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實現人口零增長!”
20年前,一份報紙上的主標題,如今看來卻與國情相違背。
這兩年,各地都在不斷提高生育補貼,比如內蒙古生娃補貼10萬,湖北天門市生育補貼3.6萬元…
這些措施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鼓勵大家多生!
然而早在1980年,龐大的人口基數,卻讓生存環境和就業資源變得更加超載,甚至連最基本的溫飽都成了問題。
為了控制住人口的增長,那個時候我們提出了計劃生育,并明確目標:2022年實現人口零增長。
很快,這一措施就如人所愿!
2003年,全國人口為達到12.92億,出生率為12.4%。
到了2022年,新生人口數量驟降到956萬。但這一年的死亡人口竟然高達1041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降到了-0.6%。
而且,2022年,還打破了63年以來持續保持人口正增長趨勢,首次出現人口負增長。
而這期間為了提高生育率,我們也在不斷的出臺政策,2016年全面放開了二胎,2021年正式出臺了三臺政策,意在鼓勵一對夫妻可以生三個孩子。
但是放開生育以后,年輕人的生育態度還是大不如前。
那么問題來看,各鼓勵生育補貼不斷加碼,為什么大家還是不愿意生娃呢?
深究其原因,不難發現其中幾大原因:
首先是生娃要面臨更大的負擔問題。
經濟快速發展的現階段,人們的競爭壓力也變得越來越大了,為了生存,很多人都陷入了“內卷”當中。
工作已經占據了很多年輕人生活的2/3,剩余的1/3,這來之不易的休息時間,大家都不愿意輕易割讓出去。
說白了,當結婚生娃帶來的是一種負累,而不是增添幸福感,那么很多人就會降低生育意愿,甚至找對象的意愿也會驟減。
其次,文化教育的普及,
相比上一代,這一代年輕人的平均文化知識水平已經有了明顯的提升,他們的獨立意識更強,新的價值觀也日益顯現。
比如有的年輕人更傾向于實現自己的夢想和人生價值,不想因為一個孩子來減緩自己通向成功的腳步。
而在這種不斷進取的成長環境中,想要找到一個與自己同頻的另一半,同樣也變得越來越難。
同樣的,知識和文化的提升也讓新一代年輕人形成了不將就的性格,如果找不到同頻共振的另一半,他們就會選擇放棄考慮生育問題。
此外,長期的資金壓力,精力都是必須要考量的。
畢竟生孩子不是生出來就和自己無關的,從備孕到孩子將來長大成人,這長達20多年的漫長路程,考驗的不僅僅是人的長期經歷,還有長期的財力支持。
有機構預算,城鎮家庭想要將一個孩子從零歲養大到20歲,平均要投入四五十萬資金,如果是在一線城市,養孩子的成本動輒高達上百萬。
這樣的大投入,也讓很多年輕人對生育望而卻步。
另外,很多女性也擔心生育影響到了自己的就業,畢竟很多例子都告訴我們,一旦產假回來,公司從此就沒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自己的職業生涯也徹底畫上了半個句號。
這也加劇了很多年輕女性不敢多生。
還有,孩子出生以后的教育問題,生活問題,成長問題,家庭財政問題,這些無疑都是巨大的挑戰,所以很多年輕一代不婚不育,70后80后也支持這一做法,也是情有可原的。
說白了,普通家庭要生一個孩子,面臨的不僅僅是生孩子,養孩子這個難題,還有房價、未來幾十年的養育成本,以及事業停滯。
每個問題都像一座大山一樣,影響著年輕人的生育意愿。
所以選擇生或不生,選擇生一個還是生多個,都是需要仔細考量的問題。
總之,個人意愿和國家的呼吁都需要重視,但其中的平衡如何保障,就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為營造一個強大的國家而努力奮斗。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