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春雷
楊星火
第五章、邊塞將軍上北京
二十二、“M國之音”(略)
二十四、“聲明”?謊言?(略)
第二十五節
山南平叛戰役的捷報,在黎明的時候,乘著電波,傳到了北京,送進了馬大人胡同的一個小院里。
譚冠三一邊聽著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廣播員氣勢雄壯的聲音,一面快速的摘記著:
“新華社拉薩電:解放軍奉命討伐西藏叛匪,一舉蕩平山南匪巢!
人民解放軍西藏軍區部隊奉命對罪大惡極的西藏叛國集團進行討伐,繼徹底平息拉薩地區叛亂之后,又在山南地區獲得了很大勝利。我軍出師十日,奔襲千里,一舉蕩平了叛匪盤踞的巢穴。我軍已控制了雅魯藏布江以南、喜馬拉雅山以北的廣大地區……”
記到這里,譚冠三的手不禁激動得發抖,他在拉薩時,和鄧少東等將軍共同運籌帷幄的山南戰役作戰預案,變成了光輝的戰果!作為一個將領,能不高興?
電訊中還報道了山南人民群眾對平叛部隊的大力支持。電訊中說:“山南地區藏族人民,完全站在解放軍這一邊,熱烈擁護人民解放軍徹底平息叛亂。大軍一到,他們就像遇到久別重逢的親人一樣,憤怒地向解放軍控訴叛匪的滔天罪行,要求解放軍為他們報仇。當他們看到反動派長期殘酷殺害藏族人民印鑒件、軍隊和法鞭被取締的時候,更是歡欣若狂!藏民們說:“壓在我們身上的三座大山(指反動派的印、軍隊和法鞭)被推翻了,從此我們翻身了。藏民們紛紛焚香頂禮,歡慶新生,同聲感激共產黨和解放軍救命恩人?!?/p>
譚冠三聽到這里,眼睛濕潤了。可敬可愛的藏族同胞??!沒有你們的大力地、熱忱地支持,我們哪能取得這樣大的勝利。我感激你們的支持!你們,是我駐藏部隊的親人和靠山。民族不同階級親。藏族有百萬農奴要翻身,要解放,他們的心,能不向著解放軍?能不完全站在解放軍一邊?毛澤東同志說:“民族問題,說到底,是一個階級問題。平叛中百萬農奴心向共產黨、解放軍,又一次證明了這一真理!
山南地區平叛的勝利,不僅是對西藏叛國集團的一個致命打擊,也是對帝國主義和外國擴張主義者一個沉重的打擊。這個勝利不僅大大的加強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事業,并且進一步鞏固了我國西南的邊防,維護了我國的領土主權的完整。我軍進駐邊防要點后,帝國主義和外國反動派再也不能像過去那樣隨意派遣特務間諜、私運軍火,進出我國國境,進行侵略活動了。他們指望發動叛亂、分裂中國的幻想也徹底破滅了!
對于我國是大大的好事!對于亞洲和平也是大大的好事!
想到這些,譚冠三頓覺心胸寬闊,精神振奮!山南戰役勝利了,清剿殘匪的任務還很艱巨。偉大的西藏民族改革運動,即將全面展開。這幾天開會,中央指示,軍隊要派出工作隊參加西藏的民主改革!要幫助西藏人民徹底砸碎封建農奴鎖鏈,建設民主的、社會主義的新西藏!這是西藏革命的一個嶄新階段。作為西藏軍區政治委員、西藏共產黨工作委員會副書記,他必須盡快回到西藏去,投入和領導這一場翻天覆地的偉大歷史變革!
譚冠三把他的心思告訴了愛妻。
李光明懇求地說:“我不敢要求你在這個時候休假,可是,多住一個月行嗎?孩子們和你剛剛有了點感情,剛剛能比較自然地稱呼你爸爸了,你這一走……說到這里,李光明聲音梗塞了。
譚冠三深情地盯住愛妻,伸出左手輕輕地扶著她的肩說:“我們還得多想想百萬翻身農奴的孩子啊!對嗎?”
李光明能說什么呢?對于丈夫為國忘家的高尚情操,有誰比他更理解呢?
這一夜,譚冠三激動的沒合上眼。熱火朝天的西藏民主改革運動,在他心里燃燒起來,像熊熊火炬。他思索著,怎樣掌握政策,怎樣派出強有力的民主改革工作隊。突然,他想到了星火。對,她應該投入這場西藏的民主改革斗爭!不僅是參加這場斗爭,而且,要用她那桿筆,反映這場斗爭。把這場改天換地的歷史斗爭,記錄下來留給后人……
第二天早晨,迎著朝霞,他打開玻璃窗。然后,提起筆來,給星火寫了一封信,催她盡快下山南部隊去,參加民族改革……
一位精明的政治委員,不僅要領導革命斗爭,而且要善于組織人去反映這場斗爭。把它留給歷史,留給后人。
譚冠三,就是這樣的一位政委。
(未完待續)
(注:本文插圖均來自網絡)
作者簡介:
楊星火:四川省威遠縣人。1925年生。國立中央大學化工系畢業。1949年5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1年隨十八軍進藏。曾參加修筑川藏公路、平息西藏叛亂和民主改革、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邊防建設等。在西藏工作20年。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軍旅詩人。
后期整理:唐雪松(楊星火大女兒)。
作者:楊星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