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說過“泡水1600年還不爛的木頭”嗎?更離譜的是,這些木頭居然還能撐起整個城市的宮殿、教堂和鐘樓——
這不是奇幻小說,而是意大利威尼斯的真實歷史。
2025年3月25日,威尼斯就滿1604歲了。而這個建在海上的城市,居然從一開始就沒打地基,而是靠幾百萬根木頭樁子,插在淤泥里,把整座城市撐到了今天。
這是一個比童話還浪漫的、關于木頭、泥巴、水和“人類腦洞”的真實故事。
我們印象中的穩固建筑,不都是得靠“地基打到地心”那種?鋼筋水泥加到爆?
可威尼斯反其道而行:
它是世界上唯一一座靠木樁+淤泥+海水搭出來的城市,一棟棟華麗的宮殿、橋梁、教堂,其實都踩在一根根藏在水下的木頭上。
比如說:著名的里亞托橋(Rialto Bridge)下,就藏著14,000根木樁;
圣馬可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Marco)底下,是10,000棵橡樹打樁進去的;
還有更多建筑,每平方米要打9根以上的木樁,密密麻麻插滿底部;
這些木樁有橡木、落葉松、榆樹、松樹、云杉……平均3米長,最短也接近1米,完全沒插到巖石層,只靠摩擦力 + 水 + 泥巴,就硬生生把大理石宮殿撐了上來。
是不是像極了那種“明明不強大,但團結就能贏”的勵志故事?
所以,很多威尼斯本地人小時候就聽過一句話:“我們的城市,是種在水里的森林?!?/strong>
而這種森林,不是向上長,而是樹根朝天,頭朝地,插在海泥中,組成了城市的腳。
更浪漫的是,當年這些木頭,來自阿爾卑斯山腳下的Cadore山林區,也就是“威尼斯的后花園”。
為了支撐這個城市,這片森林被倒著種到了海里,變成了城市的隱形骨架。
至于這些木樁怎么打進去的?靠得是人!
嗯,在機械化之前,木樁是靠人力敲進去的。這些工人叫做Battipali,有一套完整的節奏和工藝流程。
為了讓大家一起敲得整齊,他們會一邊敲,一邊唱歌:
歌詞有時候是贊美威尼斯共和國的榮耀,有時候是歌頌天主的信仰,有時候也不忘“順便詛咒”敵人,比如當時的奧斯曼土耳其人。這是一種“邊打地基邊團建+表達政治立場”的多功能施工現場。
這種歌,被稱為“樁歌”,現在早就沒人唱了,但那種凝聚力,早已化作城市的魂。
順帶一提,直到今天,“na testa da bater pai”(一顆適合打樁的頭)還是威尼斯的俚語,用來形容那種……嗯……有點慢半拍的可愛腦子。
那么,問題來了:木頭泡水不是會爛嗎?
答案當然是會啊!但威尼斯做了一件超級聰明的事:讓木頭一直泡在“缺氧水+泥巴”里。
科學家發現,在缺氧狀態下,細菌會緩慢侵蝕木頭,但速度極慢;水會及時填補被細菌“吃掉”的部分,保持木頭形狀不變;沒有氧氣,就沒有蟲子、沒有真菌,腐爛就大大減慢;最關鍵的是,成千上萬根木樁擠在一起,靠摩擦和水壓,彼此穩固。
說白了就是:木頭在空氣中會腐爛,在水里反而“凍齡”。
雖然慢慢也會有點損耗,但那速度慢得可以用“世紀”計算。
是不是和人類護膚有點異曲同工?你以為泡水是“泡發”,人家其實是在“保濕+隔離+修護”。
話說回來,盡管這套系統已經穩了1600年,但它不可能永遠無敵。
科學家們最近一次調查是在1在2010年代,地點是Frari教堂的鐘樓。
這座建筑建于1440年,打在榿木上,它每年平均下沉1毫米,到現在總共“踩塌”了約60厘米,科學家形容這種沉降方式是:“像細高跟鞋踩在沙子里?!?/p>
好消息是:雖然鐘樓下沉,但結構還穩。因為水位、土壤、結構三者還在互相支撐著。
這套系統仿佛一個“三角戀”,不能失去任何一方。
如果水干了,空氣進來了,木頭就會迅速腐爛;如果泥巴松動,結構就會錯位;如果木頭斷裂,建筑就可能下沉。
所以今天的威尼斯,其實每天都在上演一場“細致入微的維穩”。
其實,早在12世紀,威尼斯共和國就意識到森林資源要是被砍光了,城市就沒法擴建、修繕,也無法造船、維持海軍。
于是他們出臺了類似“林業管理法”:限制每年砍伐數量;必須人工補種,保持森林可持續;誰偷砍誰罰,責任到人。
比我們今天的“碳中和”早了整整900年。
不過,全世界并不是只有威尼斯一個城市是用木樁打地基的,比如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墨西哥的特諾奇蒂特蘭都用過類似結構。
但為什么它們撐不了千年呢?
關鍵有兩個:環境不對,沒有長期水淹+淤泥保護,木頭遲早腐爛;另一個是結構不密,木樁數量少,穩定性差。
所以,威尼斯是目前唯一一個靠這種方法大規模建城,并且活到了今天,還美成這樣的地方。
這不僅是“古人太?!保恰肮湃颂珪虻刂埔恕薄?/p>
今天,所有人都在談“可持續建筑”,“綠色環?!?,但威尼斯早在一千多年前就用泥巴木頭和水,實現了“最美最穩”的建筑哲學。
它沒有混凝土、沒有馬達、沒有鋼鐵,卻用最“原始”的材料,造出了最浪漫的奇跡。
也許,這就是古人的浪漫智慧:你以為他們是靠神跡,實際上,他們是靠細節。
Ref:
https://www.bbc.com/future/article/20250324-the-ancient-forest-that-supports-venice
文|閃電
點「贊」「在看」為我們打call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