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梁山好漢當中,武松和燕青都算得上是讓人記得住的人物。
一個敢在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猛虎,一個能在擂臺上三招兩式把擎天柱任原摔個四腳朝天。
一個靠拳腳打出一條血路,一個用腦子和身手在朝堂與市井之間來去自如。
兩人都不簡單,也各有千秋。
可真要是對上了,會是誰壓誰一頭?光靠印象說不清,得一條條擺出來,比個明白。
比力氣:一個是天生的硬骨頭,一個講的是巧勁
武松打虎的故事,很多人耳熟能詳。可細看書中描寫,他打的可不是紙糊的虎,而是真正的“吊睛白額”猛獸。官府在景陽岡設立了明示,表明已有多人喪命于此,可見那只虎非同小可。
武松醉酒十八碗后,赤手空拳,靠著一拳拳地砸,把老虎活活打死。這里面有沒有膽識先放一邊,光憑這一身力氣,就已經超過了常人。
書中還有一筆帶過的細節:武松一怒之下,提起酒店的四五百斤石凳,說扔就扔,毫不費力。這不是猛一時的沖動,而是他長年累月練出來的底子。
再看燕青。書中提到他“膀闊腰細,身段俊俏”,更強調“六尺身材”,相對來說,這在水滸里不算高大。
燕青的長處不在蠻力,而在巧勁。
對付任原那次比武,燕青用的是套路和技巧,用“貼身戰法”加“借力打力”,打得任原措手不及。
對手一個不注意,他就一招將其掀翻,看起來干凈利落,但這不是靠力量,而是靠經驗。
燕青要真用拳頭硬碰硬,他那身板,未必能承住武松一拳。
武松是出了名的一拳打翻西門慶,連西門慶的狗腿子、街頭惡霸見了他都避著走,就是怕這拳頭來得快、狠、重。
西門慶可不是普通百姓,人家是官中有勢、手下有人,能在獅子樓被武松一錘定音,可見這力道確實夠分量。
再比實戰情況。燕青跟隨盧俊義多年,雖南征北戰,卻多是陣前謀劃、暗中出力,真正單打獨斗的場景很少。
而武松卻是一路打出來的,醉打蔣門神、飛云浦反殺、鴛鴦樓血戰,哪一場不是拼命?每一戰都有人命,每一次都靠的是拳頭說話。
所以在力量一項,燕青不是沒力氣,但放在武松面前,還是小巫見大巫。
說到底,一個練的是巧勁,一個是硬骨頭較勁,遇上真刀真槍,不講花招,講的是誰拳重誰先贏。
比身手:一個精靈百變,一個沉穩老練
燕青打擂那一戰,是他整個故事中最出彩的一節。他扮作貨郎潛入天齊廟,觀察擂臺三天,了解任原的每一招每一式,再突然出手,一招制勝。這不是光靠勇氣就能做到的,需要膽識,更需要身手。
燕青身材靈巧,又熟悉相撲套路,善于借勢而發。
他的動作快、判斷準。擂臺上任原如山壓頂,燕青先是左探右避,引對方出招,再貼身破綻處起手,借用任原的力道將其翻落臺下。
書中寫得清楚,圍觀百姓都叫好,說這年輕人身手麻利,反應快。
但這個身手的優勢,在擂臺有用,在真正殺場上,未必管用。
武松打虎、打蔣門神、打張都監,打得人頭滾地,靠的是快打快走,身手也不慢。
特別是打虎那場,虎撲三次,武松都閃開了。他不但沒被咬,還能順勢跳上虎背壓住,空拳打出致命傷。這種反應速度,在酒醉之后還能保持,說明平時練得就是實戰,不是花架子。
而且,武松的戰斗風格是不走虛招。
打蔣門神前,他喝了十八碗酒,到場就說“你若是個好漢,上來對打幾拳”,一拳拳正面硬磕,不走后門。
動作未必好看,但干脆利落,不給人喘息機會。
再看燕青,多數時候講究“先摸底”,然后再動手,技巧多,但缺乏武松那種“進攻壓制”的勁頭。
武松打西門慶,一錘落地,順手割頭。
打張都監時,在鴛鴦樓來回殺,連老婆孩子都不放過,那種狠勁和效率,不是靠身法就能解決的。
所以比身手,燕青占一點“靈巧”的優勢,但武松勝在“實用”和“決絕”。
打擂是規則場,打仗是殺場。
在擂臺,燕青能贏;可在巷戰、街斗,武松更讓人怕。
比心性:一個見好就收,一個殺到底
水滸一百單八將里,能打的不少,能活下來的卻不多。
原因很簡單,會打是一回事,能活下去,是另一回事。
燕青屬于見好就收的那一類。
梁山受招安后,各路英雄或戰死,或病逝,或被猜忌。
而燕青呢?打完方臘,知道“功高震主”,不等朝廷動手,自己悄悄收拾行李走人。
臨走前還勸盧俊義:“你若不走,早晚是個結局。”盧俊義不聽,果然不久之后落得身死的下場。
燕青明白,真英雄不是一定要死在沙場上,而是知道什么時候該退,退得體面。
這一點,書中并未多寫,只寥寥幾句:“一夜不辭而別。”但這種清醒,比在沙場上砍五百人頭更難得。
而武松,是另一種人。他性子直,事不平則鳴。
潘金蓮毒死他兄長,他先是報官,被踢皮球;于是自己設局,取證殺人,一刀一刀砍出一個說法。后來一路打殺,受傷無數,最后斷臂,在六和塔出家,也沒說過一句后悔。
武松的人生,是一條路走到黑,從不回頭。他不擅權謀,不懂朝堂,也不在意什么“天命”,武松在意的,就是眼前這口氣咽不下,那就要討回來。
所以比心性,燕青更聰明、穩重、識局勢;武松則直來直去、敢拼命,不轉彎。
一個活得長久,一個活得轟烈,各有優劣。
但若真打起來,心性決定臨場的狠勁與不怕死的心理。
燕青聰明歸聰明,真到生死關頭,他多半會“找路退”。而武松,眼一紅就是拼命,這一拼,往往不死不休。
燕青在“打”這件事上,是有尺度的;武松沒有。他一旦動手,就是一口氣要打到對方徹底趴下。
斗狠這一項,燕青根本不是武松的對手。
結語
要說武松和燕青誰更厲害,三方面一比,高下立判。
力量上,武松天生強壯,燕青靠巧;身手上,燕青細膩靈動,武松以快打狠;心性上,一個收放自如,一個剛到底線。
但武功對比,不是看誰唱得好、扮得好,是要看誰真敢沖、誰真能打。
在這個標準下,燕青終歸比不過武松。
一個是巷戰里的硬漢,一個是擂臺上的高手。
真要相搏,結局大概只有一個:燕青會審時度勢退場,武松照樣赤膊上陣,打得人服服帖帖。
兩人雖同是梁山頭領,確實不是一個“打法”,更不是一個檔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