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壹觀察宿藝
“企業是逐漸演進的物種,進化式進步通常由漸進式的小步驟或突變開始,最后發展為經常是意料之外的戰略性重大轉變” 。
在《基業長青》一書中,吉姆·柯林斯曾結合進化論提出上述觀點。他認為,物種的進化過程和部分高瞻遠矚公司適應環境的過程十分相似,但不同的是,高瞻遠矚的公司會在核心理念的架構下刺激進化過程,朝著希望的目標前進,這一過程稱為“有目的進化”。
當前,席卷全球的AI浪潮正持續加速社會的數字化轉型。外界環境的劇烈變化,為各大科技廠商帶來了“適者生存”的考驗,也讓那些“預先進化”的企業如獲新生。
作為當前業界極少數具備“2G+2B+2C能力”與全棧AI優勢的企業,聯想,顯然屬于后者。
2017年,聯想中國區提出了“日出東方”戰略,得益于戰略本身的高度前瞻性與聯想中國內部的戰略定力,在堅定推進戰略落地的過程中完成了一場“有目的進化”。
3月31日舉辦的聯想中國區誓師大會上,通過全新升級“日出東方”戰略,繼續加碼進化:
一是將聯想中國區的使命更新為“混合式AI加速中國智能化轉型”;二是強化AI對于兩大轉型的加持,其中以客戶為中心的轉型打造智能體軍團,讓一支“硅基戰隊”深化客戶直達模式,3S轉型會繼續深化全棧AI,重裝出擊;三是練就“三大法寶”,提升聯想在新時代中的核心競爭力。
此次戰略升級,既是聯想中國駛入自我變革深水區的標志、數智化服務能力內生外化的里程碑,同時也是AI普惠新時代背景下,聯想引領全行業智能進化的又一重要范例。
科技企業最難的是精準前瞻
比爾蓋茨曾說:我們總是高估未來兩年的變化,但低估未來十年的變革。
由于科技發展并非線性增長,而是呈現出指數級增長的特性,人們往往會陷入短期高估和長期低估的矛盾之中。這也直接導致了,對科技企業而言,技術趨勢的準確預判往往才是真正“難而正確的事”。
自1956年達特茅斯會議首次提出“人工智能”概念以來,AI技術發展就經歷了多次“繁榮與低谷”周期,業界始終存在“過度樂觀”與“謹慎悲觀”兩種論調。直至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AI問世,以及今年DeepSeek 敲開普惠開源大模型時代的大門、人與智能的深度協同創新真正成為現實,人們對于AI 技術的普及和商業化落地能力才突然有了實感。
AI幾乎是以一種無法預估的節奏迅速融入大眾生活與千行百業,有不少廠商猝不及防,但也有像聯想這樣的老牌科技企業,早已搶先多年并堅定地投入這場軍備競賽。
2017年,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劉軍就已提出“日出東方”戰略,其中包括“以客戶為中心轉型”和“智能產品和智慧服務轉型(后演變為3S轉型)”。站在今天再回看,這兩大戰略轉型不僅被驗證是正確的,而且具備極強的前瞻性和預見性。
首先,DeepSeek自身低成本、高性能和開源模式,使其能夠迅速被汽車、醫療、教育等各行各業接入并實現廣泛應用,這種趨勢反映了AI技術正在從“算力競賽”轉向“算法優化”,并走向垂直行業的深度賦能。
相同的,聯想的3S轉型正是旨在以智能設備、智能基礎設施、智能方案和服務三大領域為核心,推動聯想自身從“傳統硬件制造商”轉型為“能夠提供全棧全周期服務的智能解決方案提供商”,進而助力企業和社會實現數字化和智能化升級。因此,當前DeepSeek在各行各業的廣泛應用趨勢,可以說與聯想主張的智能化轉型和普惠化目標相得益彰。
其次,DeepSeek的低使用門檻、強大的自然語言處理能力,驗證了AI技術無法脫離大眾用戶實際需求獨立成長,只有遵循“以客戶為中心”的落地路徑,才能實現高速發展與生態爆發。
而聯想中國之所以發起“以客戶為中心”的產品、產業和服務變革,正是洞察到客戶需求快速變化,對個性化、服務化要求越來越高的趨勢,意識到不應該繼續以“產品公司的姿態”發展,于是通過細分不同類型的客戶、創新直達客戶的業務模式,與客戶建立直接聯絡,以最短路徑掌握與響應客戶需求。
DeepSeek的火熱揭示了AI產業加速的一個關鍵邏輯:技術爆發必須與行業場景、用戶需求同頻共振。而早在七年多前,聯想中國就以“日出東方”戰略的“兩大轉型”為基因,展開“有目的的進化”,這種業界難得一見的前瞻性,不僅讓聯想及時迎來了厚積薄發的時刻,也讓聯想能夠以先發優勢,帶領全行業進化發展。
正如劉軍在演講中表示:“DeepSeek已經開啟了中國AI普惠新時代的大門,聯想中國將緊緊抓住這個歷史性機遇,領跑新時代。”
日出東方領跑,七年堅定前行
過去十年,全球諸多科技和互聯網巨頭都提出了各種轉型戰略,但能夠真正長期堅定執行并實際落地的并不多見。
