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委員會正面臨政治壓力,計劃對2040年減排目標實施技術性調整。多名匿名知情人士透露,歐盟氣候專員霍克斯特拉正在評估四種方案,旨在緩解成員國對減排成本的擔憂,同時保留90%的總體目標。這些調整可能通過修改減排路徑、引入國際碳信用、增加負排放計算以及允許行業間指標轉移等方式實現。
01 前緩后急的非線性模式
美國政治新聞網歐洲版(Politico.eu)報道, 方案擬將2030-2040年的減排曲線設計為前緩后急的非線性模式。這意味著在2030年代前期保持55%的年減排率(與當前目標一致),但在2035年后加速至更高水平。這種調整將導致2030年代中期的排放量較原計劃增加約15%,但總體仍符合90%的終期目標。
其次,歐盟欲建立“國際碳信用機制”。報道稱,歐委會考慮允許成員國通過購買國際碳信用額度完成部分減排指標。該機制可能覆蓋發展中國家的森林保護、可再生能源等項目,但需建立嚴格的核查體系。歷史數據顯示,歐盟2010年代的碳信用交易曾導致碳價暴跌40%,引發市場扭曲擔憂。
第三,方案計劃拓展“負排放”技術應用。新方案計劃擴大對碳捕集封存(CCS)和人工造林等負排放技術的認定范圍。初步測算顯示,到2040年負排放可能承擔15%-20%的減排任務,但技術成熟度和成本仍是主要障礙。
此外,歐盟希望通過新方案完成行業間指標轉移。歐盟或將允許成員國在不同行業間進行減排指標調配。例如,制造業可通過投資交通領域的超量減排完成自身任務。這種機制需建立行業基準體系,防止出現“碳傾銷” 現象。
02 多重政治挑戰
當前方案面臨多重政治挑戰。意大利極右翼政府明確要求將目標降至85%,德國新政府內部也存在分歧。歐洲議會中的綠黨和社會黨堅持強硬立場,而中右翼的歐洲人民黨則主張平衡經濟影響。這種內部分化導致立法進程延遲,原計劃一季度發布的提案可能推遲至夏季。
國際層面,歐盟的決策將直接影響《巴黎協定》的國家自主貢獻(NDC)提交進程。英國官員指出,歐盟的拖延已導致美國、印度等國觀望,全球氣候行動momentum正在減弱。聯合國氣候事務負責人斯蒂爾警告,歐盟的領導力缺失可能危及2030溫控目標的實現。
此外,環保組織“碳市場觀察” 指出,這些調整可能削弱實際減排力度。政策總監范登普拉斯強調:“任何靈活性機制都必須確保絕對減排量。歷史經驗表明,國際碳信用和行業指標轉移存在重大漏洞風險。"
工業界則認為,適當調整有助于緩解轉型壓力。歐洲鋼鐵協會建議設置行業過渡期,允許使用清潔技術補貼替代部分直接減排。這種分歧反映出歐盟在氣候雄心與經濟競爭力之間的艱難平衡。
目前,歐盟委員會計劃在未來幾周內提出折中方案。最終文本能否在成員國和議會間達成共識,將決定歐洲綠色新政的實施力度,也將對全球氣候治理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歐洲時報/ 李璟桐 編譯報道)
編輯:沐橙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