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七月,明太祖朱元璋下旨更定了公主的封號,以及駙馬的品秩。皇帝的姑母稱大長公主,姐妹稱長公主,皇女則為公主。公主夫君稱駙馬都尉,祿秩比從一品。
那么在大明王朝歷史上有沒有哪些特殊的公主呢?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
熙祖皇帝曾孫女
朱初一,明太祖朱元璋祖父,大明建國后,追尊為“裕皇帝”,廟號“熙祖”。
明祖陵
熙祖皇帝共二子,長子朱五一追封為追封壽春王,次子朱五四追尊為“淳皇帝”,廟號“仁祖”。
- 福成公主
朱重四,仁祖皇帝長子,追封為南昌王,其女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封福成公主,其夫王克恭封駙馬都尉。
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正月,禮部提出蒙元舊習,諸王之女都稱為公主。但是按照唐朝和宋朝的規矩,親王之女稱郡主,孫女稱縣主,所以福成公主應該改封郡主,王克恭要上交駙馬誥命,止稱福州衛指揮使。
且秦漢以來,惟帝姬得號公主,而元則諸王之女亦概稱焉,是又不可不知也。—《元史卷一百九·表第四·諸公主表》
太祖朱元璋劇照
對此朱元璋表示自己兄長早逝,不忍心褫奪侄女的封號,決定取一個折中方案:福成公主封號不變,歲給祿米五百石,即所謂的“仍稱公主而無公主之食祿”。王克恭則仍稱為駙馬,但不與駙馬之門庭。
福成公主與王克恭的去世時間均不詳。
- 慶城郡主
朱重五,追封壽春王朱五一第四子,追封為蒙城王,其女封慶陽公主,女婿黃琛封鎮國上將軍、駙馬都尉兼明州衛指揮使。
中都皇城復原圖
黃琛原名黃寶,朱元璋帳前參隨舍人出身,被認為“氣鐘偉節,十練武韜”,深得老朱的信賴。公主、駙馬封號爭議過后,朱元璋先是封黃琛為淮安衛指揮使,接著又命其為正二品的中都留守司正留守。
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九月,黃琛去世,終年四十九歲,其子黃鉉恩封為左軍都督府都督僉事。
然而慶陽公主可能沒想到,堂叔朱元璋駕崩后,繼位的堂侄朱允炆居然將她降封為慶城郡主。更讓人驚愕的是,在燕王朱棣大軍壓境之時,朱允炆還能厚著臉皮讓慶城郡主過江求和。
孝孺言乃事急矣,宜以計稍緩之。建文君曰: “何計?”曰: “曷遣人許以割地?稽延數日,東南召募壯丁當畢集。天塹之險,北軍不長于舟楫,相與決戰江上,勝敗未知。” 建文君善其言,乃遣慶成郡主度江至軍門,白其事。郡主,上之從姊也。—《明太宗實錄卷九上》
靖難戰爭劇照
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七月,慶城郡主去世,朱棣為這位老姐姐素服輟朝一日,史書以“薨”來記錄她的去世,也算是最后給了她公主的體面。
懿文皇太子之女
朱標,太祖朱元璋長子,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正月冊立為皇太子,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四月去世,終年三十八歲,謚曰懿文,祔葬于孝陵之東。
- 江都郡主
朱標長女,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封江都郡主,下嫁開國功臣長興侯耿炳文之子耿璇。
辛卯,以耿璇為宗人府儀賓,尚皇孫女江都郡主。郡主,懿文皇太子長女。璇,長興侯炳文子也。—《明太祖實錄卷二百三十五》
長興侯耿炳文劇照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二月,朱允炆追尊朱標為“孝康皇帝”,廟號“興宗”。按照本文開頭提到的內容,江都郡主進封為公主,儀賓耿璇成為駙馬都尉。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十三日,燕王朱棣率領的叛軍攻破京師南京,登基稱帝后褫奪了大哥朱標的皇帝尊號,仍稱其為懿文皇太子,江都公主也降封為郡主。
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三月,江都郡主去世。此后儀賓耿璇杜門稱疾,被朱棣找借口誅殺。
- 宜倫郡主
朱標次女,不知什么原因沒有在建文年間封為公主,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封宜倫郡主,下嫁錦衣衛百戶于禮。
朱標東陵復原圖
宜倫郡主壽命很長,一直活到了朱棣的曾孫明英宗時代。我們最后看到她的記載,出現在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
丁未,宜倫郡主奏老疾,乞敕有司預造葬地。上以非舊制,不允。—《明英宗實錄卷一百七十四》
景皇帝之女
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八月十五日,發生了震驚朝野的“土木堡之變”,御駕親征的英宗朱祁鎮,做了瓦剌人的俘虜。為了挽救危如累卵的局勢,明廷尊朱祁鎮為“太上皇帝”,改立其庶弟郕王朱祁鈺為新天子,即景泰帝。
景皇帝朱祁鈺劇照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十七日,太上皇帝在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等野心家的幫助下,發動政變重奪皇位,廢朱祁鈺仍為郕王,改今年年號為天順元年。當年二月,郕王朱祁鈺去世,終年三十一歲,謚曰戾。
