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賽力斯
在經歷連續四年累計近百億元虧損之后,賽力斯終于迎來翻身時刻。
根據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賽力斯實現營業收入1451.76億元,同比激增305.04%,首次突破千億大關,創下公司成立以來的最高紀錄。在利潤指標上,2024年賽力斯凈利潤達到59.46億元,較2023年的虧損24.5億元實現歷史性扭虧,成為全球第四家盈利的新能源車企(僅次于特斯拉、比亞迪、理想)。
從2020年到2023年,賽力斯累計虧損金額約98.35億元,從巨虧到盈利的跨越,背后是銷量的支撐。2024年賽力斯新能源汽車銷量達42.69萬輛,同比增長182.84%。這一增速遠超行業平均水平(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速約35%),主要得益于問界系列車型的強勢表現。
問界撐起賽力斯轉正主引擎
根據財報數據顯示,賽力斯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9.46億元,實現自2020年以來的首次盈利,成為全球第四家盈利的新能源車企(其它三家分別為特斯拉、比亞迪、理想)。
這一突破性成績主要得益于問界系列車型的爆發式增長與高端化戰略的成功。目前,問界品牌在售車型共有三款,分別為問界M5、M7、M9。2024年,賽力斯新能源汽車銷量42.69萬輛,同比增長182.84%。其中問界系列貢獻約93%的銷量(38.63萬輛)。
2024年是問界M9上市后的第一個完整銷售年度,問界M9(定價50萬元以上)累計交付超15萬輛,新M7(25-35萬元)累計交付約19萬輛,兩款高端車型合計就交付超35萬輛。
受益于問界系列高端化占比提升(中高端車型銷量占比82%),賽力斯新能源單車均價躍升至32萬元,帶動新能源汽車營收同比增長368%至1355億元,新能源汽車業務毛利率從2023年的9.92%增至26.21%。
根據賽力斯介紹,2025年將繼續擴展產品矩陣,在問界M9、問界M7和問界M5基礎上,推出家庭智慧旗艦SUV問界M8。據悉,家庭智慧旗艦SUV問界M8也已開啟預訂即將于4月份上市,目前訂單已突破8萬。
問界系列的成功離不開與華為的深度合作。
2024年,賽力斯以115億元收購華為車BU(現更名為“引望智能”)10%的股份,并在2025年3月前完成前兩期付款80.5億元。這一動作不僅實現資本綁定,更確保賽力斯獲得華為核心智駕技術的優先使用權。
引望作為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核心載體,整合了智能駕駛、座艙、車控等核心技術。問界系列產品通過搭載華為ADS 3.0智駕系統(累計智駕里程超11億公里,主動避撞成功率99.6%)和鴻蒙智能座艙(日均交互頻次32次,行業平均15次),形成差異化競爭力。
通過股權綁定,賽力斯獲得技術優先使用權,并參與引望的戰略決策,形成“研發-生產-市場”閉環。而賽力斯則通過收購龍盛新能源工廠(81.64億元)提升產能,形成“華為技術+賽力斯制造”的互補模式。
披露年報的同時,賽力斯還公告稱,公司于2025年3月30日召開董事會和監事會,審議通過發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的議案。公司擬通過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股票,在香港主板掛牌上市。
賽力斯港股上市既是其全球化戰略的關鍵一步,也是深化與華為合作的資本紐帶。通過上市融資,賽力斯將加速技術研發與海外擴張,而華為的技術賦能和品牌協同則為其提供了差異化競爭力。
高投入支撐技術壁壘
賽力斯2024年實現凈利潤59.46億元,終結了連續五年的虧損狀態,然而,其凈利潤率僅為4.1%,顯著低于行業平均水平的8%-10%((如比亞迪5.8%、理想8.2%))。這一差距源于高額研發投入和銷售費用激增。
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賽力斯銷售費用同比激增264%,成為侵蝕利潤的最大單項支出。問界系列定位豪華市場,廣宣費用、線下體驗店建設(全國超400家用戶中心)及銷售服務成本大幅增加。
在研發投入上,截至2024年末,賽力斯研發人員總數達6201人,同比增長25.15%,占公司總人數32.92%。2024年賽力斯研發投入總額達70.53億元,同比增長58.9%,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為4.86%。對比行業,特斯拉2024年研發投入占比約為5.2%,比亞迪為4.5%,賽力斯的研發強度處于行業中上水平。
巨額研發重點投向了魔方技術平臺(兼容增程、純電、超混)、ADS 3.0智駕系統等技術。2024年4月賽力斯推出了全棧式多動力兼容平臺——魔方技術平臺,支持增程、純電、超混三種動力形式,縮短新車研發周期至12個月(行業平均18個月)。11月賽力斯又發布了新一代增程器熱效率達44.8%,每升油發電量超3.6度,銷量超47萬臺,已與12家行業伙伴達成合作。
此外,在智駕上,問界系列通過搭載華為ADS 3.0智駕系統(累計智駕里程超11億公里,避撞成功率99.6%)和鴻蒙座艙(日均交互頻次32次),形成差異化競爭力。
賽力斯2024年的業績表現驗證了“高端化+華為技術賦能”模式的成功,問界系列不僅重塑了自主品牌的高端形象,更通過智能化差異化站穩市場。但其核心特點揭示了兩個深層矛盾:
第一個,爆發式增長與盈利脆弱性并存。問界系列通過高溢價車型實現規模擴張,但低凈利潤率暴露了成本控制與費用優化的不足。盡管研發費用率從2023年的5.2%降至4.86%,但絕對金額達70.53億元,仍需長期攤銷。
第二,技術優勢與結構性風險交織。華為生態提供差異化競爭力,但供應鏈依賴與海外短板可能制約長期發展。比如賽力斯2024年在海外的銷量僅9185輛,同比下滑7.5%。前五大供應商采購占比52.77%,核心零部件依賴華為等單一供應商,議價能力可能受限。
因此,從“扭虧”到“持續盈利”,賽力斯還需在成本控制、供應鏈自主化、全球化布局上實現突破。隨著H股上市推進與華為技術深度賦能,賽力斯有望在新能源下半場競爭中占據更有利位置,但能否持續領跑,仍取決于其戰略執行效率與技術迭代速度。
(本文首發于鈦媒體App 作者|韓敬嫻 編輯|李玉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