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貸利率持續下降,對于買了房的居民來說,原本是件好事,但明白人卻憂心忡忡。
比如,深圳的業主梁先生,今年三月份收到消息,房貸利率從4.2%降到2.95%,每個月的月供減少1200元。
按理來說,每月利息支出減少,他應該高興才對,但是收到這個信息之后,梁先生卻高興不起來,反而更加擔憂——
利率跌破3%的代價,可能是自己兩套房產市值蒸發近百萬元。
而他的情況并不是個例!
要知道,全國住房擁有率高達96%,真正接近45%的家庭擁有兩套甚至更多房產。
一旦房貸利率持續下降,表面上看,大家的還貸利息更少了,但實際上,45%的家庭卻面臨著三大風險:
.01
房價下跌,資產縮水
房貸利率一旦跌破3%,其背后實際上是供需關系的根本逆轉。
先來看心房市場:2024年初,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為6.7億平方米,但是到了今年,待售面積上升到了7.6億平方米。
其次是二手房,市場掛牌量激增導致價格下行,比如,北京某學區房,2021年大家還在瘋搶1000萬一套的老破小,到2024年就已經下跌到了560萬,價格相較峰值已經腰斬。
但更為嚴峻的是,利率下行和房價下跌卻形成了一個“死亡螺旋”——銀行不斷的下調利率來刺激購房需求,但需求市場卻持續疲軟導致價格繼續走低,進一步迫使利率繼續下調……
這種情況在三四線城市尤為突出!
比如某行年報數據顯示:從地域分布來看,房地產領域不良貸款率最高的是東北地區,不良貸款率從23年的1.11%上升到了24年的1.73%。
這種情況也不難理解,房價下行的太快,很多房子資不抵債了,房東就陷入了斷供。
另外,貝殼研究院數據顯示,2025年三四線城市的法拍房數量同比增長37%,其中,60%的房源評估價低于未償還貸款余額,形成“負資產”困局。
對于持有兩套甚至更多房產的家庭來說,他們的資產配置中,70%都是房子,而一旦房價下跌,他們焦慮的不是增值,而是如何去保值。
.02
債務失衡,居民杠桿率居高不下
過去,人們瘋狂加杠桿買房囤房,居民負債率從最初的17%左右一路飆升到了72%。
據悉,北京,上海等城市,房貸月供占收入比超60%的家庭占比高達37%。
比如深圳網友@蘭蘭老師說:
2019年以5.89%的利率貸款,300萬買房,如今房貸利率已經降到了2.95%,雖然月供減少了2800多塊,但房子市值卻從當初的450萬縮水到了只有280萬,幾年時間啥也沒干,就蒸發掉了170萬。
來自杭州的工程師網友@王勇說:
去年總覺得自己的工作穩定了,于是就果斷加杠桿買了第二套房,只是沒想到,進入到2025年,公司就開始裁員,如今每月月供缺口高達1.4萬,超高的債務壓力,感覺喘息都難了。
可見,貸款利率越低,很多人加杠桿的沖動就越強,但是一旦出現了收入劇烈波動,就很容易陷入違約。
而更關鍵的一個數據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測算,中國家庭債務收入比已突破140%,遠超90%的國際警戒線。
一旦收入出現銳減,很多家庭都可能陷入的超高的債務風險中。
.03
可能引發金融動蕩
一旦貸款利率跌破3%,同樣也會對金融系統帶來沖擊。關于這一點,正在從理論推演變為現實壓力。
前段時間某股份制銀行披露年報數據:個人住房貸款不良率從0.3%上升到0.8%,其中,利率低于3%的貸款不良率增速是市場均值的兩倍。
這個數據讓人不禁想到了當年美國的次貸危機,就是在低利率環境下,銀行放寬貸款門檻,高風險客戶涌入市場,最終引發的系統性風險。
河南某城商行2024年發放的“3%利率特惠貸”中,23%的借款人月供收入比超55%,遠高于35%的風控紅線。
每月收入的50%以上都得用于還貸,一旦經濟下行,他們出現收入下降甚至失業,很多人都會陷入到還不上貸,甚至出現斷供率上升。
更令人擔憂的是,很多房產抵押物的價值已經普遍低于貸款余額,啥意思?就是很多人手上持有的房子的市值,如今還沒有貸款多,他們要出現收入下降、還不上貸,強制法拍的結果,甚至會引發資產價格螺旋式下跌,這種后果,可能引發金融動蕩。
所以總結一下,如果大城市豪宅業主因為利率跌破3%而拋售房產,如果小城市的法拍房數量突破了十萬套,那么大家起碼要意識到一點:
低利率就不再是上車的“綠燈”,反而成為了一種考驗財富韌性的壓力測試。
所以房子只漲不跌,房子是財富的說法,已經成為了過去式,想要保證財富不縮水、穩步增長,就不能將所有的財富都壓在房子上。
你得學會多元化資產配置,同時還得嚴格控制債務杠桿,現金為王,緊隨政策紅利,這樣才能在利率下行周期,守住財富底線。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