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子楊 楊陽 詹宇杰
引言:在歐洲防務自主化的宏大敘事中,意大利的F-35戰斗機部署計劃猶如一枚棱鏡,折射出跨大西洋聯盟與歐洲戰略自主之間的深刻裂痕。2025年,隨著首架F-35A戰機進駐卡梅里空軍基地,意大利不僅鞏固了其作為北約南翼技術樞紐的地位,也引發了關于歐洲防務未來的激烈爭論。一方面,F-35的尖端性能與北約體系的無縫銜接強化了地中海制空權;另一方面,核心技術受控于美國、作戰數據直傳本土的架構,暴露出歐洲集體防御體系的脆弱性。當法德主導的第六代戰機研發因內部分歧陷入停滯時,意大利的選擇被批評為“用短期戰力換取長期依附”,加劇了歐盟成員國在“大西洋派”與“大陸派”之間的戰略撕裂。從卡梅里基地的機翼生產線到布魯塞爾的預算談判桌,這場圍繞F-35的博弈已超越軍事技術的范疇,直指歐洲能否在21世紀的大國競合中守住獨立防務身份的終極命題。
F-35落地亞平寧:技術依賴與北約綁定的雙重選擇
2025年3月24日,美國駐歐洲空軍(USAFE)首架F-35A戰斗機抵達意大利卡梅里空軍基地,標志著該基地正式成為北約在歐洲的第五代戰機維護樞紐。此次維護行動涉及編號為19-5475的F-35A戰斗機,隸屬于英國皇家空軍萊肯希思第495戰斗機中隊,是2021年首批部署歐洲的四架同型機之一。卡梅里基地占地50萬平方米,不僅是歐洲唯一的F-35B(短距/垂直起降型)總裝線所在地,更承擔著為荷蘭、挪威等盟國提供深度維護的職能。
圖 1 意大利卡梅里組裝線首架F-35B下線
意大利通過萊昂納多公司與洛克希德·馬丁簽訂的合資協議,獲得了F-35機翼組件和電子戰模塊的全球供應鏈份額。然而,核心代碼與數據鏈系統仍由美方掌控,意軍F-35戰斗機的作戰數據需實時回傳至美國本土的“宙斯”云計算中心。這種技術依賴引發歐盟防務局擔憂——單一成員國的裝備選擇可能削弱歐洲集體防御體系的自主性。盡管意大利宣稱卡梅里基地將提升“區域安全與繁榮”,但其F-35機隊接近四分之一的年度維護預算流向美國承包商,凸顯了跨大西洋防務合作的成本不對稱性。
戰略層面,意大利將12架F-35B部署于“加富爾”號航母,使其成為繼英國后第二個具備五代艦載機投送能力的歐洲國家。根據意大利2024年發布的國防規劃文件,該國計劃耗資70億歐元新增采購25架F-35戰斗機(15架F-35A和10架F-35B),使F-35機隊總數達到115架。這一決策不僅加速了意大利空軍現代化進程,還推動海軍將“的里雅斯特號”兩棲攻擊艦改裝為備用航母,以支持F-35B的部署。此舉強化了地中海方向的制空權,卻與歐盟《戰略指南針》中“減少對非歐洲裝備依賴”的目標直接沖突。法國《世界報》批評稱:“羅馬的選擇正在將歐洲防務拆解為‘大西洋派’與‘大陸派’。”
歐洲再武裝的困境:集體理想與成員國現實利益的碰撞
當意大利加速F-35戰斗機的列裝時,歐盟“永久結構性合作”(PESCO)框架下的“未來空戰系統”(FCAS)項目正陷入僵局。由法德西三國主導的第六代戰機研發計劃,因技術路線分歧與預算分配爭議,首飛時間從2035年推遲至2040年。意大利雖名義參與“未來空戰系統”,但卻將大部分的空戰裝備預算投向F-35戰斗機升級項目,被柏林智庫評價為“在歐洲主義與跨大西洋主義間走鋼絲”。
圖 2 英法德牽頭的“未來空戰系統”
武裝發展道路出現分歧。法國要求成員國將30%的裝備采購預算用于“歐洲原創武器系統”,而意大利聯合希臘、波蘭等九國提出修正案,允許采購“北約驗證的成熟平臺”。最終通過的折中方案中,“歐洲原創”比例降至18%,且F-35戰斗機被納入“過渡性解決方案”清單。這明顯與歐洲“再武裝”戰略的核心目標明顯背離。
軍工體系分裂更為尖銳。意大利芬梅卡尼卡集團與英國BAE系統公司合作開發的“暴風”六代機原型機,因采用與F-35不兼容的數據鏈標準,遭到本國空軍抵制。與此同時,萊昂納多公司將接近三分之一的研發資源投入F-35戰斗機的歐洲專屬改裝和適配“流星”導彈的發射控制系統。這種“選擇性歐洲化”策略,暴露出成員國在防務自主與經濟利益間的艱難取舍。
地緣重構:跨大西洋紐帶與歐洲自主的終極博弈
意大利的F-35戰斗機部署對南歐安全架構產生深遠影響。卡梅里基地的技術樞紐地位雖然使其成為北約南翼的情報與后勤中心,但也引發法、德等國的擔憂——過度依賴北約體系可能削弱歐洲應對區域性危機的獨立決策能力。
為緩解內部壓力,意大利采取雙軌策略:一方面在撒丁島建立F-35戰斗機聯合訓練中心,向德國、西班牙提供五代機戰術培訓;另一方面參與歐盟“天基太空監視系統”計劃,承諾承擔部分的衛星研發費用。然而,這一平衡面臨嚴峻挑戰——歐洲議會近期推動立法,要求軍事項目逐步采用自主加密標準,這可能限制意大利F-35機隊與北約系統的數據互通。
美國的戰略布局則更具針對性。五角大樓在《2025歐洲威懾倡議》中強化對意大利的軍事支持,包括升級其反導雷達系統。作為交換,意政府允許美軍在布林迪西港部署先進武器系統,此舉引發俄羅斯與中國的外交抗議。分析人士指出,意大利的選擇正在將歐洲防務推向“大西洋派”與“大陸派”的二元對立。
圖 3 美國F-35B戰斗機
從卡梅里基地的機庫到布魯塞爾的談判桌,意大利的F-35選擇折射出歐洲防務自主化的深層悖論。當羅馬將國家安全錨定于跨大西洋技術鏈條時,巴黎與柏林正竭力守護歐洲軍工的最后堡壘。這場博弈不僅是戰機型號的競爭,更是冷戰結束后歐洲安全認同的重新定義——是繼續依附于北約的軍事庇護,還是鍛造獨立防務身份?亞平寧半島上起降的F-35戰斗機,如同懸在歐洲上空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其劍鋒所指,將決定舊大陸能否在21世紀的大國競爭中守住戰略自主的底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