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山東艦抵近12海里,歷史的齒輪開始轟鳴
4月2日的臺北街頭,魔幻現實正在上演:防務部門記者會上,軍官揮舞著模糊的雷達截圖高喊"再進一步就開火";而幾十公里外的早餐店里,老板娘正用手機下載山東艦的高清壁紙,基隆港漁民在聊天群瘋轉"臺海實況地圖",高雄中學生對著《鄭成功收復臺灣》的課文發呆。這種荒誕的割裂,恰似臺當局用24海里紅線織就的皇帝新衣,在山東艦的鋼鐵洪流面前碎成一地雞毛。
一、臺軍"應變區"的荒誕:用彈弓對抗裝甲車的政治秀
臺當局去年自劃的"應變區",堪稱現代版"畫餅充饑":從臺島向外40海里到12海里,這個在地圖上看著挺唬人的區域,對解放軍的現代化裝備來說簡直是"貼臉輸出"。當山東艦編隊大搖大擺駛近時,甲板上24架掛彈殲-15的尾焰,比臺軍所有政治口號都更具說服力。
臺軍幻想用岸基導彈"教訓"航母編隊,就像用彈弓打坦克。解放軍的PHL-191火箭炮射程300公里,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6分鐘就能覆蓋全島,這種降維打擊讓臺軍的"自衛承諾"淪為國際笑柄。更諷刺的是,當山東艦抵近紅線,臺軍蘇澳艦的火控雷達卻靜如死水——他們清楚,東部戰區同步升空的殲-20、盤旋的無人機和待命的東風快遞,早已讓臺軍的導彈陣地變成透明靶子。
二、超級編隊的殺招:從"切香腸"到"甕中捉鱉"的戰術進化
山東艦這次不是單刀赴會,而是與海南艦組成"海陸空立體殺陣"。這種組合拳的狠辣之處在于:艦載機掌握制空權,兩棲攻擊艦隨時投送登陸部隊,直指臺軍"最后堡壘"佳山基地。臺東海岸那些藏在山洞里的戰機,過去倚仗中央山脈屏障高枕無憂,如今山東艦的殲-15五分鐘就能殺到頭頂,轟-6K的鉆地彈專治各種"地下掩體"。
臺軍基德艦官兵全程手抖的跟拍畫面,暴露出更深層危機:這艘40年老艦連給055大驅當靶子都不配。而解放軍的"切香腸"戰術已升級為"剁排骨"——用航母編隊直接撕碎臺當局劃定的"心理安全區",同步啟動的法律戰更讓"臺獨"分子如坐針氈:國臺辦舉報平臺首日2317條線索,連臺軍現役人員都偷偷上傳內部文件。
三、民意與軍心的背離:當"臺獨"變成行為藝術
臺當局還在表演"捍衛主權"的滑稽劇,島內民眾早已用腳投票。金門漁民主動給大陸海警送海鮮,高雄航運公司悄悄轉移貨輪注冊地,臺積電工程師在LinkedIn標注"中國臺灣省"。這些靜默的抵抗,比任何政治口號都更具殺傷力。
更致命的是軍心渙散:臺防務部門內部統計顯示,今年已有1372名士兵申請提前退伍,理由直白得扎心——"不想為臺獨分子當炮灰"。當解放軍海警船出現在高雄外海實施"準軍事化"操作時,臺軍的默許姿態,恰似自抽耳光的政治丑劇。
四、歷史輪回的宿命:從鄭成功木船到山東艦的時空對話
364年前,鄭成功率400艘木船橫渡臺海,用火攻戰術逼退荷蘭戰艦;今天,山東艦率領鋼鐵艦隊巡弋同一片海域,用電磁壓制讓臺軍導彈變廢鐵。當年血戰九月收復寶島,如今可能只需九天甚至九小時——這不是威脅,而是科技代差鑄就的必然。
當福建艦完成夜間著艦訓練,當臺灣學生課本里的"兩岸一家親"從口號變為現實,這場跨越76年的統一進程,終于駛入不可逆的快車道。臺當局那些"再進一步就開火"的嘶吼,不過是歷史洪流中的螳臂當車。畢竟,在14億中國人用血肉筑成的鋼鐵長城面前,任何分裂行徑都注定是蚍蜉撼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