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是否認為將股權“送”給他人就是贈與?現實中,一名企業家因混淆“股權無償轉讓”與“贈與”的概念,意外背上200萬稅款。本文結合真實脫敏案例和法律分析,揭示兩者在法律效力、稅務風險上的關鍵差異,避免因認知錯誤導致財產損失。
引子:一場價值500萬的“免費午餐”
2023年,某科技公司創始人張某(化名)將名下10%的股權以“0元轉讓”給侄子。兩年后稅務稽查時,卻被認定股權轉讓價格明顯偏低,要求其補繳個人所得稅及滯納金超200萬元。張某提出抗辯:“這是家族內部贈與!為什么要交稅?”但稅務機關和法院均未支持其觀點。
這則真實脫敏案例暴露出許多人對“無償轉讓股權”與“股權贈與”的嚴重混淆。上海君瀾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北京大學法律碩士俞強律師指出:“兩者看似相近,實則從法律性質到風險后果都天差地別。”
一、實質性區別:法律性質不同
案例重現
某影視公司股東李某(化名)簽訂《股權贈與協議》將股權轉移給商業伙伴,但未辦理工商登記。后雙方關系破裂,李某反悔主張撤銷贈與并獲法院支持。法官強調:“股權贈與屬無償民事法律行為,贈與人享有任意撤銷權。”
俞強律師分析
無償股權轉讓本質上屬于買賣合同關系,適用《公司法》股權轉讓規則,受讓人需支付對價(可以是零元),但合同生效后不可隨意撤銷
股權贈與屬于單務合同,受《民法典》贈與合同約束,在完成工商變更登記前,贈與人可隨時撤銷(具有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除外)
實務陷阱:若將無償轉讓包裝為贈與協議,可能因文件表述不當,被法院認定為買賣合同關系,最終失去撤銷主動權。
二、生效條件差異:三個關鍵動作決定成敗
血淚教訓
某家族企業二代陳某(化名)手持父親簽署的《股權贈與聲明書》主張權利,但因缺少股東會決議、其他股東未放棄優先購買權,法院判決交易無效。
俞強律師實操建議
? 無償轉讓股權必經流程:
簽訂書面轉讓協議(明確定價依據)
取得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
辦理工商變更登記
? 股權贈與特殊要求:
需在協議中明示“無償贈與”性質
完成公司章程規定的股權變動程序
特別注意:涉及優先購買權時,其他股東可主張按市場價購買
三、隱形雷區:稅務認定標準顛覆認知
真實處罰案例
王某(化名)將名下股權作價1元轉讓給女兒,稅務機關參照公司凈資產核定股權價值為100萬元,按20%稅率追繳個人所得稅19.8萬元。
俞強律師財稅提示
無償轉讓≠免稅(稅務機關有權核定應稅所得)
股權贈與≠無稅負(接受贈與或需繳納所得稅)
避坑要點:需同步考慮印花稅、所得稅及未來股權再轉讓時的成本確認問題
四、糾紛高發地帶:以案說法破解4大迷思
情形1:婚內贈與是否有效?
?? 夫妻一方將股權贈與他人,即便辦理變更登記,配偶仍可起訴追回
情形2:給未成年子女的股權如何定性?
?? 需結合是否有代持協議、資金來源綜合判斷,不能當然認定為贈與
情形3:債務纏身時無償轉移股權
?? 可能被債權人依據《民法典》539條主張撤銷權
情形4:附義務贈與的致命風險
?? 約定“受贈人須贍養贈與人”等條款,需設計完善的違約處置方案
上海君瀾律師事務所俞強律師特別提醒
在處理股權交易時務必注意:
1?? 提前咨詢專業律師設計交易結構
2?? 對照《公司法》第71條審核程序合規性
3?? 通過第三方評估明確股權公允價值
4?? 在協議中設置反悔補救條款
文末互動:您的家族企業在股權傳承中遇到類似困惑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描述具體情況,我們將選取典型案例進行專業解析。
(本文法律觀點由上海君瀾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北京大學法律碩士俞強律師提供。俞強律師團隊專注股權架構設計、商事糾紛解決等領域,累計為37家科技企業提供合規解決方案。)
注:本文已進行脫敏處理,相關案例均源于公開裁判文書及實務咨詢,不涉及客戶隱私及商業秘密。內容符合《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及各大平臺審核規則,不含誘導性營銷信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