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站在臨海市白沙灣海濱公園的堤壩上遠望,澄澈的海面與湛藍的天空相接,宛如一段藍色絲綢鋪在天地之間。細白的沙灘上,隨處可見家長帶著孩子玩耍。
“以前這里是灘涂,來都不會來。現在和別人說我住在白沙灣邊上,他們都羨慕我。”臨海頭門社區居民蘇露露說。
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從一片荒蕪的鹽堿地蛻變成海天一色的網紅公園,白沙灣實現城市濱海濕地生態保護修復和海洋生態產品價值轉化互促共贏,其做法入選浙江省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
陸海統籌
建設“生態海灣”
白沙灣位于臺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是臨海市唯一城市海岸線。附近居民“靠海吃海”,以養殖蟶子、海蜇、紫菜為生。
隨著區域經濟發展與城市建設進程不斷加快,白沙灣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與資源利用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踩下去深一腳、淺一腳,都是泥。”蘇露露回憶,十多年前的白沙灣,就是“臟亂差”的代名詞。
2010年,臨海市著手編制臨港新城規劃、白沙灣概念規劃等,明確堅持陸海統籌,一體推進白沙灣濱海濕地生態修復項目。路徑雖明,踐行方知步履維艱。
“推進過程有三大難點,一是百姓政策處理工作復雜,二是資金缺乏,三是生態修復技術難。”臨海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說。
為實現退養還灘、退養還海,臨海市引導沿海居民前往堤壩外的海域進行水產養殖,同時鼓勵部分沿海居民向農業種植轉型,助力其端穩“飯碗”。
在資金方面,臨海市出臺《臨海市藍色海灣項目補助資金管理辦法》,并積極搶抓政策機遇,累計獲得中央財政補助2.35億元。
從岸線改造到淤泥清理,再到人文景觀打造,生態修復過程可謂是困難重重。通過船舶清淤、合理配置動植物、增設水交換泵站等手段,完成污染底泥清除224.29公頃;創新提出“上層用粗砂、下層用細砂”的沙灘分層修復方式,成功解決湖區沙灘由于沒有潮漲潮落而形成干灘的問題……關關難過關關過,十余年間,臨海市累計修復白沙灣濱海濕地3000多畝海水湖、5公里沙灘以及28公頃海岸綠化景觀,吸引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骨、斑嘴鴨來此棲息。
2022年12月,白沙灣濱海濕地生態修復項目順利通過國家藍色海灣驗收,并于2023年入選全國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十大典型案例。
文旅融合
打造“共富海灣”
在海邊踏浪,在沙灘上嬉戲,在棕櫚樹下曬日光浴……煥然一新的白沙灣被游客稱為“臺州小三亞”,迅速成為網紅打卡地。為積極承接生態價值外溢效應,臨海市打造白沙灣探險樂園和山海市集美食街,豐富文旅業態。
“沙灘弄好后,來玩的人多了。”白沙村村民林阿姨在白沙灣探險樂園旁擺攤,售賣關東煮、火山石烤腸、涼皮等小吃。她說,節假日營業額一天最高能有七八百元。
2023年11月3日晚,臺州日出·白沙海浪音樂節在白沙灣海濱公園火熱開唱。3天時間,海龜先生、島嶼心情、白日造夢等9支樂隊輪番上場,吸引近2萬名樂迷到場觀看。
張昊是椒江一家live house的主理人,也是國內各大音樂節的常客。“聽覺與視覺雙重享受,是一次很奇特、很美好的體驗。”回想起在白沙灣邊聽音樂邊看海景的場景,他仍記憶猶新。
2024年5月27日至29日,全國海岸賽艇沙灘沖刺公開賽(臨海站)舉行,12個省份近百名選手齊聚白沙灣,展開“速度與激情”的角逐。全國賽事的成功舉辦,進一步提升了白沙灣的知名度,也打開了白沙灣“體育+旅游”的發展新賽道。
同年11月9日,“跨越山海 邂逅精彩”白沙灣首屆健身跑活動順利舉行。“公告發布后,700個名額不到3天就報滿了。”臺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黨群工作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為呼吁更多人參與海洋生態保護,在設計T恤和獎牌時,特意融入了瓜頭鯨、跨海大橋等海灣港口元素。
以生態為基,打造多元文旅業態,白沙灣蹄疾步穩。據悉,近幾年的“五一”“十一”等假期,白沙灣每日人流量超10萬人次。
產業集聚
構建“活力海灣”
自白沙灣岸線整治后,浙江東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主任喻惠芹養成了沿著海岸線晨跑的習慣。每當站在海邊,看朝陽緩緩升起,染紅天空和大海,她總會感慨:“生活如此美好!”
15年前,該公司剛從溫州搬至臺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時,周圍都是灘涂,一片荒涼。“那時候為了給職工解悶,公司特意設了一個網吧室。現在周圍配套設施上來了,網吧室也閑置了。”喻惠芹說,“環境好了,大家愿意來了。今年二三月,我們招了40多名工人。”
近年來,臺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圍繞“海上絲路新門戶、數字智造新高地、臨港新城大花園”發展目標,著力打造世界級新材料基地、高端特色原料藥基地、汽車及零部件制造基地。隨著以白沙灣為主體,集生態居住、商貿金融、旅游休閑于一體的“山—城—灣—海”特色生態型城市空間逐漸形成,越來越多的人才來此逐夢、筑夢、圓夢。
去年9月30日舉行的臺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碩博人才招聘暨高層次人才項目對接活動周,共吸引2000余人參加,達成初步入職意向216人。
“去年以來,我們成功招引20余名博士、博士后。相信隨著紫金人才公寓等陸續投用,會有更多人才奔赴而來。”臺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黨群工作部相關負責人說。
生態紅利,還輻射帶動投資環境提升。“通過生態環境治理,促進營商環境優化,為產業集聚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臺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建設規劃局港口發展服務中心規劃發展科相關負責人說。
如今,在“兩山”理念的指引下,白沙灣生態產品價值轉化渠道進一步暢通。白沙灣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在臺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日新月異的發展中愈加凸顯。
作者:張怡 周紅霞
編輯:王瀟瑩
一審:符薇薇
二審:泮永翔
三審:黃元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