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于消費品以舊換新加力擴圍等政策,全國消費市場總體呈現平穩發展態勢。商務部消費促進司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至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8.37萬億元,同比增長4%,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0.5個百分點。
消費環節串起需求端與供給端,為經濟增長提供重要動能。近年來,各地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搶抓“兩新”等政策機遇,不斷培育消費領域的新增長點。不過,一些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也感慨,提振消費看似簡單其實不易,投入眾多資源,熱熱鬧鬧的場面雖多,卻未必都能換來漂漂亮亮的結果。當促消費的力度比較大、措施比較集中時,消費數據的表現較為“好看”,一段時間后很可能又不盡如人意。
這主要是因為,消費行為往往受制于各項因素,不單純取決于主觀意愿。穩定存量要想方設法,但不能竭澤而漁,擴大增量要千方百計,但不能揠苗助長。因此,增強消費能力、激活消費意愿、提升消費層級也應該對癥下藥,通過惠而不費的方式,讓居民“敢消費”“愿消費”“樂消費”。
讓消費者得實惠,需要多些新招、少些“套路”。緊盯目標群體,以創新業態引領新型消費,加快布局冰雪經濟、銀發經濟、夜間經濟、低空經濟等藍海領域,能夠讓消費者掏了腰包還樂此不疲。針對消費者反映強烈的價格虛高、品質低劣、維權難度大等問題,要進行系統治理,圍繞消費供給提質、秩序優化、維權提效、環境共治、環境引領等加強市場監管,努力讓消費者每一次消費都成為滿意的體驗。比如,寧夏中衛市著力開展提振消費專項行動,一方面加快汽車“換能”、家電“換智”、廚衛“煥新”,豐富居民健康、養老、托育、家政等消費供給,發展品牌連鎖、即時零售等新業態;另一方面改善提升消費環境,打造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營造安全放心、公平公正、誠信和諧的消費環境,爭創全國放心消費示范城市。
讓政府部門花小錢辦大事,應當兩端發力、注重實效。近些年,不少地方習慣于發放消費券,希望借此撬動有效需求,但相關促消費政策有時候只是將消費需求提前釋放了。在力促居民增收的基礎上,注重調動供給側和需求側雙方的積極性,在優化消費券發放政策的同時,重點激發經營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優化消費供給激發需求,實現規范化、規模化、品質化經營,真正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例如,寧夏商務廳聯合11個相關部門,日前就提振消費印發實施方案,明確對引進首店最高獎勵50萬元、首發首秀最高獎勵20萬元,這些政策花錢不多,但有助于以特色資源激活首發經濟,打造消費新地標、新模式。(作者:楊開新 來源:經濟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