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鐵們,猴哥又來啦!今天咱聊個熱乎的話題——增程式電動車。說起這個,我就想起三年前一位車主朋友買車時,我苦口婆心給他分析的那些“不建議”。當時他不信,現(xiàn)在嘛,他微信上跟我說:“猴哥,我服了,真服了!”
講真,增程式電動車剛出來那會兒,確實吸引了不少人。**既有純電的推背感,又不用擔心沒電,還省油省錢,簡直完美!**但我當時就說了,這玩意兒就像是披著羊皮的狼,表面光鮮,用久了問題一堆。現(xiàn)在看來,這話一點沒錯。
先說說高速和長途問題。增程式電動車在虧電狀態(tài)下跑高速,那油耗簡直了!正常2.0T的燃油車高速百公里也就6-7L,而增程式在虧電狀態(tài)下輕松破10L,有些甚至上12L。為啥?因為增程器和車輪之間隔了“幾重山”——發(fā)動機發(fā)電,電再驅動電機,電機再驅動車輪。每轉一道,能量就損失一截。這不是典型的“繞了一圈多此一舉”嗎?
有車主跟我抱怨說:“猴哥,我這增程車跑高速簡直是'拖著一車磚頭在跑',動力比純電差遠了。”這我一點不意外。電池沒電后,增程發(fā)動機一啟動,那車就像是吃了安眠藥,動力明顯萎靡。而且,那噪音,嘖嘖,有車主形容“就像家里養(yǎng)了頭牛,時不時哞哞叫”,這形容絕了!
技術上看,增程式電動車屬于“兩頭不討好”的產物。三電系統(tǒng)沒純電那么先進(廠家也沒動力持續(xù)優(yōu)化),增程發(fā)動機又用的是低效技術(燃油車早就不用這種了)。我常跟朋友們說,買車就像找對象,別貪圖“看起來啥都行”的,最后發(fā)現(xiàn)是“啥都不精”的。
續(xù)航問題更是扎心。宣傳說有200多公里純電續(xù)航,實際上呢?很多車主反饋只有90公里左右,有的甚至只能跑60公里。這差距,堪比相親照片和真人的區(qū)別啊!電池容量小也就算了,充電還慢,一般只有75kW左右的快充功率,比主流純電動車的100-300kW差遠了。我朋友吐槽說:“充一次電的時間,都夠我看半部電影了。”
使用成本也是個大坑。表面上看省油省錢,但頻繁充電的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加起來,未必比油車低。一個月下來,光充電費用加上找充電樁繞路的油費,就能多花好幾百。這不是典型的“省著省著就花更多”嗎?
而且,我看市場走勢,半固態(tài)電池技術發(fā)展迅猛,純電動車的續(xù)航和充電速度會有質的飛躍。充電樁也在快速普及,幾年后,給車充電可能真的跟加油一樣方便。到那時,增程式的優(yōu)勢基本就不存在了。
最近車市也很明顯,增程車價格波動大,保值率低。有朋友問我要不要現(xiàn)在入手,我都直接勸退。與其買個技術路線即將被淘汰的產品,不如多等等,買個更成熟的純電或者混動
你要說增程車真一無是處嗎?也不是。它確實解決了當下純電里程焦慮的問題。但問題是,這個“當下”能持續(xù)多久?技術進步這么快,我估計撐不了幾年。就像當年的翻蓋手機一樣,那會兒人人都用,現(xiàn)在呢?早就成了博物館里的展品。
所以老鐵們,如果你最近打算換車,真心建議你繞開增程式電動車。看似解決了問題,其實只是把問題換了個方式表現(xiàn)。買車這事兒,得放長遠看,別只盯著眼前那點小便宜。
好了,今天的嘮嗑就到這里。你們用過增程車嗎?感受如何?歡迎在評論區(qū)分享你的真實體驗。猴哥我一定第一時間回復!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體健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