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情侶都是這樣的,本來挺恩愛的,但時間長了,在發生一些矛盾的時候,就會忍不住懷疑:我們是不是真的適合?是不是應該分手?
這樣的疑惑可能會伴隨著兩個人終老,也可能會因為這樣的疑惑導致兩個人最終分道揚鑣。
其實,要想知道兩個人合不合適,并沒有那么復雜,畢竟兩個人能否天長地久的秘訣就是:互相包容、互相尊重、互相扶持、將心比心。
那么,一段感情,怎么看兩個人合不合適呢?以下四點若能做到,說明你們是合適的一對。
01
能包容對方的脾氣
心理咨詢師武志紅說過:
“愛情里最珍貴的不是完美適配,而是處理差異的能力。”
見過太多情侶因為擠牙膏的方式、空調開幾度這種小事而分手,本質上都是無法接受對方與自己的不同。
我認識一對結婚二十年的夫妻,妻子是急性子,丈夫偏偏慢性子。有次妻子急著要去醫院復查,丈夫還在慢悠悠地澆花。
換作年輕情侶可能早就吵翻了,可這位妻子卻笑著說:“老公,我等你澆完花,但別讓我等到花都謝了。”
這種接納不是妥協,而是把對方的棱角當成了生活幽默的調味劑。
感情里最怕的就是“改造式相愛”,就像是我們非要讓仙人掌開花,逼著向日葵在夜間綻放一樣。
好的關系應該是:
我知道你有刺,但我愿意用體溫焐熱它;你清楚我容易炸毛,卻總能用一句玩笑化解我的暴躁。這種帶著煙火氣的包容,遠比天生的契合更動人。
02
懂得彼此的心事
常聽女孩們抱怨:“他根本不懂我。”可仔細觀察后會發現,很多矛盾都源于“我以為你知道”。
就像你痛經時需要的不是熱水袋,而是他放下游戲陪你躺著;他加班到深夜想要的不是宵夜,是你留著的那盞溫馨的燈。
作家廖一梅說:
“在我們一生中,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這種了解不是與生俱來的心靈感應,而是日復一日在生活里的觀察。是記住對方吃面不放蔥,是發現她換新香水時說句“今天味道很特別”,是在她強顏歡笑時輕輕握住顫抖的手。
最讓我羨慕的,是樓下那對賣早餐的老夫妻。
大媽嗓門大,大爺耳背,可每當大媽抬手揉腰,大爺就會默契地接過她手里的鍋鏟。這種無需言語的懂得,是經年累月攢下的情感存款。
03
相處自然不拘束
劉若英在《我敢在你懷里孤獨》里寫:“真正成熟的愛情,是保有你獨處的權利。”
見過太多人把愛情過成了連體嬰,要時刻報備行程,要強制共享所有愛好,最后在窒息感中兩敗俱傷。
最好的相處狀態,應該是“在一起時像蜂蜜,分開時像淡水”。
就像周末午后,你在書房看小說,我在陽臺侍弄花草,偶爾抬頭對視一笑,又各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這種恰到好處的留白,反而讓感情保持新鮮。
有個離婚五年的朋友說,現在才懂當年錯在哪里:
“我們總想把對方捏成自己想要的模樣,卻忘了愛情最珍貴的部分,是讓彼此活得更像自己。”
舒服的關系,都有呼吸的空間,真正合適的兩個人,不需要24小時捆綁,而是像兩棵并肩生長的樹,根系在地下纏綿,枝葉在空中自由舒展。
04
大數據顯示,90后離婚原因前三位是“家務分配”“溝通障礙”和“性格不合”。但仔細想想,哪對夫妻不曾為這些瑣事紅過臉?
那些走過金婚的老人,不過是把抱怨變成了:“老頭子就愛亂扔襪子,可每次我腰疼時,他都記得給我腰上墊個枕頭。”
上周在公園看見一對白發老夫婦拌嘴特別感慨。奶奶嗔怪爺爺買錯糕點,爺爺邊認錯邊掏出手帕給她擦嘴角的糖霜。
這種經年累月攢下的溫柔,比任何天作之合的傳說都動人。原來所謂合適,不過是明知不完美仍要牽手的勇氣,是把千萬次想分開的念頭,換成再試一次的堅持。
好的感情不需要刻意證明,它藏在晨起時溫好的那杯蜂蜜水里,在吵架后還給你留的半碗面中,在你說“我想靜靜”時輕輕帶上的那扇門后。
當你們能坦然展露最真實的樣子,當差異不再是鴻溝而是趣味的來源,這樣的感情,早就在歲月里長成了最合適的樣子。
其實,判斷兩個人究竟是不是合適,有一個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就是看看你在這段關系中,是不是歡笑比眼淚多,就夠了。
當然,愛情也不足以讓我們無底線的遷就對方,兩個人在一起找到雙方都感覺舒服的相處模式最重要。
總之,精神上契合,才會相處不累,即使偶爾的互懟互掐,相愛相殺,也不會真正影響到兩個人的感情。
最后,愿大家都能早日遇到那個讓你“歡樂多”的愛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