- 固安郡主
朱祁鈺嫡長女,生于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正月二十七日,生母郕王妃汪氏,景泰年間封為公主,伯父英宗南宮復辟后降為郡主。郕戾王薨逝后,除了汪氏以后,其余妃嬪全部殉葬,郡主則隨著母親一起遷出皇宮,出居諸王館。
英宗駕崩后,即位的是郡主的堂兄憲宗朱見深。當時郡主的另一位堂兄:德王朱見潾已經住進諸王館,宗室元老、郡主和兩位堂兄的嫡親叔祖、襄王朱瞻墡上奏表示男女有別,豈能混住?打算讓郡主和汪氏一起搬出去。
憲宗朱見深劇照
先帝在位之時,德王深受寵愛,大有奪嫡之勢。故而襄王殿下這封奏疏,可以被認為試圖站隊。然而奏疏抵達京師之時,英宗已然駕崩,憲宗已然即位,新天子自然不可能同意這樣的要求。
上曰:“叔祖所言良是。但郕王妃寡居,孤女未嫁。始自西內遷居外第,蓋先帝盛德事也。今若他徙,無所于歸,其勿復徙。”—《明憲宗實錄卷一》
郡主性子孤僻,跟著母親一起吃齋念佛,表態“矢志不下嫁”,一來二去拖成了老姑娘。
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久旱成災,翰林院學士劉定之認為郡主大齡未婚,屬于“怨女”,故而陰陽不和以至于旱災,希望能盡早“為之婚配”。
固安郡主劇照
然而圣心難測,憲宗對這件事的答復是“留中不下”,也就是已讀不回,難道是覺得已經二十歲的郡主還能再等兩年?直到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二月,固安郡主才正式下嫁儀賓王憲。
時郡主年已長,母妃不欲離之,故不及奏請。內閣臣以為言,上欣然從之,命資送悉如制從厚。仍以故尚書蹇義賜第改賜之。—《明憲宗實錄卷七十三》
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十二月,憲宗恢復了叔父朱祁鈺的帝號,謚曰“恭仁康定景皇帝”,然而卻并沒有復封固安郡主為公主。
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二月,固安郡主去世,終年四十三歲。其葬祭標準,經過禮部的討論,視其堂妹、英宗第八女嘉祥長公主例,一切恩典悉從厚。
命禮部議葬祭禮儀,禮部言:“郡主葬祭宜視嘉祥公主例。”從之,于是命司禮監官董喪事,祭葬恩典悉從厚,但免報訃諸王府。—《明孝宗實錄卷四十八》
睿宗皇帝之女
朱祐杬,憲宗朱見深第四子,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封興王,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之國湖廣安陸州(今湖北鐘祥)。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六月去世,終年四十四歲,謚曰獻。
興獻王朱祐杬劇照
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三月,武宗朱厚照駕崩,因其既無子嗣又無兄弟,故而遺詔由叔父興獻王長子朱厚熜,以“兄終弟及”的方式入繼大統,即世宗。經過“大禮議”的斗爭,朱祐杬在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被追尊為“知天守道洪德淵仁寬穆純圣恭簡敬文獻皇帝”,廟號“睿宗”,實現了世宗將其生父“稱宗祔廟”的夙愿。
- 常寧公主
朱祐杬長女,生于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生母興王妃蔣氏,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四月二日不幸夭折,年僅四歲,葬于安陸城東雙橋,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追冊為常寧公主。
- 善化公主
朱祐杬次女,生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生母興王側妃王氏,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五月初一日早夭,年僅十歲,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追冊為善化公主。
戊寅,追封恭穆獻皇帝嫡第一子岳懷王,嫡第一女為常寧長公主,庶第二女為善化長公主。遣京山侯崔元詣安陸陵園行禮。—《明世宗勢力卷五十三》
世宗朱厚熜畫像
結語:興獻王還有兩個女兒,分別在嘉靖年間被冊封為永福長公主和永淳長公主。和兩個夭折的姐姐相比,她們的弟弟朱厚熜已經是皇帝,所以她們是名正言順的長公主。
在本文提到的這些公主中,仁祖系的福成公主、慶陽公主,完全出于太祖朱元璋的恩賜,因為她們確實不該被封為公主。懿文太子系的江都公主、宜倫郡主,景皇帝一脈的固安郡主,都是政治斗爭的犧牲品。
至于睿宗皇帝的女兒們,則是政治斗爭的獲益者。因為按照武宗生母張太后,以及文官們最初的設計,世宗應該過繼給伯父孝宗朱祐樘。那么朱厚熜就不再是興獻王的兒子,不但常寧、善化兩位公主不能被追冊,就連永福、永淳二位公主也沒有資格受冊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