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創客公社 吳昊鈺
據新華日報,3月29日,江蘇省委書記信長星、省長許昆林在南京會見國際著名數學家、清華大學求真書院院長丘成桐。
丘成桐,一個揚名數學界的名字。他證明了著名的卡拉比猜想與愛因斯坦方程中的正質量猜想,并對微分幾何和微分方程進行重要融合,解決問題,影響直至今天,并榮獲國際數學界最高榮譽的菲爾茲獎,即相當于數學界的諾貝爾獎。
因為“希望為中國做一些事情”,他設立丘成桐中學科學獎,擔任國內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研究中心主任,且不拿薪酬。
通過梳理丘成桐先生與江蘇的淵源,我們發現,早在2009年,丘成桐就第一次到東南大學訪問,此后在2016年被聘為東大名譽教授,并在2017年揭牌成立東南大學丘成桐中心。
此次江蘇省委書記信長星、省長許昆林一同會見丘成桐,具體聊了什么,釋放了哪些信號?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到訪江蘇,丘成桐還來到南京外國語學校、南京市第一中學、江蘇省高淳高級中學與師生互動交流,并寄語江蘇學子:“希望江蘇的孩子,志向要更崇高一點,為人類、為國家把基礎學問做好,貢獻更多力量。”
在談及回答學生問題時,他也特別提到:“人工智能有其獨特的優勢,但在概念創造、人類情感上,它始終無法超越,它也代替不了我們人類的思維,我們一定要思考、思考、再思考!”
江蘇與丘成桐“牽手”已久
丘成桐,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數學家之一。
初中二年級,他第一次接觸幾何定理,便贊嘆幾何的美麗,“數學的文采,表現于簡潔。寥寥數語,便能道出不同現象的法則甚至在自然界中發揮作用。”
大學時期,丘成桐在讀到用戴德金分割(Dedekind cut)構造實數的方法后茅塞頓開:連最基本的實數系統都可以嚴格地建立起來,這令他興奮萬分。
在他看來,“數學可以用很少的語言來描述你周圍的世界,它的描述可以是精確的。”至此,丘成桐也立下了一輩子做學問的志愿。
因為興趣和熱愛,丘成桐在27歲證明了困擾數學界22年之久的0“卡拉比猜想”,33歲成為第一位獲得數學界最高獎“菲爾茲獎”的華人數學家。
1979年,丘成桐應華羅庚邀請回國訪問,此后他便開始為中國數學培養微分幾何方面的人才。2021年,清華大學“求真書院”在丘成桐的推動下成立,致力于培養中國科學界的“將才”,引領和帶動中國乃至世界數學、理論物理等基礎學科領域的發展。
目前,江蘇有南京外國語學校、南京市第一中學、江蘇省南通中學、江蘇省蘇州中學校、江蘇省天一中學5所學校被授權開設了“丘成桐少年班”。據了解,南京外國語學校即將畢業的第一屆丘成桐數理貫通班同學中,已有7名通過數學和信息學競賽被清華和北大錄取,20名同學被國內一流高校錄取,11名同學被斯坦福大學等國外名校錄取。
而若溯及丘成桐與江蘇的淵源,其實還可追溯至2009年,他第一次到東南大學訪問。
此后,丘成桐在2016年被聘為東大名譽教授,并在2017年揭牌成立東南大學丘成桐中心。當時,他曾說,東南大學是江蘇的智力優勢資源。“無論是江蘇的歷史文化積淀,還是經濟發展水平,我都一直很關注,希望江蘇發展得更快一些。”
丘成桐曾建議,江蘇對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研究的視野應該更放寬一些,要學習、吸收全國乃至全世界的一些務實高效的舉措,突破條條框框的限制,發揮一流人才的作用,真正依托科技取得發展。
同時,他也關注到,“一些民營企業致力于公益事業,關注基礎理論研究,有的還給予長期穩定的支持和捐贈,這說明江蘇企業家有眼光、有情懷。如果地方政府能調動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各方面的積極性,推動基礎科學研究與產業化的交叉融合,一定可以取得更快、更高效的發展。”
江蘇省委書記和省長為什么要
一同會見丘成桐?
那么,回到最新發生的消息,江蘇省委書記和省長為什么要一同會見丘成桐?
筆者認為,這場高規格會晤,折射出了江蘇以基礎學科為支點撬動全局創新的戰略意圖。
具體體現在3大方面:
一是,對自然學科的重視。
近年來,江蘇在應用技術領域表現亮眼,但例如工業機器人導航依賴的幾何算法、智能電網優化的數學模型,均需數學理論的支撐。在會談中,信書記強調,“數學是自然科學的基礎,也是重大技術創新發展的基礎。”
因此,通過與丘成桐教授的合作,江蘇也可補強基礎研究短板,將數學從“幕后工具”升級為“創新引擎”。尤其是近年來,隨著長三角物理研究中心、蘇州量子中心等一眾大院大所在江蘇相繼落地,我們也能看到基礎研究與江蘇的雙向賦能。
二是,為江蘇的“人才棋局”關鍵落子。
開年以來,DeepSeek、宇樹科技等“杭州六小龍”的爆火,讓我們看到了城市對人才的關切和渴望。
此次會見,信書記特別提到,“希望丘成桐先生發揮專業優勢和國際影響力,助力江蘇打造高能級的數學領域科研平臺,幫助江蘇引進更多拔尖人才和創新團隊、選拔培養更多有潛質的優秀學生。我們將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為各類人才在江蘇潛心研究、各展其才創造良好環境、提供優質服務。”
因此,丘成桐與江蘇的聯動,不僅是學術資源的引入,更是國際創新網絡的接入,這可形成“以才引才”的鏈式反應。這些年來,無論是成立“東南大學丘成桐中心”,還是在5大中學開設“丘成桐少年班”,都彰顯了江蘇與丘成桐構建“從基礎教育到高端研究人才完整鏈條”的決心。
三是,形成江蘇“基礎研究—技術轉化—產業升級”的良性循環。
作為教育大省,江蘇高校林立,擁有雄厚的學術資源。目前,江蘇高校的科技成果也正在積極推動集聚落地,加速釋放創新轉化勢能。
例如,2024年底,中國高校科技成果交易會在南京舉行,活動促成簽約超350項,意向成交金額近40億元。此外,就在上月10日,江蘇首只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南京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天使基金完成工商注冊,總規模5億元,將聚焦未來網絡通信、第三代半導體、前沿新材料、未來能源等領域開展直接投資,同時重點支持生物醫藥與信息通信領域項目,旨在破解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難題。
此次會見中,丘成桐也提到,“江蘇人杰地靈,創新氛圍濃厚”,并承諾“將更好發揮自身優勢,在平臺搭建、人才培養等方面加強交流合作。”
由此,江蘇亦可借鑒丘成桐在清華大學求真書院的“領軍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學術導師+產業導師”雙軌制,讓科研與市場需求更早對接,讓科技成果更快福澤社會。
如此,一個重視創新、珍重人才的江蘇便更值得期待了!
文章素材來源:
新華日報:《著名數學家丘成桐寄語江蘇學子—— “為人類、為國家把基礎學問做好”》
交匯點:《著名數學家丘成桐:期待江蘇發展得更快一些》
歡|迎|聯|系
文稿相關問題反饋,請聯系:zhangtianyi0510
加入城市讀者群,請聯系:chuangke-jun
文章轉載,請后臺留言或聯系:chuangke-jun
重丨磅丨報丨告
江丨蘇丨創丨投丨圈丨年丨度丨活丨動
丨 丨 丨 | | |
江丨蘇丨高丨校丨創丨業丨圖丨譜 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