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說這幾天互聯網圈流量最高的話題,看看微博和小紅書就知道非蘋果 CEO TimCook 莫屬了。
不過這次不是因為果子有什么新產品發布,而是因為他成為了“中國網紅打卡地圖”。
和網紅瘋狂合影,與鄭愷在外灘散步吃早餐、圍觀劉憲華拉小提琴、和楊天真爬景山公園,這些行為讓不少用戶在社交媒體上調侃:
“庫克中國行變成網紅見面會了?”
圖源:網絡
本周中國高層發展論壇在北京如期舉行, 不出意外的,TimCook 也在 3 月來到了中國。
在 3 月 22 日,壹心娛樂董事長楊天真在小紅書發了自己與 Cook 在北京一同在景山公園游玩的照片,當天下午包括 Cook 在內的蘋果團隊在北京胡同里參加了劉憲華的音樂分享活動。
真要說的話, Henry 的分享活動還是非常不錯的。他在活動上展示了自己團隊開發的一款 iPhone 應用,可以在排練時實現“一人樂隊”的效果,算是對 iPhone 在專業場景下的應用做了很好的宣傳和展示。
其實在此之前蘋果也會做一些類似的宣傳活動,比如在 Apple Music 古典樂上線后邀請鋼琴家朗朗與用戶聊天并演奏鋼琴曲、知名音樂人張亞東主講的 Today at Apple 等課程。
當你在社交媒體上搜索“ Tim Cook 中國”這個關鍵詞,你就能發現在這一周 Cook 幾乎就成了社交媒體上一個行走的“人形立牌”,好像一夜之間所有在本周都和 Cook 完成了見面。在這些網紅中,有早已“采訪”過 Cook 的 B 站科技 UP 主和同學,也有影視颶風的老板 Tim,或是職業紀錄片導演@風雨醬和清華大學人工智能與3D生成方向的博士。
來一趟中國,與這些支持并切身使用蘋果生態創造知識或價值的用戶并沒有什么問題,但越到后來的畫風越“詭異”。
圖源:小紅書
而另一位網紅的評論區就更加的不堪入目,不少用戶認為這位小紅書頭部博主是工作人員刻意安排的,充滿對老板的“諂媚”,絕不是一場單純的偶遇。
圖源:小紅書
圖源:小紅書
無論是無意還是有意,從反饋來看,大多數用戶顯然不覺得這是一場對蘋果來說作用正向的宣傳活動,就連相關內容的關鍵詞推薦都背離了蘋果“中國行”的本意。
當然,Cook 的中國行也引來了無數素人用戶與 Cook 合影打卡留念。
圖源:小紅書
作為對比,在海外社交媒體 X 上,不少博主前段時間分享過 Cook 去到新奧爾良一家餐館用餐時的“窘境”,他幾乎沒有被用戶認出,而且也全程并沒有人跟他合影,對待他就仿佛和餐館中的其他普通人一樣。
圖源:X
從科技大佬到“網紅打卡機”,庫克每年的“中國行”的時間越來越長,但這些行程的目的也越來越令人琢磨不透。
隨著國產品牌的崛起,蘋果的“創新乏力”已成公開秘密,尤其是在中國市場,曾經的高增長變得不再易得后,看起來此地的團隊給 Cook 設計了一條新賽道:
用網紅經濟撬動年輕人的情緒價值。
2023 年 11 月,劉柏辛發布個人單曲《delulu》,該作品的 MV 使用 iPhone 15 Pro Max 拍攝,作品發布后 TimCook 在微博上轉發了該消息并對劉柏辛和 MV 導演秦梓銘發出了祝賀。
圖源:微博
不少娛樂媒體認為,這則聯動的本質,是 Cook 是向年輕用戶傳遞的一個新信息:蘋果想要擺脫“商務精英專屬”的標簽,擁抱街頭文化、二次元、國潮等多元圈層。
而在去年 3 月,參加完論壇的 Cook 再一次來到了北京三里屯 Apple 門店,圍觀幾位穿著漢服的玩家使用 iPhone 15 Pro 體驗《逆水寒》,側面推廣了一下新 iPhone 對于光線追蹤能力的支持。
圖源:微博
這一次又一次的“營銷”行為,無疑又為這家全球市值排名第一的公司填了一把柴,釋放了蘋果重視中國市場的積極信號。但這種營銷能夠改變什么呢?
