抗敵,但由于敵人數(shù)量太多,起義軍部隊慘遭包圍。而這場戰(zhàn)役的大多數(shù)人都是黃埔軍校的校友,也就是說,這也是一場同窗的廝殺。
他們中的很多人都在學校中建立過深厚的友誼,也曾并肩作戰(zhàn)推翻封建軍閥,但如今的他們卻要拿起手中冰冷的鐵槍射向戰(zhàn)友的心臟。
據(jù)說,陳賡帶領的部隊也陷入了敵人的包圍,而自己也被遠處的冷槍擊中腿部,跑不了多遠,當即陳賡就命令所有部下帶另一個指揮員逃跑,而他也靈機一動,把自己埋入了犧牲戰(zhàn)友的身下裝死。
可陳賡是響當當?shù)摹包S埔三杰”之一,國民黨軍官又是黃埔軍校的學生,當然是認得他的,而且也知道陳賡的能耐。此時就有一個軍官在人群中看見了陳賡,走進一看發(fā)現(xiàn)了他在人群中裝死,卻也不打擾,就圍繞著他走了一圈,看完后見陳賡身體沒有大礙,笑了笑,一腳踢在了陳賡的身上,然后假裝沒看見他的就離開了。后續(xù)等到部隊到來,陳賡才得以獲救。
而陳賡對這些黃埔同學也是仁至義盡,絕不會虧待他們這些老同學。
而到了國共內戰(zhàn)時期,黃埔的同學們又將在戰(zhàn)場相見。1948年3月解放洛陽城時,國軍青年軍第206師師長兼洛陽警備司令邱行湘被陳賡率部俘獲。陳賡對這個黃埔五期的學弟也十分的親切,看望邱行湘的時候微笑著說:“你是黃埔五期的吧。我們可是校友呀,我是黃埔一期的陳賡。你先把武器放下,咱倆就是朋友了。”經(jīng)過各方努力,邱行湘終于放棄了抵抗,將要送往后方養(yǎng)病。離別之際陳賡還特意囑咐了警衛(wèi)員,要給邱行湘?zhèn)渖蠋坠挢i肉罐頭才行,不能虧待了他。
但事與愿違的是戰(zhàn)場上的仁慈總是少數(shù)的,而這次,兩位同窗將要陰陽兩隔。
淮海戰(zhàn)役是三大戰(zhàn)役中最為艱苦的,但最終還是以共產黨解放軍的勝利而告終。敵軍的黃維軍團在雙堆集攻堅戰(zhàn)中被殲滅18個團,其中就被陳賡殲滅了13個團。
戰(zhàn)前陳賡托人帶去親筆信用來勸降第十四軍軍長熊綬春,而這熊綬春也是黃埔軍校第三期的學生。但熊綬春收到信后舉棋不定,不知是戰(zhàn)是降。最終于逃跑中被擊斃當場。戰(zhàn)后陳賡不見受降名單中有熊綬春的大名很是著急,他便問道了黃維兵團第十四軍參謀長梁岱:“你們軍長呢?”梁岱如實將熊綬春陣亡的消息告訴給陳賡,還說到尸體就在村中。
陳賡不想同窗死后無葬身之地,便幾經(jīng)尋找才找到尸體,并將其埋葬、立碑,寫到“第十四軍軍長熊綬春之墓”。
抽關麟征“兩次耳光”,杜聿明都害怕他
關麟征是黃埔十大名將之一,也是黃埔第一期的學員,以用兵穩(wěn)、準、狠著稱,常常奔襲于千里之外阻擊敵人,生性孤傲,也有“陜西冷娃”的名號。但就是這樣子的名將卻被陳賡克的死死的,一生被陳賡扇了兩次“耳光”。
說道關麟征的性格,因為其太過孤傲,以至于國民黨敗退臺灣前,多次頂撞上級陳誠而只能留在香港。
在學校里,關麟征就因為自己的性格惹了眾多好友,連杜聿明這種老好人都被他氣得夠嗆,而陳賡就準備殺殺他的威風。
一次軍訓時看到了威風凜凜的教官,陳賡有自己的小主意,此時鍛煉的是站軍姿,而這軍姿是一個軍人精神的體現(xiàn),同時黃埔軍校的教官也是萬分嚴格,對學員的一舉一動都有著嚴格的要求。
陳賡就趁著教官不注意,對著關麟征擠眉弄眼,做了一個好笑的鬼臉。而這可是黃埔軍校啊,如此嚴肅的場地能做出如此的鬼臉,關麟征也就忍不住笑出了聲,這時教官注意到了關麟征的笑臉直接大怒,一伸手就打到了關麟征的臉上,破口大罵:
你看看現(xiàn)在的你像是軍人嗎?有什么可笑的!連個軍姿都站不好嗎?你看看陳賡,軍姿如此的標準,你居然還笑?
原來,陳賡等自己做完笑臉后將軍姿站的非常標準,完全成了軍姿的標桿。
關麟征也知道自己吃了一個啞巴虧,和教官說是陳賡搗亂估計還會說自己在狡辯,從而迎接更多的耳光,這讓有著天大委屈的關麟征把怨氣塞到了肚子里。事后他對著陳賡說:“好你個姓陳的,你給我等著,我們走著瞧!”