此次聯想中國區誓師大會期間,以及劉軍等聯想中國高管與《壹觀察》對話中,“戰略定力”是出現最高頻的關鍵詞之一。這其實也是聯想過去七年多從堅定推動自身轉型到如今實現智能化行業領跑者的重要原因。
可以說,聯想中國不僅精準錨定AI技術從蟄伏到爆發的演進節奏,而且還憑借強大的戰略定力,一面沿襲“日出東方”戰略保證自身在進化中的核心理念保持不變,一面又確保“日出東方”具備適當的環境適應性,可實現靈活敏捷的演進。
例如在以客戶為中心的轉型過程中,聯想中國先設立了客戶直達模式,又于2018年在內部提出客戶旅程方法論,模擬和親身體驗客戶的使用場景。2023年,聯想繼續沿這一路線行進,通過“3+3陣型”繼續深化轉型,持續提升客戶服務水平。
此次大會上,聯想中國宣布將繼續強化AI對客戶服務的加持,正式組建一支由聯想超級智能體“樂享”,以及營銷智能體、銷售智能體、服務智能體等領域智能體構成的“硅基戰隊”,這支戰隊將作為聯想的“智能體軍團”,持續深化客戶直達模式。其中,聯想“樂享”將成為面向公眾、客戶、大聯想伙伴的新一代官方入口,擔綱意圖理解和任務規劃,同時調度指揮領域智能體,為用戶提供全面、專業、數智化的服務。此外,整體“硅基戰隊”也將迅速升級到碳基和硅基協作自治的Level 3水平,全面提升聯想中國的客戶應對效率和服務能力。
3S轉型方面,在經歷2017年“All in AI”、2024年首次提出“一體多端”,并正式開啟“全棧AI”后,此次大會再次深化“全棧AI重裝出擊”策略,表示在集團混合式AI戰略指引下,聯想中國區將與集團研究院、BG形成合力,圍繞“個人智能+企業智能”,繼續深化布局全棧AI服務。
個人智能方面,此次大會現場重磅發布了天禧個人超級智能體。據了解,該智能體由天禧AS升級而來,依托聯想個人云升級至端云一體混合架構,可提供可信計算環境下的專屬私有云,并且即將向Level 3智能體升級。不久后,伴隨其全面嵌入聯想AI PC、AI 手機、AI 平板等終端,同時配合加速開放構建的聯想天禧生態,天禧個人超級智能體必將為用戶帶來“一體多端”場景下更高效、便捷的智能體驗。
企業智能方面,聯想中國2024年提出的“一擎三箭”戰略也在今年實現了全面落地。
具體而言,“一擎”即擎天智能IT引擎,今年將升級至具備Level 3能力、大模型和智能體驅動的擎天4.0;“三箭”指面向大型政企客戶、中小企業及消費客戶打造的方案服務,分別對應此次在大會上正式亮相的擎天、百應、想幫幫三大AI服務品牌。
劉軍對此表示:2017年之前行業都是傳統IT,聯想與IBM并購之后延用的IT系統可以駕馭全球160個國家的合規、財稅業務,系統非常穩定。但缺點也很明顯,就是“不靈活”,甚至一個變動就會產生上千萬美金的開發成本和18個月的開發周期。日出東方戰略要推動“以客戶為中心”并推動“智能化轉型”,首先要做的就是推動傳統IT轉型。因此聯想從2017年開始在傳統IT上搭第一個云原生中臺化的敏捷IT系統,就是擎天1.0,實現每兩周迭代一次。之后2.0時加入了AI功能,3.0加入了大模型,4.0加入了智能體,一步一步走到現在,成為聯想中國推動自身業務轉型與服務外部客戶的核心優勢。比如無論是對大企業的擎天解決方案,還是百應的智能體,基礎都是我們用擎天引擎為客戶群定制的解決方案。
接下來,擎天解決方案與服務將主推四大板塊AI offerings,幫助政企客戶加速邁入AI大門;聯想百應將圍繞中小企業客戶IT運維、AI辦公、AI營銷等場景,主打提供Agent as a Services的AI服務,此外,全新AI服務品牌想幫幫則能夠為提供更具價值的客戶服務,把聯想服務的“長手指”升級為具備Level 3能力的“金手指”。
在《壹觀察》看來,過去十年,跟風AI大潮入場的廠商數不勝數,但真正做到像聯想中國這樣,從未因外界質疑或業界降溫而偏離戰略主線的企業卻少之又少。
正如劉軍與《壹觀察》對話時表示,越是對于大體量的企業而言,“頂層設計”和“方向一致”越重要,不能“這里打兩槍,那里再打兩槍”。然而,要在實際經營中做到這一點其實很難,因為每家企業都必然要直面每個季度、每年的業績報表壓力,長期戰略所帶來的短期壓力常常會使企業產生動搖,而聯想能夠給到長期戰略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以長期主義心態推動技術與組織模式穩步成熟,進而產生可持續、高質量、有復利效應的優勢積累。
這種兼具前瞻性、全局性、穩定性的戰略定力,也正是聯想中國能夠逆勢上行,推動2024/25財年成為“歷史最好年份之一”的根本原因。
雙手沾泥:兼顧效率、協同與“真正做事”