作為對比,小紅書博主@田大官人 放出了他跟隨蘋果 COO Jeff Williams 2 天 6 城的“暴走”經歷,從濰坊歌爾到立訊精密,恨不得把蘋果的供應鏈體系統統摸一遍。
相比起這些“干實事兒”的副總裁來說,Cook 的行為更像是一場蘋果為中國用戶量身定做的真人秀,仿佛讓我看到了當年扎克伯格在北京街頭跑步的意思,這種營銷手段對蘋果挽回大中華區市場帶來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呢?
每年在三里屯 Apple Store看到越來越多用戶跟他合照時手中拿的不是 iPhone,不知道 Cook 的心情究竟如何。作為今天蘋果的掌門人,來到一個正在發生變化的重要市場,可能真的有很多比網紅見面會更值得做的事情。
來一趟中國,不應該去線下看一些“競爭對手”的門店經營,去感受一下 iPhone 與其它產品的差異在哪里,哪怕進小米 SU7 里面坐一會兒,也比站在 Apple Store 里當人型立牌要有用吧?
在今年年初的 1 月 30 日,蘋果對外公布了截止 2024 年 12 月 28 日的 2025 財年第一季度財報。財報顯示,該季度蘋果營收 1243 億美元,同比增長 4%;季度攤薄后每股收益 2.4 美元,同比增長 10%;凈利潤為 363 億美元,同比增長 7%;該季度蘋果毛利率為 46.9%。
對于這份成績,Cook 用了“蘋果公布了有史以來最好的季度財報”來形容,該季度蘋果創紀錄的收入和強勁的營業利潤率,推動其每股收益創下歷史新高,并使蘋果能向股東回報超過 300 億美元。
但如果詳細研究這份財報就能看出,在蘋果重點關注的各區域中,大中華區是唯一出現收入下滑的市場,該季度蘋果來自大中華區的收入 185.1 億美元,同比減少了 11%,低于市場預期的 213.3 億美元。
在財報公布后,Cook 分析原因,表示收入下滑的原因包含蘋果還未在大中華地區推出 Apple Intelligence,此外收入同比下降的原因還包括渠道庫存變化的影響。
但也有Cook沒提但所有人都在討論的事,比如用戶對近年來蘋果在硬件產品上的“擠牙膏”行為的詬病。從 iPhone 11 Pro 開始,蘋果手機的外觀就沒什么大的變化,“一個模具用三代”的產品邏輯讓用戶逐漸對 iPhone 喪失了新鮮感。在今年 Macbook 系列產品線和 iPad 更是淪落為只更新處理器后就上架,這讓大多數用戶要么轉投其他品牌,要么繼續持幣觀望蘋果的“大更新”。
所以這樣也許可以理解這場網紅見面會的邏輯,面對產品創新乏力、市場份額下滑、國產對手圍剿,曾經的“科技教父”不得不放下身段,用網紅營銷填補創新真空。與其說庫克在“追網紅”,不如說他在吸引年輕人的注意力。當技術優勢被拉平,蘋果必須用“情感綁定”對抗國產手機的性價比攻勢。
但這個策略的效果最終如何呢?或許網友的一句神評論已經說明了很多:
“庫克合影過的網紅,可能比蘋果創新部門的人還多?!?/strong>?
來源 | 硅星人Pro(ID:Si-Planet)
作者 | 硅星人 ; 編輯 | 荔枝
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早讀課立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