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深圳衛健委
1歲不會喊“爸爸媽媽”
也不需要太焦慮
真正需要關注的重要時間節點,是這些——
一般在孩子出生后3、6、8、12、18、24、36個月,家長可以通過觀察孩子不同時期的一些“成長信號”來識別早期孤獨癥(也稱“自閉癥”)風險。例如:
- 3個月時,對很大的聲音沒有反應、不看人的臉;
- 6個月時,不怎么出聲,不會笑出聲;
- 8個月時,聽到聲音不理人,分不清自己的媽媽和陌生人
- 12個月時,不會揮手或拍手,叫名字不理會;
▲圖源:騰訊醫典
- 18個月時,不怎么會叫“爸爸”或“媽媽”,不會與人對視;
- 2歲時,說的話讓人聽不懂;
- 2歲半時,可能只喜歡某樣東西,不會說2~3個字的短語,不會和家人說要大小便。
- 3歲時,不能與其他兒童交流、游戲,不會說自己的名字。
另外,部分孤獨癥孩子在18月齡前可能出現“技能倒退”,如原本會叫“媽媽”卻突然不叫了。
所以,建議所有兒童在2歲后繼續進行發育篩查。
▲深圳市康寧醫院展出的孤獨癥孩子們的畫
這些孩子成長路上的“雷達信號”,家長平時要多多留意,但也不必過度緊張。
如果發現多個預警信號,建議及時到醫療機構接受早期專業評估,早發現、早干預方能取得最佳效果。
「絕望是整個夜空,希望是一顆孤星」
今天是2025年4月2日
#世界孤獨癥關注日#
對星星的孩子多些理解
讓他們少些孤獨
大人的心思很復雜
星星的世界很簡單
/健康科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