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再實現拆遷致富,不太可能了!
住建部放了個重磅炸彈。
2025住房政策迎來歷史性調整:城市更新進入"精修時代"。以后超過20年樓齡的房子,全部都這樣處理:
.01
城市更新三大核心戰略
雖說大拆大建致富機會越來越少了,但是拆遷還是要的。2025年已經明確了地產領域三大基建目標,其中就涉及了不少拆遷:
1、保障性住房建設提速
為破解住房難題,我國正加速構建"雙軌制"住房體系。
2023年全國保障房開工率達98%,2024年計劃新建300萬套保障房。
值得注意的是,杭州、成都等15個試點城市已建立"保障房用地優先"機制,通過對城市存量土地的整合利用,在黃金地段優先建設保障性社區。
比如,去年鎮江新區就實施拆遷7121戶,拆遷面積141萬平米;
再比如,濟南今年要拆4500戶老房子騰地方,其中市級實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舊城區改建房屋征收1366戶、31.94萬平方米,部分老小區可能"中獎"拆遷。
換句話來說,一些比較老的房子剛好處于建造保障房的區域范圍內,那么未來就會有拆遷。
2、"平急兩用"設施大顯身手
后疫情時代,基建智慧化升級成為重點。
廣州琶洲會展中心的"方艙醫院"轉型經驗正在全國推廣,新建交通樞紐普遍采用"多功能轉換"設計。
這些設施平時該怎么用就怎么用,關鍵時刻立馬就能轉換功能。
一旦發生突發事件,這些設施就是城市的救命稻草。
說白了,以后新蓋的車站、會展中心都自帶"變形金剛"功能!
像杭州西站的設計,座椅能秒變病床,地磚下藏排水系統,平時是車站,緊急時變救援基地。
3、城中村改造升級
據統計,全國還有近10萬個城中村待改造,將采取"留改拆"并舉策略,隨著這一政策的落地,那些大城市的老房子居民的居住條件有望得到改善。
比如深圳南頭古城改造成文創基地后,房租直接翻3倍!改造還會配建學校、醫院,居民生活更方便。
那么,那些樓齡已經達到了25年的老房子怎么辦?
.02
老房子迎來新機遇
以前的老房子基本上都是采取拆了重建的方式,居民居住品質大幅提升,還有拆遷致富的機會。
但現在的情況不一樣了,國家要玩精細化改造這張牌。
說白了就是“對癥下藥,該補啥補啥”。
超過25年的房子要分三步改:
1、基礎改造:主要是對外立面更新、水電通訊管線升級等等,這么一改,居民的的日常生活和安全就有了保障。
2、功能升級改造:重點推進電梯加裝,建設停車設施等等,居民的生活需求改善了,生活便利度也大幅提升。
3、服務升級改造:打造"15分鐘生活圈",在家門口建設老年食堂,開設社區醫院等等,老年人的生活品質就一下上來了。
總之這些小改造,一定能帶來大變化!
改造費用誰來出?
創新性資金籌措機制已在全國鋪開:中央與地方財政各承擔30%,剩余40%通過引入社會資本、居民合理分擔等方式解決。
據說光今年的改造資金就達到萬億級別!
另外,住建部也定下了明確目標——要完成2000年以前建造的老舊小區改造。
預計將惠及2000個以上老舊社區。
.03
這些房子還得拆
1、危房優先拆
如果老房子主體結構嚴重損壞,經專業機構鑒定為D級危房的建筑,將納入"即查即改"清單。
比如南京創新"原址重建"模式,居民臨時安置期間可獲過渡租金補貼,回遷后產權年限自動續期,從根本上解決居住安全問題。
2、違章建筑必須拆
違章建筑不僅破壞城市形象,也不符合建筑質量要求,可能危及居民居住安全,
為此,已經實行"天上地下"立體化監測,運用衛星遙感+無人機巡檢技術,查詢到違章建筑,將面臨拆除。
比如廣州白云區通過智能識別系統,2023年拆除違建面積同比減少48%,證明預防性監管成效顯著。
拆遷怎么補償?
從各地情況來看,現在流行"房票安置",就是拆遷戶拿著給的房票去指定的房源超市買房。
比如泰山區上高街道黃家莊村,48戶村民拿房票換新房,不用多花一分錢就能住新家,徹底改善了居住品質,還減輕了經濟負擔。
這次的政策轉變來得正是時候,既能穩定房地產市場,又能改善人居環境。
而且隨著政策深入推進,城市居住品質將迎來系統性提升,居民"住有所居"正加速向"住有優居"跨越。
那么,你家附近開始改造了嗎?歡迎聊聊身邊的變化~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