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米入局汽車領域,其首款車型小米 SU7 便備受矚目。這款定位為 4 門 5 座三廂車的新能源汽車,憑借獨特的設計與性能,在市場上掀起波瀾。
從動力系統來看,小米 SU7 提供雙電機四驅以及后置后驅兩種驅動形式,搭配電動車單速變速箱,能為駕駛者帶來不同的操控體驗。在價格區間上,21.59 - 29.99 萬的定價,使其在同級別新能源車型中具備一定的價格競爭力,也讓更多消費者有機會接觸到小米的汽車產品。
自 2024 年正式上市以來,小米 SU7 的市場表現堪稱亮眼。截至 2025 年 3 月,該車型交付量突破 29000 臺,并且連續六個月保持每月交付量超過 2 萬臺。2024 年全年,小米 SU7 累計交付 13.7 萬輛,不僅超額完成銷售目標,更為小米汽車業務帶來了 328 億元的總收入,平均每輛車稅后售價 23.44 萬元。盡管全年凈虧損 62 億元,但第四季度虧損降至 7 億元,毛利率達 20.4%,展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讓全年 35 萬輛的銷售目標變得更加可行。
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認為,小米 SU7 的熱銷得益于其高性價比以及與小米生態系統的緊密聯動。在智能化浪潮下,小米 SU7 搭載的 MIUI for Car 系統,將車內智能體驗提升到新高度,與用戶的智能家居設備無縫連接,通過車內語音助手即可輕松操控,極大地提升了駕駛的便利性與互動體驗。同時,其獨特的流線型車身設計,不僅符合現代美學,還優化了空氣動力學性能,降低風阻的同時提升續航能力。在安全性能方面,小米 SU7 配備了多項先進的主動安全技術,為駕乘人員提供全方位保護。
然而,近日小米 SU7 也因一起嚴重事故被推上輿論風口浪尖。3 月 29 日 22 時 44 分,一輛小米 SU7 標準版在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行駛時發生嚴重交通事故。據小米汽車回應,事發路段因施工修繕,用路障封閉自車道、改道至逆向車道。事故發生前,車輛處于 NOA 智能輔助駕駛狀態,以 116km/h 時速持續行駛,車輛檢測出障礙物后發出提醒并開始減速,隨后駕駛員接管車輛進入人駕狀態,持續減速并操控車輛轉向,但最終車輛仍與隔離帶水泥樁發生碰撞,碰撞前系統最后確認時速約為 97km/h。事故造成車內三名年輕女性乘員不幸身亡,且車輛發生起火現象。
此事故引發公眾諸多疑問。例如,NOA 智能輔助駕駛系統在檢測到障礙物時,為何預警時間較短?在復雜路況下,智能駕駛系統的應對能力是否足夠成熟?碰撞后車輛起火原因究竟為何?車門是否因故障無法打開?針對這些問題,小米方面表示,碰撞發生后立即與車主取得聯系,緊急救援呼叫車上乘員,并報警、呼叫 120 急救服務。3 月 30 日專項小組趕赴銅陵,在警方指導下配合調查、取證,31 日依法提交車輛行駛數據及系統運行信息。同時強調事故車起火并非 “自燃”,推測系猛烈撞擊后整車系統嚴重受損導致,目前尚未接觸事故車輛,無法對車門能否打開等問題給出確切結論。4 月 1 日晚間,小米創辦人、董事長兼 CEO 雷軍通過個人微博回應,表示小米不會回避,將持續配合警方調查,跟進事情處理進展,并盡最大努力回應家屬和社會關心的問題。
小米 SU7 作為小米汽車的開篇之作,在市場銷量上成績斐然,展現出小米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競爭力與潛力,其智能化和性價比優勢獲得眾多消費者認可。但此次嚴重事故也為智能汽車行業敲響警鐘,智能駕駛安全性仍是重中之重。無論是車企還是監管部門,都需在推動汽車智能化發展的同時,進一步完善安全標準與監管機制,確保新技術在帶來便利的同時,為消費者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相信隨著調查深入,小米 SU7 事故的真相將逐漸明晰,也期待整個行業能從中吸取經驗教訓,推動智能汽車安全性能邁向新臺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