當然被陳賡整的人不光關麟征一人,而下一位受害者就是同為黃埔第一期的杜聿明先生,首先我們要知道陳賡總是喜歡捉弄他人,并不是對他人有惡意,這只是一種天性罷了。
有一次校務檢查宿舍,黃埔的學生都把床弄得是整整齊齊,然后出去等待檢查,而陳賡的內務一向干凈,早早地出去了。杜聿明見陳賡出去,也著急忙慌地收拾完也出去了,而陳賡見到杜聿明出來,就走進去把他的床弄得十分的凌亂,就這樣,杜聿明被挨批的一頓還被罰站了半天,而杜聿明也知道,能做出這種事情的也就陳賡啊,事后杜聿明見到陳賡都是十分的恭謹,怕這惡作劇大王又找自己的麻煩。
時間一轉到了1936年,紅軍正要撤回河西,將紅一師留下來殿后,而這紅一師的師長就是陳賡。關麟征得知對面就是陳賡的消息,直接快馬上前,帶領著自己的第二十五師追擊了上來。
關麟征此時還對那一巴掌念念不忘,心中想著報仇便將大部隊甩在了身后。可當他行軍到一處山谷時,中了陳賡的埋伏,被打得丟盔卸甲。
紅軍此戰(zhàn)殲敵800多人,還俘虜了個團長,堪稱大勝。而出此計謀的陳賡事后說道:“關麟征真是笨啊。戰(zhàn)前的幕僚都勸他不要孤軍深入,可他就想著當年的一掌之仇,不顧勸阻的跑上前來。結果又被我們一巴掌打跑了。”
陳賡說完哈哈大笑,地說道:“這已經(jīng)是關麟征第二次挨了我的巴掌了。”
黃埔同學被俘,陳賡給他們“特殊待遇”
在解放戰(zhàn)爭時期,陳賡總是能和他的黃埔校友交手,但在國民黨軍官中并沒有因為陳賡和他們戰(zhàn)場廝殺而反感,反倒眾多將官都以能成為他的好友為榮,而究其原因除了因為他的軍事才能高外,還因為他的情商也很高。
據(jù)稱,在戰(zhàn)場上俘獲了一名胡宗南的部下,陳賡看著他們笑著說:“我是陳賡,你們不要害怕,我和你們胡長官是黃埔同期的同學,雖然我陳賡不會因此開后門把你們放跑,但黃維說的‘一頓好飯,一件棉襖’的同學待遇還是有的。”陳賡大將堅持原則,并沒有同窗情將敵人放跑,而這黃維的“一頓好飯,一件棉襖”也有出處。
在1935年時,同為黃埔一期的紅軍第10軍團的軍團長劉疇西被國民黨包圍,不幸被俘。而此時的國民黨指揮也是黃埔一期的俞濟時,這俞濟時見到劉疇西衣衫襤褸的也不顧同學情誼,一句話不說就讓人把他押走。這事情傳到黃埔一期的校友耳中可還得了?他們對著俞濟時暗中鄙視,對他的為人很是嫌棄。而“書呆子”黃維實在看不下去,當著俞濟時的面對他吼到:
“天這么冷。你也不怕人家凍到咯,你怎么說也要請人家吃一頓飯,穿個棉襖才對嘛!大家同學一場,你怎么能下的如此狠的心?”
因此黃埔同學被俘大家都會給彼此這樣的特權,也算是不枉曾經(jīng)的同學情誼了。但這黃維應該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也會享受到“一頓好飯,一件棉襖”的特權。
1948年淮海戰(zhàn)役打響,眾多的黃埔畢業(yè)生就此匯集,陳賡率領的第4兵團也參加了此次會議。而他的對手便是他的老同學“書呆子”黃維,這黃維的“書呆子”名號是大家公認的,他認死理,很是固執(zhí),而且喜歡照本宣科的打仗,不懂的變通。
黃維兵團被包圍后,陳賡就利用了他迷信書本、不懂變通的特點將他引入陷阱,當場俘獲了黃維。黃維被俘后也沒有生氣,他希望能見一見這位老同學,他對看管自己的干部說:
“陳賡是我的同班同學,今天輸在陳賡的手里不算冤枉,我在黃埔的時候就打不過他,現(xiàn)如今也算是正常的。”
而我想他面見陳賡的時候也一定享受了他“一頓好飯,一件棉襖”的特殊待遇。
校友背叛,陳賡卻為他惋惜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陳賡被派往北平工作,此時正值國共談判期間,所以并沒有多少危險,而陳賡在這里遇見了時任北平警備司令的黃埔同學、也是湖南老鄉(xiāng)的李文將軍。
李文見到陳賡十分的親熱。陳賡見此人又是同學又是老鄉(xiāng)也很是欣喜,并相約吃飯。
而李文在飯局中用著羨慕的語氣對著他說:“還是你們好啊,前途光明,而我就慘了,接下來不知道怎么辦啊!”
