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4月4日是清明節,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之一,自古就有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禮俗觀念。隨著清明節的到來,各地都會有很多的傳統風俗習慣以及食俗,在歷史長河中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蹴鞠等傳統風俗。
在清明節到來之際,再忙也要記得“吃4樣,做2事,忌1事”,平安順遂去晦氣,老傳統需傳承!這些傳統習俗需要我們年輕一代的傳承,才能讓我們傳統的東西傳承下去。
一:吃餃子
在北方,只要是節日都離不開餃子的身影,清明節吃餃子自古便有,餃子不但有美好的寓意,更是合家相聚必吃的美食,在清明節記得吃這個餡兒的餃子,健康長壽寓意好。
【白蒿豬肉餃子】食材:面粉500克,白蒿少許,肉餡適量,蔥末,姜末,鹽少許,醬油1勺,花生油少許。
1,肉餡加入姜末,鹽,醬油拌勻,再加入蔥末和花生油拌勻,白蒿放入開水中汆燙,撈出放入冷水中過涼用刀剁碎放入肉餡中拌勻。
2,提前和好面團醒著,面團拿出揉勻,搓成長條,揪成小劑子按扁,用搟面杖搟成餃子皮,放上適量的餡料,兩手捏緊,餃子包好,煮熟即成。
二:吃螺螄
民間有“清明螺,賽大鵝”,在清明節很多地方都有吃螺螄的傳統習俗,據說清明時螺螄有眼睛亮的說法,清明節正是螺螄肥美之時,記得吃。
【辣炒螺螄】食材:田螺適量,麻辣底料少許,紫蘇少許,蔥段適量,姜片適量,鹽少許,花生油少許。
1,田螺放入蛇皮袋中,充分搓洗,用清水充分地清洗干凈,鍋里放入適量的花生油,放入麻辣底料,紫蘇,蔥段,姜片煸炒均勻。
2,倒入田螺煸炒均勻,倒入少許生抽繼續煸炒,倒入適量的清水,大火燒開,加入鹽調味,改成小火慢慢地煮大約1小時,讓田螺充分熟透,出鍋即成。
三:吃青團
在清明吃青團,我國已有上千年歷史,古人認為吃青團有預防疾病的作用,人們還會互贈青團增進鄰里和親人之間的感情,有希望家庭幸福美滿,家人健康長壽至美好寓意。
【青團】食材:糯米粉500克,大米粉100克,艾蒿1把,食用堿面3克,豆沙餡適量。
1,鍋里稍微放上一點水,加上艾葉和食用堿面煮2分鐘,倒入料理機中攪打成細膩的泥狀,倒入大碗中,加入糯米粉和大米粉和成軟硬適中的面團。
2,把和好的面團搓成長條,分割成大小一致的小劑子,豆沙餡放上收口捏緊,團成圓球,熟透即成。
四:吃馓子
在清明節期間也是古時的寒食節,在很多地方都有吃馓子的傳統習俗。馓子不僅是寒食節的“寒具”,既滿足了人們的味蕾需求,更是傳承著清明節的傳統。
【馓子】食材:高筋面粉650克,雞蛋適量,鹽適量,溫水適量,花生油適量。
1,盆中放入適量的面粉、雞蛋、鹽、溫水和成軟一些的面團,靜置一個小時,搟成面片,切成條狀,盤起來放到盆里,倒入花生油繼續醒面大約1小時。
2,鍋里放入花生油燒至七成熱,把馓子用手撐起,放入油鍋炸至金黃色,撈出控油即成。馓子一次可以多做一些,能吃好幾天。
清明節記得做2事:
1,祭祀:清明節是我國重要的祭祀節日,每年到了清明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回祭祀祖先,也會去英雄紀念碑掃墓,這樣的傳統習俗是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禮俗觀念,我們需要傳承。
2,踏青:清明節出外踏青是一種傳統習俗,古代稱探春,清明節正是春暖花開的季節,帶著家人到大自然去郊外遠足,老人挖挖野菜,孩子放放風箏,是增進家庭情感的好季節。
清明節忌1件事:
1,清明是祭祖的重要節日,要穿著素雅,忌穿戴大紅大紫等過于鮮艷的顏色,以表示對于先輩的尊重。
峰兒話語:
感謝閱讀我的美食文章,每天都會不斷更新,有食俗文化,民風民俗,飲食文化,美食制作,三餐搭配,探店,面點,烘焙,甜點等等,歡迎大家來訪。喜歡我的各種家常美食請點贊~分享~收藏~關注~我在這里等你哦~~圖文原創雪峰兒,盜竊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