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春
守護英烈不僅是守護民族的精神家園,也是保護民族情感與社會信仰的應有之義。
從檢察實踐來看,侵犯英雄烈士人格利益的公益訴訟案件主要呈現出以下特點:案件類型集中,以名譽榮譽侵權為主,侮辱、誹謗類案件占比最高;多數案件涉及通過網絡言論、出版物、短視頻等方式歪曲英烈事跡、丑化英烈形象或否定英烈精神;也有部分案件涉及未經授權使用英烈姓名、肖像從事商業活動;還有一些案件以“學術討論”“還原真相”為名,實則傳播虛假歷史信息,損害英烈群體形象。
網絡成為侵權主要場景,90%以上案件涉及互聯網。侵權信息多發布于各類型網絡平臺,傳播速度快、影響范圍廣,也導致存在侵權行為實施地與侵權結果發生地存在分離情形。此外,此類案件隱蔽性強、取證復雜,侵權人常使用隱喻、戲謔、剪輯視頻等方式規避監管,需通過電子存證、IP追蹤、區塊鏈存證等技術手段固定證據。
侵權主體多元化,存在個人、企業、網絡平臺等不同主體的侵權行為,如多數為網民個人發表不當言論,部分系商業機構為營銷目的濫用英烈形象或姓名,還存在網絡平臺因未履行審核義務,導致侵權信息傳播等情形。
檢察機關著力構建“刑事打擊+民事追責+行政監督+社會預防”的立體化保護體系,通過持續履職,實現了從個別保護到系統治理、從被動應對到主動預防的深刻轉變,使尊崇英烈成為全社會的法治共識,有效維護了英烈尊嚴和社會公共利益,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針對侵犯英烈權益案件,通過民事公益訴訟依法追究侵權人責任,訴請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償損失;針對行政機關履職不到位導致英烈利益受損的情形,通過行政公益訴訟督促行政機關履職,督促相關部門修繕烈士紀念設施等;針對涉嫌犯罪的侮辱英烈行為,在追究刑事責任的同時,提起民事公益訴訟,實現“刑事打擊+民事追責”雙重震懾。
下一步,針對侵犯英烈權益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違法行為,檢察機關將發現一起辦理一起,堅決捍衛英烈尊嚴,通過高質效辦案推動全社會形成尊崇英烈、捍衛英烈、學習英烈的良好氛圍。今年是抗戰勝利80周年,檢察機關也將加大英烈紀念設施保護力度,會同有關部門重點加強對抗戰英雄遺址、烈士紀念墓等抗戰文物的保護利用。
(作者為最高人民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廳廳長)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03日 19 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