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西安市國土空間規劃獲批后,各區縣開發區的國土空間規劃何時確定成為了大眾期盼的焦點。
日前西安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西安相關部門表示:
《西安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已獲國務院批復,西安市以“片區化”方式推進詳細規劃編制,已經優先完成了古都核心區、東部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北部片區、高新片區、西咸新區五大重點片區詳細規劃編制,形成示范效應。
目前,正在全力推進灞橋、閻良、臨潼、長安、鄠邑、航空、航天、浐灞外圍、藍田、周至等10個外圍片區詳細規劃編制,加快形成全市單元詳細規劃管控一張圖。
就在昨天(4月1日),西安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發布了《關于西安市臨潼區國土空間詳細規劃的公示》,而在其中的“綜合交通規劃圖”中,地鐵9號線的未來有了全新的變化。
XI'AN
西安地鐵9號線將延伸并規劃支線
2020年12月28日西安地鐵9號線一期(紡織城—秦陵西)正式開通運營。這些年來,9號線的運行拉近了臨潼與西安主城區的時空距離,有助于引導主城區人口和城市功能向周邊組團疏散,實現西安主城區與臨潼組團的同城化,促進沿線旅游產業和經濟可持續發展。
不過,由于種種原因,9號線還有著不少遺憾,如受秦始皇陵保護政策的影響無法直達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游客還需公交接駁;以及線路是否還會延伸,照顧臨潼北部區域等。
而在最新發布的西安市臨潼區國土空間詳細規劃“綜合交通規劃圖”中,這些疑問有了全新的答案。
西安地鐵9號線延伸線項目:
透過這張“綜合交通規劃圖”,我們可以看到根據圖中標注的黑色實線為現狀軌道線即地鐵9號線,而9號線的東端盡頭也就是秦陵西站繼續向東北方向,還有一條黑色虛線,即規劃軌道線。
這條規劃軌道線,起自秦陵西站,終于秦陵北路,也就是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東北側。
這也意味著該延伸線,將彌補之前地鐵無法直達臨潼最大文旅景區的遺憾。
那為何此前因政策原因無法修建,如今又有所規劃呢?
實際上,根據2021年4月23日,陜西鐵路集團組織專家評審論證的《陜西省華清池至兵馬俑旅游軌道項目建議書》,這一曾經被討論的線路,擬采用膠輪有軌電車軌道制式,雙線設計。
這表明了,9號線延伸線的修建將以地上形式為主,可能采用智軌、有軌電車、市域鐵路等形式進行。
而在2024年,臨潼區也發布過《臨潼區有軌電車文旅配套工程特許經營權項目招標公告》,彼時招標公告顯示:
有軌電車線路西起于規劃旅游集散中心站,主要沿西臨快速干道、陜鼓大道、秦唐大道、秦陵北路敷設,東止于兵馬俑站,線路長約13.97km,設旅游集散中心、芷陽二路、西花園、華清池、秦陵路、兵馬俑等6座車站及1座預留車站(秦陵南),其中換乘站2座,均與地鐵9號線換乘。
可以看出,這條線路的走向自西向東,沿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南側鋪設。
不過,在招標公告發布1天后,臨潼住建卻發布了該項目采購暫停的公告,原因為:本項目因故暫停、具體開標時間及后續事宜另行通知。
中止招標的原因,不外乎資金、政策、規劃等原因,但如今,這條線路出現在臨潼區國土空間規劃之中,意味著無論采用什么方式,又或者是哪一種走向,臨潼區終究要通過全新軌道交通線路彌補9號線未能直達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的遺憾。
西安地鐵9號線支線項目:
同樣在這張“綜合交通規劃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在9號線芷陽廣場站處,開始標注黑色虛線,自西向東,在西工程大·西科大臨潼校區站前,向北進入鳳渭路,再過渭河,進入秦王一路后,在延安大學西安創新學院(渭北校區)處,向東拐出。
圖中的“9支”,也表示了該線路為9號線支線的身份。
實際上,這條線路同樣也已籌劃多年。
自地鐵9號線開通后,一直有網友詢問是否規劃支線。2021年10月和11月西安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的回復中表示,9號線有二期規劃,并無支線,且不會跨渭河向閻良方向延伸。
但在2022年,臨潼官方回復網友關于地鐵9號線支線的咨詢提到“新修編線網中還規劃了1條渭北支線,即:從芷陽廣場站經黃金大道至渭北工業園區。”
而在2023年發布的《關中城市群核心區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第二次信息公告》中,在規劃路線中提到了9號線支線,其中高架線規劃方案中表示該段為臨潼至航空基地段。
與此同時,網絡流傳的關中城市群核心區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圖顯示,9號線支線與延伸線均與此次公示規劃圖走向一致。
可以看到,9號線支線過渭河后,是一路向北進入閻良,并接入地鐵17號線,即富平閻良至機場城際鐵路。
顯然,這兩條線路已經謀劃許久,線路頗為穩定,而此次9號線支線與延伸線被寫入國土空間規劃后,基本上意味著這兩條線路未來總有機會進入到西安市軌道交通規劃之中,至于是五期,還是六期,還得看目前四期的申報情況。
XI'
AN
臨潼新規劃
分屬三大功能區
關注完臨潼區規劃的地鐵線路,其實這份新公布的臨潼區國土空間詳細規劃還有許多亮點。
根據規劃公示內容顯示,規劃范圍為:
臨潼區地處陜西關中平原中部,東臨渭南市臨渭區,北接閻良區,南至藍田縣,西與高陵區和灞橋區接壤,是古都西安的東大門。
按照《西安市功能體系與布局規劃》,分屬北部先進制造集聚區、東部雙向開放引領區、秦嶺生態保護示范區三大功能區。
規劃編制范圍總面積約58.62平方公里,城鎮開發邊界內規劃編制面積約55.7平方公里,包含19個詳規單元,其中新增建設單元5個(含重點單元1個)、城市更新單元6個(含重點單元4個)、歷史文化單元2個(含重點單元1個)、一般單元6個。
目標定位為:
統籌歷史文化與生態景觀資源,建設國際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承載區;參與區域產業分工,實施創新驅動,打造西安東部先進制造業集聚區。
用地布局為:
規劃居住用地約15平方公里,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約7平方公里,商業服務業用地約6平方公里,工礦用地約9平方公里,倉儲用地約2平方公里,交通運輸用地約10平方公里,公用設施用地約0.6平方公里,綠地與開敞空間用地約4平方公里,特殊用地約2平方公里,陸地水域約0.4平方公里,留白用地約1平方公里。
道路系統結構為:
規劃路網整體沿隴海鐵路線呈帶狀組團式布局,打造級配合理、疏密有致的道路系統,形成“三高兩快”的高快體系和“五橫六縱”的主干路網體系。
“三高兩快”高快道路體系構成基本對外交通骨架,其中高速路為連霍高速、城環高速、兵馬俑專用線;快速路為S108、鳳渭路。
“五橫六縱”主干路網體系形成區域主要道路網,其中五橫為秦漢大道、秦唐大道、驪山大道、元朔大道東延伸、秦陵北路;六縱為桃源南路、驪興路、銀橋大道、驪渭路、鳳凰大道、S209。
編輯:解革
審核:Lyna
監制:號稱嬉皮
部分素材來源于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