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人工智能的巨大變革是由一只“蝴蝶”所引起的,那么這只“蝴蝶”就是DeepSeek(深度求索)。
DeepSeek的創始人梁文鋒,從小鎮青年到AI大佬,創造了讓美國科技“大地震”的神話,成為人工智能發展歷程中的關鍵轉折點。
如果把ChatGPT類大模型稱作鏈式推理大模型,那么DeepSeek則是樹狀推理大模型。
在中國工信出版集團及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的《Deepseek極速上手》一書,由3位AI學術教育平臺“學術志”的專家,共同打造。
這本書的問世,讓我們對DeepSeek有了全面的了解,無論是初級小白,還是AI的資深用戶,都能從中系統地了解如何讓DeepSeek高效做事。
作者郭澤德(學君)所提出的“五源模型”“六定模型”,讓我們了解到——如何更全面地對DeepSeek提要求/寫提示詞。
1. 五源問題包括:信息維度、邏輯維度、領域維度、輸出維度、驗證維度。
2. 復雜問題的層次:L1記憶檢索(單一事件查詢)、L2理解應用(概念解釋+簡單應用)、L3分析推理(多因素關聯分析)、L4綜合評價(跨領域系統評估)、L5創新生成(突破性方案設計)。
3.六定模型提示詞方法論:定角色?定背景?定目標?定方法?定結構?定基調。
六定模型除了可以運用在對DeepSeek寫提示詞時運用,更是可以作為為人處事時的思維方式。
比如,想一個問題:作為“什么角色”,在“什么背景”下,要完成“什么目標”,采用“什么方法”,按“什么結構”組織,內容要符合“什么基調”。
4.要在使用DeepSeek時,能夠自動化撰寫六定模型提示詞,首先就要向DeepSeek投喂六定模型。
隨后再根據自己的需要提出問題,糾正答案。
5.“DeepSeek+”有很強的聯動組合,比如和圖像生成工具組合,還可以和視頻生成工具組合,以及聯動生成音樂、流程圖、PPT、飛書批量處理信息、搭建智能體、管理知識庫、檢索信息、文學創作等等。
同樣是運用六定模型,用好了就能給你意想不到的答案。在書中有詳細的操作案例,可以供我們參考使用。
當然,是AI就會出現幻覺問題,也就是“一本正經胡說八道”,出西安這樣的原因,主要還是提問時的提示詞不夠嚴謹,出現了漏洞,也因此,要優化幻覺機制就要優化提示詞設計,或者引入外部驗證機制,或利用多輪對話修正偏差。
當然我們也可以利用幻覺,為我們帶來突破性創新的靈感,是否能夠隨機應變,除了依靠AI的信息處理能力,還有我們自身對信息的處理的實力。
總之,看了《Deepseek極速上手》這本書后,對于Deepseek的使用方法就知道得明明白白的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