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專家又出來批評中國了,這次呢是批評中國的沙漠化指數弊大于利,他們主要擔心植加劇水資源的消耗和生態的平衡。
但是中國治沙有特殊的背景,年那場沙塵暴太慘烈了,當時甘肅金昌的沙場高達400m,卷走了34萬t的工業粉塵,1993年甘肅沙塵暴致農民損失2.3億元。
那么這個防護林真的能擋沙塵暴嗎?其實也不是完全能擋得住的,但是三北工程44年種了3174萬公頃的樹木,相當于再造1.5個亞馬遜雨林,森林覆蓋率從5%提高到了3.8%,沙化土地治理超過45%,數據顯示中國沙塵天氣近20年已經減少,只是強沙暴時防護林確實是有些吃力。
因為美國他們自己也搞砸過1934年美國中西部的沙塵暴,橫掃2/3的國土,31頓的土味吹進了大西洋,他們早期回草原種麥田把九億畝森林變成耕地,結果連續干旱直接的沙漠化了,2020年澳大利亞沙塵暴致悉尼PM10爆表500,所以他們就拿自己的失敗經驗來說事。
其實從長遠來看,美國人說的是對的,即使要整治沙漠,也要種植沙漠里的植物,而不是用塑身養等這種扎根很深的耗水量大的植物。剝奪了其他淺表根系植物的生存機會,不利于沙漠生態系統的建立,這樣會使沙漠地表更加干燥,植物更加減少,沙塵區變大,加劇了沙塵暴,早期種植深根系植物雖消耗水分,但為后續耐旱灌木生長奠定基礎。
那么中國植樹有什么副作用嗎?主要是早期用楊樹,冷杉這類生根系塑身樹種,他們會抽干深層的水分,導致淺根植物枯死,土壤反而更加干燥了。就比如楊樹林下的草本生物量比草地的減少了。
那為什么我們還要堅持呢?主要因為是國情不同,美國年降水量800mm,中國的西北才200mm,我們是在沙城園區固沙,他們是在半干旱草原造林。
就連德國的學者都承認,中國600億棵樹組成的綠墻讓沙漠化面積從每年的3000平方公里,聯合國稱中國貢獻全球新增綠化面積25%。
那么未來怎么樣平衡生態呢?現在技術已經升級了,比如用滴灌控水,選擇耐旱灌木替代陽壽。庫布齊沙漠甚至發展出光伏加種植的循環模式。畢竟自治沙不能蠻干,得像毛烏素那樣那樣政府、企業、牧民三方合力才行!
如果沒有三北的防護工程,東北,西北,華北的許多城鎮都會變成沙漠了,更別說耕地了,這幾年北方地區的沙塵暴天氣是明顯減少了,這就是治理沙漠和種草種樹的顯著效果了。
力求他其實是一個大的生態系統,因為太陽光是恒定的,每年的蒸發量也是定量的。中國沙漠植樹綠化改善了當地的氣候,就意味著獲得更多的降雨量和儲量。
與此同時,其他地區的降雨量就會減少,也會慢慢的沙漠化,這就是西方學者和政府反對的原因了。所以我們不能完全地相信美國說的話,美國荒漠化,中國森林化,地球能維持平衡的生態系統就很好了。
歷史是一次又一次的證明了,聯合國環境署報告指出,三北工程使沙塵天數下降60%,只要是給美國和西方國家反對的,就是說明我們是正確的,有益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堅持下去,把我們的沙漠這你好。
所以說其實不管我們做什么,不同國家對生態治理存在理念差異,他們說你污染大自然,你治理沙塵,他們又說你在破壞大眾人,反正不管我們做什么,他們都能找到借口來說!
其實美國的洛杉磯大火以后,各國需根據氣候特征選擇治沙模式,美國應該盡快立法讓洛杉磯沙漠化,這樣以后就不會有這么多的大火發生了,對美國來說是不是利國利民的呢?
參考資料:
環保知識:綠化并非都好 造林不當“有害”,英國廣播電視臺
德媒:中國綠色大軍在阻擋沙漠入侵的同時也有困惑,環球時報
國家林草局三北工程新公報(2023)
NASA的全球綠化地圖數據
《中國荒漠化防治白皮書》關鍵結論
全球綠化貢獻25%:NASA官網 + 聯合國《全球環境展望》
美國1934年沙塵暴:美國NOAA歷史檔案
德國學者評價:德國波恩大學《全球造林評估報告》(官網下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