陳賡見老同學如此沮喪,又對他這突如其來的羨慕感到好奇,就問道:“老同學,你這是什么意思啊,有什么我能幫的嗎?”
這是李文喝了一口面前的酒,像是袒露心扉的樣子,說道:“如果國共談判順利,我們就要實行民主化改革,你們這一宣傳,老百姓都跟著你們跑了,我們不都要下臺嗎?”說完,李文又為陳賡倒了一杯酒,說道:“如果談判得不成功的話就要打仗了,可我們打得過你們嗎?過去你們人少就和我們打游擊,可越打你們越壯、越打你們人越多,到現(xiàn)在你們都快一百萬的軍隊了,到時候我們不都要當‘白華’了。”
“白華”是指戰(zhàn)敗后的流亡的狀況,源于被推翻的沙皇時代的貴族被稱為“白俄”一詞。
陳賡感覺他說得挺有趣的,便想繼續(xù)回應,但這李華搶先說道:“到時候真到了哪一步,你老兄可是要多關照我一下的啊。”陳賡見此情景也不好拒絕,就笑著回答道:“好好,你就放心吧,我到時候一定照顧你。”
可不想李文的預言成了真,1949年初,國民黨戰(zhàn)場大敗,傅作義在北平起義,李文卻坐著飛機跑路到了南京,又被老蔣任命為西安地區(qū)的一個主任兼任了第五兵團的司令官。可隨著解放戰(zhàn)爭的深入,西安也守不住了,他又跟隨胡宗南南逃四川,后又輾轉到了邛崍。
可人的運氣是有限的,能讓你跑掉這么多次已經(jīng)是萬幸了,但這次他卻跑不掉了。在12月27日,面臨著兵臨城下的解放軍,他不得不選擇了投誠。
因為是投誠,并沒有對他十分的苛責,此時率部在云南的陳賡得知李文投誠的消息,還特意寫了一封信給他,并推薦他去西南軍政大學高級班進修。
然而這李文并沒有安心學習,他伺機在重慶學習期間選擇了逃跑,先是潛入香港后又跑出了臺灣。而這一年間李文光逃跑就有六次之多。陳賡得知李文逃跑后很是惋惜:“這個李文啊,三年前就看清了國民黨要失敗的,可這三年怎么就轉不過來這個彎兒了。讓他去學習班不就是給了他一條光明的大道嗎?真的是太糊涂了!”
功德林中見同學,一下叫出一個連
1949年6月,隨著蔣介石敗退臺灣,原先國民黨的高官們也到了新的去處,那就是北京的得勝門外的功德林。
由于周總理的叮囑:“戰(zhàn)犯不能殺、不能死、不能放、不能跑”的方針,同時也給了這些戰(zhàn)犯最多的自由,他們可以讀書看報、參加活動、隨時接待訪客,甚至到了后面他們能直接自由回家,只需按時回來聽課就行。
但此時的功德林高官還沒有接受改造,原先手握兵權的軍隊大佬,現(xiàn)如今在看守所拳腳相向,不遵守此地的規(guī)則。其中黃維更是其中的頑固派分子。
陳賡來到功德林對著所長說想見見當初的黃埔老同學,于是所長就問了:“首長,你是想見那個幾個人啊?我這就把他們叫來。”
陳賡首先就點名要見頭號頑固分子黃維,之后又把杜聿明和宋希濂的大名叫了上來,同時不由自主地說了一大串人的名字。可見陳賡就算經(jīng)歷了兵荒馬亂的年代,對這些老同學的性命還是了然于胸的。
所長見陳賡叫了這么多的人,便笑地調侃道:“是這樣啊,黃埔畢業(yè)的,我可以給你交上來一個連呢。”
此時那些國民黨將領穿上了普通的衣服,排著隊踢正步走了前來,陳賡見他們這樣子又回想起當初的黃埔生活,而當年,自己也和他們并列著排著隊走正步。
陳賡的警衛(wèi)員這時扛來了幾袋水果,算作禮物送了出去,警衛(wèi)員看著蘋果心中十分的不舍,因為這都是自己的首長用自己的錢買的,這好幾袋子蘋果都非常的昂貴。
可戰(zhàn)犯的隊伍卻十分的壯大,原先陳賡為了不打擾此地的秩序便叫了十幾個人,可是現(xiàn)在卻來了二十多個人,而他們是想探探陳賡的口風的,看看自己會不會被處死。
陳賡看到了那么多的同學也是開心,在中午還自掏腰包請大家吃火鍋。期間陳賡面對自己要好的朋友宋希濂說:
“宋老弟,抗戰(zhàn)期間你是有功的,比如,遠征滇西,圍攻土肥原師團,功和過讓后人去評說吧!現(xiàn)在,我們坐在了一起,以前的事情不要再提,一切向前看,你們好好學習改造,改造后去北京轉轉,看看我們是怎么治理這個國家的……”
飯后,陳賡還有很多事情需要他去處理,他對每一個同學揮手告別,要好好改造。有囑咐功德林對每一個戰(zhàn)犯都要好好照顧,隨后離開了改造所。
王陵基看著離去的陳賡說道:“陳賡有情有義啊!我要是有這樣子的同學何至于犯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