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生活在贊美之中的人,容不得一絲失敗,心智也會脆弱!
1991年11月的美國愛荷華州,發生一起悲慘的槍擊案,最終造成5死、2重傷。
一時之間,全校師生陷入極度的恐慌,生怕危險降臨到自己身上。
而始作俑者居然是一位北大赴美留學生,名字叫做盧剛,最后用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那么,這其中有著怎樣的故事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
01
盧剛出生在首都北京,父親是診所醫生,媽媽是一個工人。
家庭條件說不上寬裕,但在那個生產力低下、物資匱乏的年代,也算是小有家資。
是家里的“獨子”,又是最小的孩子,父母又有賺錢能力,自然被捧在手里、疼在心里。
他也很對得起父母的付出,從小學習就不錯,門門功課都是高分,數學、物理更是極具天賦。
是同學學習的榜樣,老師眼里的三好學生,鄰居嘴里“別人家的孩子”,父母心里的驕傲。
高考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現在是如此,過去比今天還要殘酷。
盧剛卻沒有這方面的擔憂,超常發揮能搏一搏狀元,正常發揮清華、北大也穩當。
最終沒有辜負老師、父母和學校的期待,成功考上北京大學的物理系,光宗耀祖、光耀門楣。
1985年,李政道主持了一個中美物理學生交流計劃,盧剛在物理方面的天賦很好,表現十分不錯。
最終,以交換學生的身份赴美留學,學校是著名的愛荷華大學。
看著兒子如此有出息,出國鍍金一番未來的選擇更多,身為父母的自然很高興并全力支持,這一走就是足足6年。
剛來到愛荷華大學,盧剛的成績很不錯,白天在圖書館學習,晚上有空就去實驗室搞研究。
憑借著豐富的知識儲備和努力,第一年就取得不錯的成績,深得導師戈爾茲教授的更加器重。
被當眾表揚是常有的事,還獲得更多研究的機會,比如物理系助教的工作,每年有12000美元的收入。
可以說幾年后只要穩穩當當畢業,回到國內進入一個不錯的單位,美好的生活指日可待。
但,事情并沒有這樣發展。
正所謂獨在異鄉為異客,所有的事情都要依靠自己,父母只能提供些許經濟幫助,這就很考驗一個人的情商、交際能力。
盧剛學習好不假,在老師、父母眼里都是好學生,但好學生就一定受歡迎嗎?
自然不是,智商高不代表情商高,不代表懂得如何與人相處。
從小順風順水,走到哪里都是眾星捧月,父母呵護、老師開小灶、鄰里夸贊。
一個人太過順風順水、不經歷失敗挫折,也不是什么好事,性格容易出現缺陷。
同學對盧剛的評價與老師完全不同,平時對人愛搭不理,為人處世十分傲慢。
如何來說呢?這樣的人容易以自我為中心,認為自己比別人高一等,認為自己比所有人都要優秀。
遇到比自己優秀的人,心中會很不服氣,遇到超出自己認知的事情,會覺得自己受到不公平的對待。
不能說盧剛就是這樣一個人,卻也八九不離十,在美國生活的時間越長,性格上的短板就越明顯。
02
1990年4月發生一件事情,盧剛進行博士畢業論文答辯,口試環節出現一些問題。
論文答辯過后,導師都會根據論文內容提出一些問題,學生需要根據自己的理解和知識給出合理的答案,這就是口試。
結果,他沒能回答出導師提出的問題,答辯成績未通過,2500美元的獎金也打了水漂。
人有失足,馬有失蹄,這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完善后再答辯即可。
盧剛卻不這樣認為,認為自己遭到羞辱,遭到老師的針對,寫給家人的信中處處透露著抱怨。
除此之外,他還向愛荷華大學相關部門投訴,說物理系主任尼克森暗箱操作,自己遭到了不公平的對外。
答辯導師一共有四人,系主任尼克森就是其中之一,知名物理學教授。
其余三人是物理系導師戈爾茲、導師助理史密斯、以及另外一名教授,記住這四個人,下文會還會提到。
投訴信中提到一個人,此人名叫山林華,他又為何會受盧剛的針對呢?
