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6日,第三屆“中國民族非遺服飾文化時尚周”在福建廈門隆重開幕。近千名來自全國各地各民族的模特、專家學者、非遺傳承人和時尚界人士云集廈門。同時,在國內外享有聲譽的中國民族服飾設計師們帶來了1000多套民族服飾亮相這一盛會。
這次活動不僅彰顯了中國民族非遺服飾文化的獨特魅力與深厚底蘊,聚焦全球時尚目光,更是在與全國民族非遺服飾傳承的對話中,讓我們觸摸到傳統與現代美學的驚艷交融。每一針繡線的璀璨奪目,每一寸織錦的匠心流轉,都標志著傳統與時尚的深度融合及創新傳承。正如本屆“中國民族非遺服飾文化時尚周”組委會主席兼藝術顧問、福建省舞蹈家協會名譽主席、福州市舞蹈家協會主席、中國舞蹈美學教育家、著名國家一級導演石振華在高峰論壇所詮釋的:中國民族服飾既要傳承民族傳統元素,又要走融合時代感、時尚感的創新之路。
這次福州知青藝術總團帶去的是由石振華導演創意編導的大型T臺劇《服繪海峽》的五個篇章《福行兩岸》(開場大秀)、《鳳舞日月》、《簪花春天》、《惠女風情》、《閩都風華》,在剛落下帷幕的“第三屆中國民族非遺服飾文化時尚周”綻放異彩,央視現場直播,為全國觀眾呈現了一場傳統服飾與時尚交織的視覺盛宴。
《福行兩岸》作為此次盛會的開場大秀,是一場融合海峽兩岸文化元素的服飾時尚秀,茉莉花與水仙花服飾呼應福建的山水之美;紅色系服飾體現福建的“福”文化;臺灣高山族服飾、《娜魯灣》音樂,象征兩岸文化的交融,展現“衣冠縫兩岸,中華一家親”的主題;《鳳舞日月》則以畬族鳳凰裝的靈動之美為核心,步態翩躚間傳遞著畬族“鳳凰崇拜”的文化信仰;《簪花春天》巧妙地融合蟳埔女“簪花圍”的獨特風情,讓觀眾仿佛置身于泉州海絲文化的浪漫氛圍中;《惠女風情》生動刻畫了惠安女子勤勞堅韌的形象,斗笠、頭巾、闊腿褲和船夫、馬燈的搭配在T臺上中更顯鮮活;而《閩都風華》則展現了福州本土三條簪非遺服飾和坊巷文化的深厚底蘊。
石振華導演創意編導的、由福州知青藝術總團表演的《服繪海峽》沉浸式T臺劇,通過肢體語言和場景編排,從敘事到視覺呈現,并通過央視直播,讓世界看見中華傳統服飾美學的當代表達,推動了傳統文化與時代活力的結合,將傳統服飾美學與舞蹈語言完美融合。這一創新理念,為《服繪海峽》注入了靈魂,增添了獨特的美學高度,彰顯了創新對傳統服飾文化傳承的推動作用,展現傳統與現代交融的時尚魅力。
在此次盛會中,福州知青藝術總團的《鳳舞日月》、《簪花春天》、《惠女風情》、《閩都風華》參加了團體比賽,在與全國各地參賽的優秀團隊激烈角逐中脫穎而出。《鳳舞日月》榮獲團體特別表演金獎,《閩都風華》榮獲民族服飾文化傳承金獎,《簪花春天》和《惠女風情》榮獲非遺文化傳承金獎。
福建省知青文體交流協會副會長、福州知青分會會長宋厚旋和福州知青分會常務副會長、福州知青藝術總團團長、福州市舞蹈家協會志愿者藝術團團長沈曉麗分別被聘為中國民族服飾非遺文化推廣委員會副主席;藝術總監、舞蹈總監于萍被聘為中國民族服飾非遺文化推廣委員會理事;舞蹈總監姬健、時裝一團團長李霞、時裝一團陳建州分別擔任民族服飾文化傳承大使;時裝一團陳鎮、陳小紅分別擔任民族服飾文化推廣大使。福州知青藝術總團榮獲杰出戰略合作大獎。個人參賽的模特分別獲得:民族服飾表演風采金獎(頒獎嘉賓:宋厚旋、沈曉麗、于萍)、銀獎;民族服飾表演風尚金獎、銀獎;民族服飾表演魅力金獎、銀獎;民族服飾表演T臺金獎、銀獎;民族服飾表演金獎、銀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