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門胡塞武裝4月2日高調宣布,過去24小時內對美軍“哈里·杜魯門”號核動力航母發動三次飽和打擊,并擊落一架價值2億元人民幣的MQ-9“死神”無人機。
據胡塞武裝發言人葉海亞·薩雷亞聲明,其動用“海軍、火箭軍和空軍”,向紅海美軍艦隊發射多枚巡航導彈及自殺式無人機,目標直指“杜魯門”號航母。這是繼3月30日宣稱“擊落美軍預警機”后,胡塞武裝發起的第10輪襲艦行動。然而,美軍中央司令部堅稱“所有來襲目標均被攔截”,五角大樓未公布航母受損證據。軍事專家指出,胡塞武裝的“圣城-3”導彈射程僅800公里,且缺乏衛星制導,而美軍航母防御圈可達500公里,配備“標準-6”攔截彈和“密集陣”近防炮,理論上難以突破。但胡塞的“低成本消耗戰”策略——用440萬美元的導彈迫使美軍消耗1000萬美元攔截彈——已讓美國陷入經濟賬困局。
胡塞武裝的襲擊絕非單純軍事行動,而是精心設計的“認知戰”。以“支持巴勒斯坦”為旗號,胡塞武裝贏得阿拉伯世界同情,其提出的停火條件(以色列賠償1萬億美元、退回1967年邊界)雖看似極端,卻成功將紅海危機與加沙問題捆綁,迫使美國陷入道義困境。導彈殘骸上的“伊朗造”鋼印暴露德黑蘭的幕后支持。俄羅斯軍事評論員稱,胡塞已成為伊朗牽制美國的“代理人”,而沙特雖表面支持美軍護航,卻暗中與胡塞接觸談判,試圖在也門內戰中獲得主動權。曼德海峽承擔全球12%航運量,胡塞襲擊導致貨輪繞行非洲,推高油價30%。世界銀行報告顯示,紅海危機已使全球供應鏈壓力指數翻倍,堪比疫情峰值。
特朗普的“推特威懾”在胡塞武裝面前顯得蒼白。盡管他威脅“真正的痛苦尚未到來”,但美軍實際選擇卻暴露矛盾:全面地面戰可能重蹈阿富汗覆轍,而空襲難以摧毀胡塞分散的地下工事。盟友沙特、阿聯酋加速“向東看”,美軍紅海行動反而削弱地區影響力。更諷刺的是,胡塞擊落第16架“死神”無人機的視頻被配上字幕“看,他們連無人機都攔不住!”,在社交媒體瘋狂傳播,直接消解美軍威懾神話。
胡塞武裝的導彈或許從未真正擊沉美軍航母,但其用“敢亮劍”的姿態撕開了霸權偽裝。這場紅海博弈印證了《孫子兵法》的智慧:“上兵伐謀,其次伐交”。當超級大國的11艘核航母被一支“拖鞋軍”拖入消耗戰,全球權力格局的變遷已悄然加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