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媒體曾拋出一篇重磅文章,標題直指“美國人不明白,中國人不怕美國”,隨后被我國環球網轉載。文章一針見血地點破了中美關系的現狀,也讓人們開始重新審視我國在全球舞臺上的角色。后來,澳媒又進一步放出狠話,稱“中國不怕美國,已準備好打仗,大部分國家都想和中國做生意”。
過去幾年,中美在貿易、技術、軍事上的角力愈發激烈,美國頻頻挑釁,我國卻始終沉著應對,既不退縮也不莽撞。放眼全球,從“一帶一路”沿線到聯合國講臺,越來越多的國家選擇跟我國做伙伴,而不是跟在美國后面搖旗吶喊。
中美博弈的來龍去脈
中美關系這幾年可以用“風起云涌”來形容,貿易戰打得熱火朝天,技術封鎖你來我往,地緣政治上更是針鋒相對。
2018年,美國對我國商品加征關稅,拉開了貿易戰序幕,我國迅速反制,對美農產品等動手,雙方互不相讓。到了2020年,美國把矛頭指向華為,搞技術封鎖,試圖掐斷我國科技命脈。可結果呢?華為挺過來了,2023年營收還超7000億元人民幣,硬是讓美國算盤落空。
再看軍事領域,美國公然插手中國內政。2022年8月,美國時任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竄訪臺灣,公然挑戰“一個中國”原則。我國當即在臺海周邊展開大規模軍演,動用海陸空多軍種,演練封鎖和反介入作戰,直接給外部勢力敲響警鐘。
行動不光震懾了美國,也讓那些所謂的“臺灣當局”看清現實:我國維護主權底線,不是說著玩的。澳媒提到的“已準備好打仗”,其實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對我國意志和能力的認可。
再說澳大利亞自己,跟我國關系也不太平。2020年,澳大利亞緊跟美國步伐,干涉我國內政,還帶頭炒作“中國威脅論”,結果我國對澳煤炭、葡萄酒等商品實施貿易限制,澳大利亞經濟直接吃了苦頭。據統計,2021年澳對華出口下降了近20%,損失幾十億澳元。這次澳媒的報道,多少有點“吃一塹長一智”的味道,既承認我國實力,又反思過度依賴美國的代價。
過去十年,全球格局也在悄然變化。我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帶著140多個國家一起搞基建、做生意;而美國呢,單邊主義搞得盟友都寒了心,2021年阿富汗撤軍那場鬧劇更是讓全球看笑話。這種此消彼長,讓我國在面對美國時底氣越來越足。
硬實力說話:我國憑什么不怕美國
澳媒這話里三個關鍵詞——“不怕美國”、“已準備好打仗”、“大部分國家都想和中國做生意”——其實對應著我國在軍事、經濟和外交上的硬核實力。
先說“已準備好打仗”,這不是空話,是實打實的實力撐腰。我國現役兵員超過205萬人,后備力量1700萬,規模全球第一。
裝備上,殲20隱形戰機、東風41洲際導彈這些“國之重器”早就亮相,海軍還有兩艘航母,第三艘也在建,目標是2035年湊齊6艘,打造遠洋艦隊。2021年建軍94周年閱兵上,這些家伙事兒齊刷刷亮相,連美國智庫都承認,我國的軍事技術跟美國差距越來越小。
實戰能力更不用說。2022年臺海演習,解放軍多軍種聯合作戰,模擬高強度沖突,連美國蘭德公司都評估,要是中美在西太平洋干起來,美國未必能穩贏。東風系列導彈的部署,更是讓任何挑釁者掂量掂量后果。這幾年,我國在南海、東海的巡航常態化,軍艦下水跟“下餃子”似的,誰敢說我們沒準備好?
工業和市場雙輪驅動
再說“不怕美國”,經濟底子硬是關鍵。我國是全球第一工業大國,制造業占世界近三分之一。2022年,全球54%的鋼材、60%的水泥都是我們生產的,還有5G設備、新能源汽車這些高科技玩意兒,華為、中興、比亞迪的名字全世界都叫得響。2023年初,疫情防控放開后,經濟立馬回暖,增速預計超5%,14億人的大市場一發力,誰都眼紅。
反觀美國,制造業早就外移,工廠多在海外,真要打起來,供應鏈一斷就抓瞎。二戰時,美國靠工業碾壓對手,現在卻只能靠進口稀土——80%還得從我國買。我國這套自給自足的工業體系,既能撐住國內需求,又能出口全球,經濟戰也好,軍事戰也好,中國都不虛。
朋友多才是硬道理
最后“大部分國家都想和中國做生意”,靠的是外交上的真本事。“一帶一路”走到今天,140多個國家加入,投資快1萬億美元了。肯尼亞的蒙內鐵路、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都是我國援建的實打實項目,2022年蒙內鐵路貨運量還漲了15%。2020年疫情時,我國給100多個國家送疫苗,2023年聯合國氣候大會上,我們又承諾2060年碳中和,國際社會都看在眼里。
美國呢?2003年打伊拉克,2021年撤阿富汗,搞得自己灰頭土臉,盟友都開始懷疑跟著它有啥回報。我國不搞霸權那一套,講究平等互利,自然朋友越來越多。軟硬兼備的實力,讓澳媒不得不服氣。
現在這世界,不再是美國一家獨大,多極化趨勢明擺著。2023年10月,美國又搞芯片出口限制,想卡我國脖子,可我們國產化進程加速,14納米芯片都量產了,硬是頂住了壓力。歐洲這邊,德國總理朔爾茨2023年訪華,簽了一堆合作協議,法國也跟進,說明啥?人家不想完全倒向美國,更看重跟我國的經濟蛋糕。
未來要是中美真杠上了,我國手里牌不少。貿易上,2022年對美出口占我們總出口16%,但美國缺了我國的稀土、消費品一樣難受。軍事上,東風導彈盯著呢,誰敢輕舉妄動?更別提“一帶一路”和上合組織,2023年上合峰會擴員到9國,地區影響力杠杠的。反過來,美國的“印太戰略”喊得響,實際效果卻稀松,拉攏的國家不少是嘴上答應,心里算計。
長遠看,我國的路子是和平發展,但不等于沒脾氣。主權問題上絕不讓步,經濟上持續做大做強,外交上廣交朋友。澳媒這話聽著刺耳,可細想想,不就是對我國實力和姿態的側面肯定嗎?我們不惹事,也不怕事,靠著這份底氣,既能應對美國壓力,還能給世界帶來更多合作機會。
從歷史到現實,從硬實力到國際影響,我國不怕美國不是吹牛,是真有底牌。軍事上準備充分,經濟上自立自強,外交上朋友遍天下,這三樣加起來,讓我們在全球站得穩、走得遠。面對風云變幻的世界,我國會繼續穩扎穩打,既守住自己的底線,也為全球和平繁榮多出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