2017年,在聯想中國戰略與文化全體管理干部溝通會上,劉軍首次提出“雙手沾泥”,號召聯想中國內部所有人去一線、干實事,“真正捋起袖子做事”。
“日出東方”戰略堅定前行的背后,同樣得益于聯想中國敢于“刀刃向內”,主動貼合業務方向和客戶需求進行主動架構調整,通過“上下一條線、內外一盤棋”打造一支“雙手沾泥”的“鐵軍戰隊”。
比如為切實推進以客戶為中心的轉型,聯想在2017年至2020年期間,以“直達客戶”為核心目標展開了一系列架構調整與服務變革。
對內,聯想中國將原本“以產品線劃分”的組織結構調整為“以客戶群劃分”,設立分別服務于政企大客戶、中小企業和消費客戶的三大事業部,以此更好洞察與滿足不同客群需求;
對外,聯想為不同客戶群體定制打造了直達客戶的業務模式,包括從產品研發、營銷、銷售到服務的全流程體系。當前,聯想中國區政企業務群客戶的覆蓋已超過90%,直接觸達的中小企業超700萬家,同時擁有超過2億規模的消費客戶會員。
3S轉型方面,聯想則形成了“端-邊-云-網-智”新IT全要素技術架構,在產品及服務的全價值鏈展開智能化再造,并結合實踐不斷打磨出能夠承載上述全生產力要素能力的智能IT引擎:擎天。
擎天具備云原生、中臺化、AI智能三大特征。在最初的1.0階段,擎天還只是在傳統IT系統上搭建了云原生、中臺化的敏捷IT系統;2.0階段開始嵌入AI;到2024年初,聯想進一步將其升級為以大模型和智能體為核心的擎天3.0;再到今年,擎天將升級至基于多模態和推理大模型驅動的代理式AI,向具備Level 3能力的擎天4.0進發。依托其模塊化設計和靈活部署優勢,擎天不僅是聯想內部智能化轉型的核心動力,同時也成為聯想對外為各行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的重要抓手,目前已經在智慧城市、智慧教育、智能制造、智慧能源、智慧農業、智慧商務等領域實現規模化落地。
隨著3S轉型不斷深化,聯想在PC基本盤穩定增長基礎上,順勢構建出第二增長曲線,即便在去年PC市場下滑近10%的消極態勢中,聯想三大業務板塊依然做到重新恢復增長。
前三個財季數據顯示,聯想2024年4月到12月整體營收和貢獻利潤均獲得超過20%的年比年增長,其中非PC業務收入年比年大增近60%,聯想服務器營收同比增長近200%,在中國領導品牌中增速第一。
非PC業務如此高的占比,意味著聯想已不再是一家傳統的、單一的PC廠商,而是完全進化為一家全棧AI產品、解決方案和服務提供商。
面向2025年新財年,聯想中國也表示,將繼續拿出腳踏實地的執行力,繼續深化內部變革,以“三大法寶”深度推進戰略轉型:一是前文提到的智能IT引擎擎天4.0,二是打造敏捷、優質、高效的中國創造能力,重點從組織、流程、機制、標準來強化敏捷創新;三是構建人智共創的AI原生組織,既要引入AI專業人才,還要推動“碳硅團隊分工協同”, 建立新時代的組織效率。
《壹觀察》評論
當全球AI產業的目光聚焦于大模型與智能體競速時,中國科技企業的AI進化正在以另一種形態發生。
自2017年啟動的“日出東方”戰略,讓聯想這家擁有40余年發展史的科技企業展開了一場“以客戶為中心的轉型”與“3S轉型”的雙螺旋式進化,有目的地實現了從“硬件大廠”到“AI大廠”的進階,成功撕掉“傳統PC制造商”的刻板標簽。
更重要的是,這場進化,還讓聯想中國成為業內極其少見的,同時具備“2G+2B+2C”能力、同時擁有“AI終端+AI基礎設施+AI解決方案與服務”全棧AI優勢的“AI大廠”。
這意味著,聯想能夠為AI的大規模商業普及、AI產業化落地提供真正“系統化”的技術支撐,既可以將AI能力注入實體經濟的毛細血管,也能作為AI產業化最稀缺的“連接器”,釋放比單一大模型更高量級的AI應用勢能。
正如劉軍所說,“今天,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已經成為中國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時代命題。”
在國家“十四五”規劃強調數實融合、全球產業鏈加速重構之際,再重新審視“日出東方”戰略的價值,會發現其不僅讓聯想穿越了PC行業的天花板,更驗證了傳統制造業向AI驅動型組織轉型的可行性。
這場始于七年多前的自我革命,或許正在為中國科技與產業升級打開一扇新的窗口——在這里,AI不再是浮于云端的代碼,而是深嵌于中國經濟轉型的內在驅動力,是扎根于工廠車間、零售門店、家庭場景的真實生產力。
這或許才是中國AI產業最需要的“落地答案”與“更優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