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醫 行 業 的 良 心 和 大 腦
■來源 | 醫館界綜合整理
此前,國家醫療保障局正式發布《中醫(灸法、拔罐、推拿)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試行)》、《中醫特殊療法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試行)》、《中醫外治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試行)》、《中醫骨傷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試行)》《中醫針法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試行)》五批中醫類立項指南。
《中醫(灸法、拔罐、推拿)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試行)》將現行中醫(灸法、拔罐、推拿)類價格項目映射整合為18項。
《中醫特殊療法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試行)》參考2023年版醫療服務項目技術規范,將現行中醫特殊療法類價格項目映射整合為6項。
《中醫骨傷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試行)》參考2023年版醫療服務項目技術規范,將現行中醫骨傷類價格項目映射整合為9項。
《中醫針法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試行)》參考2023年版醫療服務項目技術規范,將現行中醫針法類價格項目映射整合為10項。
《中醫外治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試行)》,將現行中醫外治類價格項目映射整合為18項。
為什么數量少了?計價單位是怎么轉換的?特色療法如何收費?新老項目怎么銜接?從中醫類立項指南落地實施以來,得到了支持認可,但也有一些困惑聲音。
3月28日,國家醫保局舉辦中醫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解讀活動,國家醫保局醫藥價格和招標采購司專班項目組負責人張雯對常見問題進行了回復。
據解讀活動所示,長期以來,我國中醫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存在“一地一策”現象。此舉旨在通過規范價格項目、消除地區差異、優化收費機制,推動中醫藥服務提質增效,助力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3月28日,在國家醫保局舉辦的中醫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解讀直播中,國家醫保局醫藥價格和招標采購司專班項目組負責人張雯回復疑問。 曹子豪攝
為什么項目數量看起來變少了?減少的服務還能開展嗎?
新的中醫立項指南從原來的最多600余項整合為現在的99項,覆蓋中醫診療全領域,這并不是簡單刪除原有的價格項目,而是對服務產出相同的項目進行“合并同類項”,也就是說,在臨床治療中所運用到的中醫醫療手段沒有發生變化,只是對應的收費條目有所改變。
以中醫針法為例,各地按部位、材質或流派拆分為鼻針、眼針、金針等66項,計價單位有的按“穴位”,有的按“次”,導致收費混亂。新的立項指南結合臨床需求和患者服務產出,對中醫針法進行整合,最終歸為常規針法、特殊針具針法、特殊手法針法、特殊穴位(部位)針法這4項。從表面上看,項目數量確實減少了,但實際上價格項目的涵蓋范圍更廣了,能夠兼容的服務內容也更加豐富。
張雯表示,自2019年起,國家醫保局連續五年指導各省份動態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始終將中醫類項目納入優先調價范圍。統計顯示,全國中醫類醫療服務價格年均漲幅居所有學科首位,結構逐步優化。此次發布的五批中醫類立項指南,覆蓋灸法、拔罐、推拿、外治、針法、骨傷及特殊療法等全領域,標志著全國中醫服務價格項目加速邁向統一規范的“最后一公里”。
為什么特色項目在立項指南里看不見了?
“立項指南不是簡單刪減項目,而是以服務產出為導向優化結構。”張雯強調,在“普通針法”外,各地特色針法(如列入地市級及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靳三針、赤醫針等)可納入“特殊手法針法”統一收費,無需重復申報,既保留傳統特色,又減輕行政成本,“特殊手法針法”項目,價格高于普通手法針法,各個流派的特色針法都能按這個項目收費。
未來,在中醫傳承創新發展進程中,過去小范圍流出的技術還會被不斷挖掘,新的流派和手法也會不斷涌現,符合條件的特色針法技術可以直接按照“特殊手法針法”收費。例如,被列入地市級及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針法技術,不需要像過去那樣重新申報新增項目,大大方便了特色針法的傳承與創新。
為什么有的項目計價單位變了?
此次《指南》不僅支持改良創新,而且顆粒度更大。指南將過去按部位、手法、器具拆分的232項中醫類項目,整合為61個主項目、27個加收項、11個擴展項。
比如,針法治療上,過去,在各省確實存在“穴位”和“次”兩種計價單位,多數省份采用按“穴位”計價計費,即每扎一針收一次費,扎得越多費用越高。
在編制中醫針法立項指南時,廣泛聽取了行業及中醫專家的意見,經過多次深入討論和綜合考慮,最終達成共識:中醫針法收費,既要體現勞動投入,更要突出技術價值,我們將計價單位統一為“次”。不管醫生在治療時扎了多少針,只要達到治療效果就按相同價格收費。精湛醫術的價值就能更好地得到體現,也能激勵更多中醫人鉆研醫術 。
又比如,“中醫拔罐”整合走罐、閃罐等技術細節,避免重復收費;推拿項目從按“次”計價改為按“20分鐘”時長計價,體現技術勞務價值。
針對手法要求高的針法、骨傷項目,《指南》允許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在主項目基礎上加收一定的費用。北京市在中醫針法類項目中明確,主任醫師最高可加收60%,吉林省在中醫外治類項目中增設兒童加收20%,支持兒科發展。
此外,《指南》設立“儀器針法”項目,將電熱、磁療、光療等現代技術納入收費范圍,解決創新成果轉化難題。江蘇省在骨傷類項目中明確,使用器械輔助復位與傳統手法收費一致,避免技術歧視。
新舊價格項目如何銜接?新項目的兼容性增強了,但與現在臨床開展的服務是什么關系?是否有可參考的映射關系?
國家醫保局在印發各批立項指南時,同步將立項指南與原有項目、國家衛生健康委2023版技術規范三者間進行相互對應。同時,要求各省在對照整合時,一是務必將本地項目整合進去,形成本地化的映射關系表;二是務必將立項指南映射關系表提供給各地市醫保部門和醫療機構,同步做好政策解讀和跟蹤監測,幫助醫療機構從源頭厘清對應關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執行價格政策。
明確重復收費、分解收費、串換項目、超標準收費四類違規行為
值得注意的是,《指南》明確重復收費、分解收費、串換項目、超標準收費四類違規行為。例如,河南省規定“中醫拔罐”“中醫走罐”“中醫閃罐”不得同時收費;陜西省將扁桃體烙法、鼻中隔烙法整合為“中醫烙法”,消除重復計費空間。
國家醫保局醫藥價格和招標采購指導中心負責人唐菲透露,目前累計印發27批立項指南,預計年內再發布10批,全面覆蓋醫療服務領域。
下一步將重點開展三方面工作,首先是加強培訓指導,組織臨床專家、物價員培訓,確保醫療機構準確執行;其次是動態監測調整,利用醫保大數據跟蹤費用變化,防范基金風險;還會對指南未覆蓋的新技術開辟綠色審核通道,加速臨床轉化。
唐菲表示,通過“取公約數、用通用名、說普通話”,最終構建透明、規范、可持續的中醫服務價格體系,讓群眾得實惠、基金保安全、事業產業促發展。
I 版權聲明
本文來源 “國家醫療保障局官網、科創板日報、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由醫館界綜合整理,版權歸權利人所有。
編輯|桔梗 視覺|花椒
-活動預告-
茯苓|17675458287(微信同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