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上午,由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主辦的《家里家外》暨網絡微短劇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京舉行。中宣部文藝局、廣電總局網絡視聽司、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四川省廣播電視局相關負責同志,《家里家外》主創代表,以及專家學者、網絡視聽平臺代表、媒體代表等出席會議。會議由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秘書長易凱主持。
《家里家外》以20世紀80年代川渝地區為背景,講述了一個普通重組家庭用包容與愛化解矛盾、守護小家的故事。該劇在紅果短劇平臺獨家免費首發后,迅速引發全網關注。該劇尚未開播就獲11萬預約,上線僅72小時,#川話短劇家里家外上線#等話題閱讀量破億,紅果平臺播放破10億、熱度超7000萬,創下短劇領域現象級熱度,憑借其濃郁的地域特色、精良制作與溫暖情懷,實現口碑與熱度雙贏。
廣電總局網絡視聽司司長馮勝勇在會上表示,《家里家外》打破了豎屏微短劇難出精品爆款的“魔咒”,是抓作品和抓環境相貫通的標志性產物,為加強豎屏微短劇精品創作增添了信心。管理部門對待微短劇這一新興文藝業態統籌發展和安全,一手抓規范管理,一手抓創作提升,推動其高質量發展。希望微短劇積極探索多樣化的題材,在滿足百姓觀看需求、優化影視行業生態、引導全民創作等方面進一步發揮自身優勢,形成良性循環。 四川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廣電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曉駿表示,《家里家外》是一部浸潤巴蜀文化的匠心之作,以口碑與市場雙贏之勢為微短劇行業樹立了價值標桿。四川將深化政企協同,厚植產業生態,進一步做優服務,通過價值倡導+精品引導+審批指導+產業疏導,助力微短劇實現多維突破。
本劇主創代表分享了自己的創作經歷和感悟。 本劇總出品人表示,團隊具有很強的短劇信念感,發自內心相信短劇就是手機上的電視劇,短劇是未來,我們會創造未來。精品短劇有三個關鍵詞:表達、創新和美學。《家里家外》之后,整個團隊將從零出發,重新開始開拓新的邊界,探索新的上限。 本劇導演楊科南講述了攝制團隊對于作品年代性、地域性和豎屏美學呈現細致雕琢的過程,表示今后會更加努力帶來更多有溫度的中國故事,有情懷的作品。 本劇主演孫藝燃表示,《家里家外》讓自己重新審視了演員和創作的關系,更看到了短劇行業無限的可能性。希望未來能夠探索不同題材,用作品去傳遞溫暖的力量。
紅果短劇副總編輯昌朋淼等網絡視聽平臺代表在會上發言,認為《家里家外》為網絡微短劇行業帶來了一種突破窠臼、邁向精品化的嶄新可能。該劇在題材選擇、內容深耕、情感共鳴、價值引領等方面的創新和升維,為網絡微短劇精品創作提供了借鑒。各平臺將用真誠的表達,創造更多打動人心的故事,推動短而精的內容創新,讓微短劇成為連接時代與觀眾的情感紐帶。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著名文藝評論家仲呈祥,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李京盛,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副會長陸先高,中國電視藝術交流協會影視藝術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周蓉等專家學者充分肯定了《家里家外》對于網絡微短劇精品化的積極意義,認為《家里家外》的面世,是多年來廣電總局對微短劇創作積極關注、積極扶持、積極引導的結果。它告別了微短劇創作前期題材手法類型上被認可的通行樣式,具有突破意義。微短劇的創作,也應倡導現實主義的創作精神和創作方法,遵從扎根生活、扎根人民的根本道路根本方向,從懸浮落回真實,建立起可持續的內容生態。會上,主創、專家還圍繞微短劇創作在內容、品質、審美層次上如何實現更大提升進行了深入交流。
責任編輯:任芯儀(EN06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