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緬甸地震,中方高度重視。我國第一時間派出救援隊,還給了1個億的援助,是最早趕到災區支援的國家。
不僅調派了19支專業救援隊,還動用了14顆衛星緊急變軌,甚至出動了2架運-20運輸機。截止3月31日,我國已構建起覆蓋全災區的“海陸空立體救援網”,19支救援隊,72小時不眠不休,救治已經超過1300人。
還是那句,為什么?很多網友不理解,我國為什么老做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做了好事還不一定有好名聲,還被西方媒體污蔑“收買人心”,五角大樓和美國媒體不關注救災,反而緊盯中國的衛星調度能力,炒作這是“中國展示戰時軍事技術”。
說回問題,我們之所以重視,是因為重視得有道理、有智慧。不僅是因為地震太嚴重,更是因為它牽動了地緣政治、經濟利益和社會穩定的多重因素。
我國不只是單純地“幫忙”,也是在為自己的未來“未雨綢繆”。地震發生后,緬甸的脆弱局勢很可能會直接引爆一場難民危機。
緬甸的經濟本來就快要崩潰了,一場大地震,失業、破產、流離失所的人數會成倍增長。緬甸的難民潮沖擊我國邊境之前就有過很多次了,或因為疫情,或因為內戰。
這次地震的震中心,距離我國邊境只有294公里,云南、廣西震感強烈,如果緬甸應對不了災后重建,難民潮是必然的。
難民潮帶來社會治安、毒品走私、偷渡等問題,每一個都是巨大隱患。
我國現在出錢出力幫助緬甸救災,實際上是在堵大壩的缺口,防止這些問題像洪水一樣傾瀉進來。
還有一層因素,就是中緬經濟走廊的穩定性不能丟,這里是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一環,交通中斷,物流也就同步中斷。不僅會拖累中緬貿易,還可能影響我國在東南亞的經濟布局。
幫助緬甸恢復穩定,實際上是在為我國的經濟利益保駕護航。更重要的是,緬甸的局勢復雜,內戰和政治動蕩嚴重影響災后重建。如果中國不介入,泰國印度就會迅速填補。
而東盟國家已經高度關注我國的援助行動,認為這是中國在東南亞地區影響力的體現。
通過援助緬甸,我國不僅鞏固了在東南亞的地緣政治地位,也會在國際社會中贏得更多支持。
中國,正通過“以德報怨”的外交智慧,告訴國際社會,真正的大國擔當,是把自身發展嵌入整個人類文明進程中,而不是從他國吸血,供養自身。
我國對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承諾,不是一句空話,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更向全世界證明了另一種文明的可能性,不殖民、不靠霸權壓迫、不以金融收割,通過合作共贏、守望相助,世界一樣可以走向更公平、更美好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