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網絡
文|小鵝
編輯|沐言體育
前言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智能汽車逐漸走進人們的生活,成為出行的新選擇。
然而一起突發的事故,卻讓人們對智能汽車的安全性產生了深深的擔憂。
3月29日晚,安徽高速路上的一聲巨響,打破了夜晚的寧靜,也將小米汽車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圖源網絡
一輛小米SU7在行駛過程中發生碰撞后爆燃,事故導致車內三位年輕女孩不幸離世,其中駕駛員年僅23歲,卻已有3年駕齡。
這起悲劇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人們紛紛關注著事件的進展,期待著真相的揭曉。
車輛著火爆炸
安徽德上高速池祁段,一輛小米SU7如脫韁野馬般撞上水泥護欄,緊接著,熊熊大火瞬間吞噬了整輛車,火光沖天,映紅了漆黑的夜空。
車內是三名年輕鮮活的生命,她們分別是羅某、李某和王某,年齡最大的羅某也不過23歲,剛剛大學畢業。
信息來源:每日經濟新聞——2025-04-01從檢測到障礙物,到碰撞發生,總計2~4秒!小米汽車起火致死事故,這幾秒鐘發生了什么?
懷揣著對未來的無限憧憬,另外兩人則是她的同學,也都同樣青春正好。
誰能想到,這一次出行,竟成了她們生命的終點。
事發后現場慘不忍睹,車輛嚴重受損,只剩下扭曲變形的車架,周圍彌漫著刺鼻的焦糊味,仿佛在訴說著這場事故的慘烈。
圖源網絡
事故發生后,小米客服聯系到羅某的男友稱他的小米汽車發生了事故。
羅某的男友也第一時間聯系了羅某的母親,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羅某的母親才知道自己的孩子出了事故。
羅某的母親稱:“這個時候我才知道他們是開車去的,沒有坐高鐵,如果說開車去考試,一定是我開車。”
信息來源:正在新聞——2025-04-01
羅某的母親篤定自己的女兒羅某一定是開啟了智能駕駛時發生了意外。
因為曾經羅某就多次給她說過智能駕駛的方便與安全,所以羅某的母親認為小米智能駕駛對這起事故有逃不開的責任。
信息來源同上
4月1日下午,羅某的父親告訴經濟觀察報,3月29日晚,他的女兒駕駛小米SU7,與兩位同學從武漢出發,前往安徽考編。
這位父親說,他的女兒今年23歲,在2022年拿到駕照,此前在家中一直開別克君越。
圖源網絡
去年10月,女兒的男友購入這輛小米SU7,女兒曾單獨駕駛這輛小米SU7前往佛山。
信息來源:經濟觀察報——2025-04-01小米SU7事故駕駛員父親:女兒不是第一次開長途,對這個車應該比較了解
“她不是第一次開長途,也不是第一次駕駛,對這個車的性能應該是比較了解的。”這位父親說。
消息一經傳出,迅速在網絡上掀起軒然大波,網友們紛紛震驚、悲痛,質疑聲和追問聲如潮水般涌來。
小米汽車的回應
直到4月1日晚,小米創辦人、董事長兼CEO雷軍終于站了出來,在微博上發布了一篇長文回應此事。
雷軍在文中寫道:“29日晚上的這起事故,我的心情非常沉重。三位年輕女孩不幸離世,這樣的消息,對她們的家人、朋友,乃至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難以承受的悲痛。我代表小米,表示最深切的哀悼,也向她們的家人致以誠摯的慰問。”
信息來源:雷軍——2025-04-01微博原文
字里行間,滿是沉痛與愧疚。
雷軍還透露,團隊在第一時間就成立了專項小組,30日便趕赴了現場,31日配合警方調取并提交了所掌握的車輛數據。
他堅定地承諾:“無論發生什么,小米都不會回避,我們將持續配合警方調查,跟進事情處理的進展,并盡最大努力回應家屬和社會關心的問題。”
沒想到的是雷軍的發聲,并沒有完全平息公眾的質疑。
圖源網絡
遇難者羅某的母親第一時間在微博上發出控訴:“根據小米現有的公開聲明,根本無法解釋車門為何無法打開、車輛和水泥護欄相撞后因為什么原因自燃、智能駕駛切換時間為何只有短短2秒等一系列問題,這不是在避重就輕嗎?我只想要一個真相,早一點把事情的來龍去脈搞清楚。”
圖源網絡
據了解事發時車輛處于智能輔助駕駛狀態。
從“NOA發出風險提示’請注意前方有障礙’”到“車輛與水泥護欄發生碰撞”,僅僅只有2 - 3秒鐘的時間。
在這極其短暫的瞬間,駕駛員根本來不及做出有效的反應。
信息來源:小米公司發言人——2025-04-01原文
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教授、汽車安全技術研究所所長朱西產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車輛的DMS檢測到駕駛員較長時間出現分心狀態,兩次以上提醒還無效的情況下就應該停止該駕駛員使用NOA功能,避免駕駛員錯誤地把輔助駕駛系統當成自動駕駛系統使用。”
圖源網絡
對于車輛起火的原因,小米汽車回應稱,并非部分網傳的“自燃”,推測系猛烈撞擊隔離帶水泥樁后,整車系統嚴重受損導致。
但這樣的解釋,顯然無法讓公眾完全信服。
畢竟車輛在碰撞后迅速爆燃,火勢兇猛,短短時間內就將車輛吞噬,這不得不讓人對車輛的安全設計和防護措施產生懷疑。
信息來源:小米汽車——2025.01-01微博原文
而關于網傳車門無法打開一事,小米方面表示“尚未接觸事故車輛,就事故時車門是否能夠打開,沒有準確的結論”。
網友評判
“車子發出提示‘請手握方向盤’,8分鐘后提示‘請注意前方有障礙’,車主才接過方向盤,數秒后裝機護欄。若是造8分鐘接管,或許生命就不會終結了。”
圖源網絡
“智能駕駛都是叫他剎車就退出智能駕駛的,遇到危險千萬不要猶豫,要么相信智能駕駛完全不動,要么用力踩踏板,不要踩了又不踩到位。”
圖源網絡
“駕駛證多久不證明駕齡多長,我20年拿的證,但是我開車不超過幾次,如果真的駕齡這么長時間,為什么要騙媽媽說是坐高鐵去,還害的另外兩個花季少年也喪命。”
“車提醒了好幾次,什么注意力不集中,什么手離方向盤,明顯是開車的人不好好開車造成的事。”
圖源網絡
結語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智能汽車的出現為我們的出行帶來了諸多便利,但與此同時,安全問題也不容忽視。
智能駕駛技術雖然在不斷進步,但它終究只是輔助,不能完全替代人類駕駛員的判斷和操作。
車企在追求技術創新的同時,更應該把安全放在首位,不斷完善車輛的安全性能和應急措施,確保每一位消費者的生命安全。
圖源網絡
這起事故也讓我們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無常。
三個年輕的女孩,她們的笑容、她們的夢想,都在那場大火中消逝。
希望小米汽車能夠盡快給出一個令人信服的答復,讓逝者得以安息,也讓生者得到慰藉。
對此,大家有何見解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