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代發展的宏大敘事中,國家的每一項戰略部署、每一條政策指令,都承載著對民族復興的深切期許,對人民幸福的深情守護。然而,現實的發展進程并非一帆風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暗礁般潛藏在前行航道,嚴重阻礙著國家前行的步伐,亟待我們深入剖析、全力攻克。
一、“躺平”之風:精神懈怠,發展動力漸失
“躺平”,這個流行詞匯背后,映射出的是部分黨員干部乃至社會群體消極避世、喪失斗志的精神狀態。在工作領域,這種現象尤為突出。一些公職人員把崗位當成“避風港”,抱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態,每日機械應付工作,對上級交辦任務能拖則拖,對群眾訴求置若罔聞。如某些基層政務服務窗口,工作人員面對群眾咨詢,不是熱情解答、積極協助,而是以各種借口推諉,“不知道”“不歸我管”成為口頭禪,讓群眾辦事四處碰壁,嚴重影響政府公信力。
從社會層面看,“躺平”之風若蔓延,將嚴重削弱社會整體創新活力。當年輕人不再追求進步,企業員工不再鉆研業務,社會發展便失去了最寶貴的動力源泉。長此以往,經濟增長將陷入停滯,社會矛盾可能因發展受阻而不斷累積,國家發展的根基將被動搖。
二、不作為之態:政策懸空,民生福祉受損
國家一系列推動高質量發展、改善民生的政策,是構建美好未來的藍圖。但不作為行為卻讓這些藍圖難以落地。部分職能部門在執行政策時,態度消極、行動遲緩,使得政策在層層傳達中“打折”“落空”。在鄉村振興戰略推進中,一些地方政府對農村產業扶持政策落實不力,項目審批拖沓,資金發放滯后,導致許多優質農業項目錯失發展良機,農民增收困難,鄉村發展依舊停滯不前。
在生態環境保護領域,一些監管部門對企業違規排污行為視而不見,執法不嚴,使得環境污染問題屢禁不止,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期盼化為泡影。這種不作為不僅損害了群眾切身利益,更違背了政府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讓國家為人民謀幸福的努力付諸東流。
三、亂作為之舉:權力失序,社會秩序紊亂
亂作為是對權力的濫用,其危害更為嚴重。一些官員為了個人政績或私利,不顧法律法規和實際情況,任性決策、盲目蠻干。在城市規劃建設中,個別地方領導好大喜功,大拆大建,盲目追求形象工程,忽視城市文化底蘊和居民生活需求,不僅造成資源浪費,還引發群眾不滿,破壞社會和諧穩定。
在項目審批和資源分配環節,部分干部利用職權為特定關系人“開綠燈”,導致不公平競爭,擾亂市場秩序,嚴重損害社會公平正義。這種亂作為行為,讓公權力淪為謀取私利的工具,極大地破壞了政府形象和公信力,動搖了社會發展的法治根基。
四、以自我為核心之弊:團隊渙散,發展合力難聚
在團隊合作和集體事業中,“以自我為核心”的個人主義傾向是一大毒瘤。一些干部在工作中只考慮個人得失,不顧團隊整體利益,為了突出自己,不惜破壞團隊協作,干擾工作大局。在一些重大項目推進中,部門之間相互推諉責任,各自為政,缺乏溝通協作,導致項目進度緩慢甚至停滯,無法形成推動發展的強大合力。
在地方治理中,個別領導干部為維護個人權威和小團體利益,排斥不同意見,搞“一言堂”,使得決策缺乏科學性和民主性,無法有效解決地方發展中的難題,阻礙地方進步。
這些問題的根源錯綜復雜,既有部分干部理想信念缺失、宗旨意識淡薄的主觀因素,也有監督考核機制不完善、激勵約束機制不健全的客觀原因。要徹底解決這些問題,需多管齊下。一方面,要加強思想教育,筑牢干部的理想信念根基,增強責任擔當意識;另一方面,要完善制度建設,強化監督執紀問責,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和激勵機制,讓有為者有位,無為者失位,亂為者問責。
國家發展的征程不容半點懈怠與偏差。只有直面這些問題,以刮骨療毒的勇氣和決心加以整治,才能掃清發展障礙,匯聚起全國上下團結奮進的磅礴力量,向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穩步邁進 ,讓國家發展的巨輪在時代浪潮中乘風破浪、行穩致遠。(李海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