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七點的地鐵里,我望著玻璃倒影中那個頂著雞窩頭、黑眼圈堪比熊貓的社畜,突然懷念起三年前那個容光煥發的自己。
那時的我還是"天選打工人"的絕緣體,如今卻成了同事口中"渾身散發班味兒"的資深社畜。
這種蛻變堪比《西游記》里唐僧取經,只不過我們取的是"工資經",而九九八十一難每天都在上演。
下面就來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班味!”
上班前堅持"每天不重樣"原則,衣柜里的BM風小裙子、oversize西裝、設計感襯衫堪比時裝周后臺。
現在打開衣柜,80%的衣物都是黑白灰三原色,購物車里躺著的永遠是"抗皺速干""易穿搭"關鍵詞。
某天下班后穿著起球的衛衣去便利店,收銀小妹脫口而出:"師傅,要不要來根玉米?"
曾幾何時,護膚流程堪比實驗室實驗:神仙水打底、精華分層涂抹、美容儀提拉緊致。現在晚上回家只想癱成"大"字型,洗面奶搓兩下就算給面子。
最近驚覺法令紋深得能夾住硬幣,趕緊翻出落灰的眼霜,結果發現它已經過期兩年——這大概就是當代社畜的護膚現狀。
上班前精心打理的韓式慵懶卷發,在通勤地鐵里被擠成"梅超風同款"。
某次重要會議前,特意早起半小時用直發棒拯救造型,結果同事盯著頭頂驚呼:"你頭發怎么炸得跟金毛獅王似的?"
當代社畜的每一根頭發絲都記錄著加班時長。
上班前堅持"11點睡7點起"的養生作息,現在手機鬧鐘每天上演《安魂曲》:6:30響第一次,我按掉;6:45響第二次,我繼續裝死;
7:00第三次,終于從被窩里彈射而起,上演"極限通勤10分鐘"。
周末想睡個懶覺?生物鐘比鬧鐘還準時,6點半自然醒,望著窗外初升的太陽陷入哲學思考:到底是打工人還是守墓人?
曾經的我:牛油果三明治配冰美式,下午茶要吃手作蛋糕,晚上還要來杯熱紅酒配電影。
現在的我:公司樓下包子鋪VIP,咖啡續命到下班,冰箱里的速食拉面堆成山。
體檢醫生:"小姑娘,你這血管年齡比實際年齡大10歲啊。"
我默默掏出手機計算:每天外賣重油重鹽+久坐不動,可不就是移動的血栓培養皿?
上班前是派對女王,周末局比工作日還忙。現在同事聚餐能推就推,周末只想在家當"植物人"。
某天被迫參加行業酒會,面對滿場寒暄突然失語,只會重復"對對對""是是是",心里瘋狂OS:這些廢話走腎不走心,不如回家刷《甄嬛傳》重溫職場生存法則。
入職第一天立flag:三年當總監,五年開公司!現在每天工位坐定先刷半小時手機,遇到難題第一反應是"這鍋該誰背"。
某天帶實習生,小姑娘激情澎湃地說要"改變行業",我熟練地泡著枸杞茶潑冷水:"先學會用打印機吧,改變行業前先別被行業改變。"
上班前是行走的備忘錄,連老板三年前的某句指示都能倒背如流。現在每天對著電腦屏幕發呆:"我剛才要做什么來著?"
上班前覺得周末轉瞬即逝,上班后覺得工作日比《西游記》八十一難還漫長。
周五下班,同事興奮地說:"終于熬到周末!"我冷漠臉回應:"周末?那不過是換個地方加班的緩沖帶。"
結果當晚收到老板消息:"周末把下季度預算做了",突然理解《肖申克的救贖》里摩根·弗里曼說的:"希望是個危險的東西。"
把工位布置成"反卷基地":電腦壁紙換成"摸魚才是終極奧義",水杯上印著"正在擺爛請勿打擾"。
某天HR過來巡查,看到我桌上擺的"拒絕內卷"手辦,欲言又止轉身離開——畢竟誰忍心打擾一只正在努力躺平的咸魚?
把老板畫的餅變成動力:"你說年底升職?那我得先活到年底。"把加班變成健身:"爬樓梯當有氧,敲鍵盤當手指操,熬夜當修仙。
"某天老板夸我"心態真好",我微笑回應:"畢竟已經把公司當養老院了。"
站在公司洗手間的鏡子前,我看著那個頂著黑眼圈、頭發亂翹的自己,突然笑出聲。
上班確實像場魔幻現實主義大戲,把我們從光鮮亮麗的都市男女,淬煉成自帶"班味兒"的職場戰士。
但或許這就是成長的代價——當某天我們能笑著調侃自己的衰老,反而說明已經與這個并不完美的世界達成了微妙和解。
畢竟,每個在班味兒中沉淪的社畜,都是這個時代最鮮活的生存樣本。
本文作者 | 老A
責任編輯 | 藍橙
策劃 | 藍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