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購物時,
消費者可以先體驗再購買,
如今,作為企業使用
科研機構的專利成果
也可以“先用后付”。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鼓勵和引導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費”方式把科技成果許可給中小微企業使用。蓬江區通過機制創新,著力打通產學研壁壘,探索專利成果“先免費試用、后付費轉化”的新模式在全市率先推廣,推動科技成果更好從“書柜”擺到企業的“貨柜”,打通專利轉移轉化“最后一公里”。
01
“一站式”服務
打造轉化運用良好服務生態
蓬江區市場監管局與廣東省科學院江門產業技術研究院(簡稱“江門產研院”)共建江門市首個全產業鏈綜合性質量基礎設施和高價值知識產權“一站式”服務中心(簡稱“服務中心”),創新建立“新質引擎四驅聯動”(以發展新質生產力為引擎,集聚政府職能部門、鎮街力量、科研院所、服務資源池等四大驅動力)工作機制,為創新主體提供高價值知識產權和計量校準、檢驗檢測、標準建設、認證認可、質量管理等“一站式”服務。2024年,服務中心聯動多部門深入調研走訪超300家企業,為159家企事業單位提供信息咨詢、檢索分析等專業服務200余次,匯編并發布廣東省科學院超千項可轉化及可授權企業使用的專利清單,夯實專利轉化運用的質量基礎,進一步構建專利轉化運用良好服務生態。
02
推廣“先用后付”模式
破解科技成果轉化難題
為讓科研機構的專利成果找到更廣闊的市場應用空間,蓬江區市場監管局鼓勵江門產研院結合蓬江產業狀況,聚焦科技轉化這一關鍵環節,推廣專利成果“先用后付”的轉化模式,允許企業在獲得科技成果前無需支付任何費用,待使用效果確認后再根據實際效果支付費用。該模式有效降低了企業的創新成本與風險,尤其對于資金相對緊張的企業而言,可以在不承擔前期高額費用的情況下,大膽嘗試新的專利技術,激發企業的創新活力。
03
精準對接
推動專利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
針對科研機構有專利技術但缺乏應用市場,企業有市場需求卻缺少專利技術等阻礙專利轉化運用的堵點,蓬江區市場監管局立足知識產權管理服務職能,主動開展常態化走訪調研,通過政策引導與服務保障雙向發力,支持企業和科研機構積極參與存量專利盤活工作;搭建科研機構與企業產業化需求“雙向匹配橋梁”,推動高質量且實用的專利技術成果走出“象牙塔”。
如為蓬江區某知名摩托車零配件企業提供微波輔助微鍛表面處理專利技術解決方案,有效解決了摩托車減震器因高摩擦損耗導致的避震效率低、使用壽命短等行業痛點,顯著提高了減震器的強度、硬度以及耐腐蝕性能,靜摩擦系數降低近50%,顯著提升了摩托車減震器的減震性能與安全系數。此外,“先用后付”模式還成功推動合金性能提升、非晶態金屬涂層應用、茶枝柑黃龍病防治等專利技術的轉化運用,充分展示了“先用后付”模式在推動專利技術成果產業化應用的顯著成效。
下一步
蓬江區將持續深化知識產權強縣試點縣建設,繼續發揮全市首個省級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網點的引領示范作用,讓更多專利成果更快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持續破解專利成果轉化難題。
編輯 | 蓬江發布編輯部
來源 | 蓬江區市場監管局 江門產研院 呂穎珊 陳日曦 劉秀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