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作者/ 賀泓源 譚伊亭 編輯/ 朱益民
方便面市場進入深度調整期。
3月下旬,康師傅披露2024年業績,營收806.5億元,基本停滯,凈利37.3億元,同比增長19.8%。
其關鍵的方便面業務,正在收縮。
康師傅保留了市占率第一的位置,只是,全年營收284.14億元,同比下滑1.3%。高價袋面、中價袋面以及干脆面等多個細分類目,銷售額均走低。
作為對比,新品牌們則正在崛起。
Euromonitor數據顯示,2023年,今麥郎、白象在方便面市場份額略微提高,搶占康師傅份額。
這都加速了方便面的市場變局。
康師傅自救
方便面市場還在恢復期。
據世界方便面協會數據,2013年,中國市場(中國內地與中國香港)方便面銷量達到了462.2億包的高峰。
此后,隨著外賣行業沖擊、城鎮化放緩、城市建設潮回落、流動人口減少、健康意識增強及負面輿論等因素的綜合影響,方便面市場擴張基本停滯。
2016年,方便面銷量降至385.20億包,創下中國近15年來最低谷。
面對市場變化,方便面企業開始自救之路。高端化、健康化是主要方向。
具體到康師傅,其一方面推出“鮮Q面”“御品盛宴”等高端產品,同時,也推出了大份量產品“康師傅1倍半”等產品主打性價比市場。
還要看到的是,營銷對康師傅越來越重要了,尤其是線上營銷。
康師傅在財報中提到,“老母雞湯”邀請代言人做客抖音直播間,引發相關話題廣泛傳播,線下借勢代言人全國巡演,品牌知名度快速提升。
“番茄雞蛋牛肉面”相關微博話題閱讀量達數億,銷量穩步增長。“御品盛宴”加碼優質短視頻投流,持續提升自然搜索與品牌曝光。
在2024年,康師傅市場費用達到180.42億元,2023年為178.83億元。
作為對比,統一企業中國在2024年銷售及市場推廣開支僅為67.38億元。
另需了解的是,隨著原物料價格下行及提價影響,方便面越來越掙錢了。
隨著聚酯粒、棕櫚油等關鍵原料的價格走低,2024年,康師傅方便面業務歸母凈利潤達到20.45億元,同比增長1.8%。
這一利潤規模甚至超過了飲料業務的19.19億元,該板塊此項數據同比增幅達到了52.3%。
這也解釋了康師傅如此龐大營銷規模原因。
白象們突圍
新品牌們依舊在突圍。
以白象為例,該品牌以“骨湯”為突破口,用新品類分化打開消費者認知,并在市場率先提出“營養型方便面”概念。
更關鍵的是,白象打通了線上渠道,并獲得優勢。
以抖音渠道為例,截至2025年4月2日,白象抖音旗艦店粉絲數量達到511.9萬。
同期,康師傅旗艦店粉絲數為108.3萬,統一旗艦店粉絲數為6.4萬,今麥郎旗艦店為153.1萬。
飛瓜數據顯示,在2024年12月,白象位居抖音食品飲料領域品牌銷售熱榜第7。
這是唯一上榜的方便面品牌。B站相關報告顯示,白象被列入國貨粉絲團重要關鍵詞。
“抖音流量的紅利在于發力要早,現在越來越貴,越來越難了。”有新消費品牌創始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感慨。
他同時提到,雖然線上渠道貴,且毛利率越來越低。可與線下相比,還是可控很多。“線下渠道是個危險森林,完全無法標準化。”他說。
此外,在價格上,白象也有優勢。
以老壇酸菜口味為例,統一老壇酸菜面在天貓超市價格為12.5元/5袋(121g),白象老壇酸菜面在天貓超市價格為30.9元/24袋(102g)。
其中,白象香菜面的創新帶來了一定品牌曝光度,可根據網友評論,這一產品口味喜好兩極分化且大部分人表示“只會嘗試一下”,很難成為長久暢銷的經典產品。
今麥郎則主打性價比戰略。其“1 系列”產品以“量大多一半”為定位,通過加量不加價等方式讓利。
總體來看,方便面市場依舊在調整期,基于線下市場龐大,白象們能走多遠還需觀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