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2025 年 1 月開始,國內銀行業推行了全新的取款規則…
根據央行的新政策,個人單日存取現金超過10萬,就需要提前預約說明用途,并且要接受身份驗證。另外,ATM機上的取錢單日上限調整為2萬。
有儲戶質疑這個措施是為了“鎖死存款”,也有人覺得目的主要是為了打擊金融犯罪。那么,具體究竟是怎么回事?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01
個人存取現金“新規”來了
1、提前預約制度:單日取現超過十萬元,需要提前兩個工作日預約。
此舉并不是為了故意為難大家,主要也是因為銀行儲備的現金數量有限,每天的庫存都是有嚴格規劃的。
而提前兩天預約,一方面,可以給銀行更多的時間去調配現金并審核用途。
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減少詐騙風險,比如有些儲戶因緊急轉賬需求可能陷入騙局,預約時間就給儲戶提供了冷靜期緩沖,從而保證資金安全。
2、儲戶去銀行取款超過 10 萬元現金,需出示身份證原件并說明用途。
有的人覺得,這樣一來就侵犯了自己的隱私,殊不知——
現在社會上洗錢、偷稅漏稅、詐騙、非法交易等違法犯罪活動屢禁不止,這些行為嚴重擾亂了金融秩序,破壞了社會的穩定。
根據數據顯示,2024年電信詐騙涉案金額超300億元,而銀行通過了解取款用途,就可以更好地監控資金流向,及時發現并有效攔截可疑資金流動,把那些違法犯罪行為扼殺在搖籃里。
3、ATM單日取現上限降至2萬元,但同時加裝人臉識別系統,支持無卡取款。
銀行ATM機技術的升級,大大提升了儲戶存取款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02
新政策動因
1、打擊非法金融活動
洗錢、詐騙、偷稅漏稅等行為常借助現金交易“洗白”,新規通過資金流向監管,可以從源頭遏制犯罪。
2、銀行流動性管理
銀行日常現金儲備有限,突發性大額取現可能引發流動性風險,新規采取預約制度,可平衡資金調度與儲戶需求。
.03
儲戶可能遇到的困境
1、緊急用錢可能受限
不少儲戶也擔憂,一旦突發大額需求,比如出現醫療急救需要資金等緊急情況,豈不是耽誤大事?
即使已經有銀行開通綠色通道,但需向銀行提供相關的證明,比如醫院的繳費通知單等,流程太過復雜。
2、隱私擔憂
有的儲戶覺得,以前要“說明用途”有侵犯隱私的嫌疑。
但是根據央媽數據顯示,2024年因用途不明攔截的非法資金超120億元。
所以,隱私很重要,但監管同樣有必要。
3、樓市交易的連鎖反應
如今,在三四線城市依舊有不少購房者采取現金支付首付,取錢新規可能延長交易周期。
比如鄭州某購房者因無法及時提取首付,導致違約損失十萬定金。
.04
咱們該怎么應對?
1、電子支付替代現金
如果需要大額資金的話,可以采取轉賬的方式,比如數字人民幣轉賬,這種方式的可追溯性既符合監管要求,又避免取現限制。
2、合理規劃
提前規劃好自己的大額支出,比如你要購房或者裝修的話,可以通過分期付款或者信用貸來緩解現金流壓力。
3、利用銀行個性化服務
倘若緊急情況下需要使用大額現金,可以申請銀行的綠色通道,一般50萬左右,兩三個小時都能通過。
此外,新規要求說明大額首付的來源,也可以抑制“代持購房”“經營貸入樓市”等違規行為,倒逼市場更加規范化。
而對于儲戶來說,只有去適應這種變化,才能在監管與市場的雙輪驅動中穩定前行。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