山林華也是來自我國的留學生,通過國家留學基金委的資助得以來到美國攻讀博士學位,物理方面有著很高的天賦。
家庭背景與盧剛差距很大,出生鄉下農村,父母收入不高,用現在話說就是“貧困生”,全靠個人努力脫穎而出。
來到愛荷華大學,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比以往更加努力,深受導師的喜愛,而他的導師就是戈爾茲教授。
人比人氣人,貨幣貨得扔,盧剛很優秀,山林華更優秀。
前者幾年取得的成就,后者短短兩年就達到了,深受戈爾茲教授的青睞。
好勝心、嫉妒心,讓盧剛總想證明自己比山林華更優秀,結果每次都被后者無情打臉。
學習的同時,山林華也沒忘與同學和睦相處。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他性格開朗、待人熱情,走到哪里都是三五成群、人緣極好。
閑暇之余組織一個小型交流會,認識了不少好朋友。
反觀盧剛,平時都是獨來獨往,幾乎不怎么與同學結處,性格孤僻、朋友很少。
簡而言之一句話,山林華沒來之前,盧剛一直是導師眼里最突出的學生。
山林華來了之后,不僅搶走了老師的目光,還搶走了同學們的友誼。
這就好比三國里的諸葛亮與周瑜,有一種既生瑜何生亮的感覺。
盧剛答辯遭遇滑鐵盧時,師弟山林華的論文卻獲得導師的認可,通過博士學位審核以及學校的獎學金。
他向校方投訴,也有這樣一方面原因,認為導師故意為難自己而偏向山林華。
學校經過調查,認為盧剛的投訴毫無根據,導師的結果沒有問題,最終駁回他的訴求。
論文沒有通過,畢業就要延遲一年,盧剛內心的怨恨越來越重,悲劇在這種氣氛下慢慢醞釀。
03
此后一年的時間里,他幾乎都在宿舍里度過,幾乎不怎么與外界交流,性格變得更加孤僻。
一年的時間緩緩而過,盧剛的論文終于通過審核,拿到了博士學位,隨后在美國各地找工作。
他的要求很高,想找一個物理研究方面的工作,只可惜屢屢碰壁。
后來好不容易找到一個相對適合的,卻因不懂怎么與人相處工作不暢,在郁悶中選擇辭職。
沒有工作自然沒有收入來源,長期居住在一個破舊的公寓中,靠著打零工賺取微薄的生活費。
盧剛,曾經的天之驕子,父母眼里的驕傲,老師眼里的好學生,前有學業不順,后有事業不順,現在生活上也不順。
一生順利的他,無法接受這樣的局面,內心逐漸被陰霾、憤怒所籠罩。
1991年初,盧剛曾給自己的姐姐寫過信,信中是這樣說的:
我咽不下這口氣,我這一輩子剛直不阿……至少我找了幾個墊背的人給我陪葬。
很顯然這個時候他就有了報復的沖動,只是一直沒有實施,亦或者說時機沒有成熟。
姐姐還以為弟弟說的是氣話,并沒有怎么在意,也沒有去安慰一二,卻不知弟弟已經做好的規劃。
接下來幾個月,盧剛一直在努力練槍,最終拿到持槍許可證,還花錢買了一把手槍。
他練槍、拿到許可證、買槍并不是為了自保,而是為了報仇。
11月1日,盧剛把自己所有的物品和錢打包起來,郵寄回國內,沒有了后顧之憂開始實施自己的計劃。
大約在下午3年,盧剛出現在愛荷華大學的校園里,一進門就直奔物理系大樓3樓的教室。
當時,該教室正在進行一場學術會議,參與人員包括博士生導師戈爾茲教授、留學生山林華、副教授史密斯......
進入教室后,盧剛直接掏出一把手槍,對著戈爾茲教授就是一槍,似乎還不解恨,又對著他的腦袋來了一槍。
緊接著槍口轉移到史密斯的身上,砰的一聲又是一槍,胸部直接被貫穿當場死亡。
第三槍打在山林華的頭部,要害受創又怎能活下來,鮮血還濺到旁邊同學的身上。
系主任尼克森聽到叫喊聲,急忙向現場趕去,剛一開門迎面就是一槍。
殺戮到此時并沒有停止,盧剛繼續尋找目標,第五個目標就是副校長克萊利教授,剛見面就直接爆頭。
12分鐘,5條鮮活的生命就這樣沒有,還有幾個被殃及的人,受了重傷但不危及性命。
學校的學生、老師嚇得都不敢說話,還是秘書西歐森跑到安全的地方報的警,很快警察趕到現場。
聽著越來越近的警笛聲,盧剛似乎知道自己犯下的罪不可饒恕,緩緩舉起槍瞄準太陽穴,砰的一聲應聲倒地......
愛荷華大學槍擊案,一度登上美國各大媒體的頭版,不少高官都被驚動,可見影響力之大。
從這件事情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智商很重要、學業很重要,但人品更重要。
“德智體美勞”,德為何會排在智的前面?不是沒有原因的。
只是可惜了山林華博士,出身貧苦,好不容易靠自己的努力闖蕩一番事業,卻是這樣的一個結果,讓人唏噓!
文章沒有刻意針對誰,也沒有任何不良的導向性,只是想告訴大家一個道理:
把自己的不足歸結為別人對他的不公,把責任算在別人身上,自己沒做好反而惱羞成怒,見不得身邊的人比自己好,這種人一定要遠離。
家長教育孩子的時候,關注孩子學習的同時,也要關注性格與德行的發展,性格缺失、品行有虧,孩子很可能會走向歧途。
對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歡迎在文章的下方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