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春晚舞臺上最熟悉的陌生人,連續27次亮相的“民歌皇后”張也,用甜美的《瀏陽河》滋養了幾代人的除夕記憶。
當同齡人困于家長里短時,張也為患癌父親隱退五年,親手改寫“忠孝難兩全”的宿命。
當社會熱議“大齡未婚”時,張也卻把獨身過成詩,在公益舞臺續寫藝術生命。
這位國民女神的人生不需要婚姻加持,也不懼歲月丈量。
當5歲的張也站在花鼓戲舞臺上,稚嫩卻鏗鏘的童聲唱響《智取威虎山》時,臺下觀眾驚嘆,這哪是孩子?分明是老天爺賞飯吃。
張也出生在湖南長沙的花鼓戲世家,父母常年泡在劇場創作、演出,家中收音機循環播放戲曲選段,小時候的張也連玩具都是母親的水袖和父親的劇本。
耳濡目染下,張也模仿戲腔惟妙惟肖,甚至能完整復刻整場戲的唱詞與身段。
連專業演員都感慨張也這孩子天賦異稟,普通人專門練都不一定能有張也唱得好。
14歲那年,同齡人埋頭備戰中考時,張也做出驚人之舉:放棄重點高中,考入湖南藝術學校專攻戲曲。
外人看來子承父業很正常的事情,張也的父母卻曾經阻止過張也的選擇,想讓她的人生過得輕松一些。
因為他們自己知道唱戲這條路不好走,不想讓張也被唱戲束縛。
但是張也很有主見的用自己的想法說服了父母,她不是簡單的模仿,而是對自己的未來經過了認真的考量。
然而命運總是充滿戲劇性,一次校內聯歡會上,張也隨口清唱的民歌《山鄉小渡船》被電臺偶然錄下播出。
張也清澈透亮的嗓音引發聽眾熱烈點播,竟讓這首冷門歌曲意外翻紅。
戲曲老師還在惋惜好苗子被民歌拐跑了,張也卻在這份“意外”里聽見新可能,原來她的聲音不只能唱戲。
1986年,張也考入了中國音樂學院,加考試時演唱的歌曲《洗菜心》直接被編進了學院民族聲樂專業教材。
眼看著孩子在音樂方面越走越遠,張也的父母也盡可能的為女兒提供幫助。
他們找來了自己的老朋友金鐵霖教授,當聽到張也清脆嘹亮的嗓音時,金鐵霖教授很愉快地答應了親自教張也學聲樂。
也就是這一年,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上,18歲的張也帶著戲曲功底挑戰民歌賽道。盡管最終未進前三,但也積攢了舞臺經驗。
兩年后,張也再一次參加青歌賽,直接奪得專業組第三名的好成績,戲曲轉民歌的跨界之路終獲認可。
和張也同住一個大院的李谷一親眼見證張也的音樂之路,對她喜歡的緊,直接將張也收為干女兒兼關門弟子。
春晚導演組聽聞這對“民歌母女”的組合,當即發出邀約。
自此,張也連續27年亮相除夕夜,《采檳榔》等金曲響徹千家萬戶,戲曲世家的“小戲骨”正式蛻變為國民級民歌天后。
1995年,張也在事業如日中天時突然消失在公眾視野中。
當時張也已經連續7年登上春晚舞臺,《走進新時代》等代表作傳唱大江南北,一時間所有人都摸不著頭腦,還替張也感到惋惜。
原來是張也的父親確診癌癥的消息傳到了張也的耳朵里。
這個時間段的張也正在中國音樂學院攻讀碩士,空余時間還要參加演出,整個人忙的像個陀螺,精神和身體壓力已經很大。
家里人體諒張也的不容易,父親堅決不讓告訴張也,不想因為自己的身體打擾女兒的發展。
直到病情日益嚴重到了瞞不下去的地步,迫不得已才告訴張也具體情況。
接到消息的張也毫不猶豫按下暫停鍵,學業的壓力和事業的發展誘惑都沒能阻止張也的孝心。
她帶著父親輾轉北京、上海等地求醫,每天親自熬藥、陪護治療,甚至為尋訪中醫偏方走遍偏遠鄉鎮。
這5年里,張也推掉所有商演和晚會邀約,連春晚導演組多次致電也婉言謝絕,抓住一切時間陪在父親身邊。
2001年父親去世,張也盡心盡的照顧也算沒留遺憾,這之后張也就搬過來和母親一起住,兩個人相依為命。
等到張也重返舞臺時,民歌領域已涌現新人,但張也憑借扎實功底再創高峰。
《敖包相會》《瀏陽河》等歌曲廣為傳唱,大家擔心的張也會因為事業暫停而被時代忘記的情況根本沒有發生。
張也一開口,清亮的嗓音穿透時代記憶,大家紛紛驚嘆消失的5年不但沒有讓張也的歌聲退步,反而經過時間的沉淀,唱得更加動情。
這段經歷讓張也對音樂的理解更加深刻,舞臺永遠在那里,但父親只有一個,生命也只有一次,她的選擇無愧于心。
年輕時忙于演出和比賽,張也根本顧不上戀愛。
在年齡漸長以后,面對親友的關心和頻繁的介紹對象,張也發現自己覺得感情和婚姻并不是必需品。
面對媒體追問,張也從容回應,把自己活明白了,比找個人湊合更重要。
男高音歌唱家呂繼宏作為多次與張也合作參加節目演唱的搭檔,兩人的友情常引發猜測。
合作二十余年,兩人除了多次在春晚同臺,還私下會相約爬山、逛菜市場,但始終保持著“知己”界限。
呂繼宏結婚時張也坦然大方的送上祝福,自己則繼續專注音樂教學,參加各種公益演出。
當同齡人困于“瘦即是美”的審美枷鎖時,張也以豐腴體態自信登臺,用緊身禮服勾勒出流暢腰臀曲線,讓健康美成為新的時尚宣言。
張也用56年的人生軌跡,打破了女性必須通過婚姻證明價值的固有劇本。
與音樂知己呂繼宏保持三十余年的默契協作,證明情感聯結未必需要婚姻契約加持。
而投身公益演出、培養年輕歌者的行動,更讓張也的生命價值超越了世俗評判標準。
始終忠于內心選擇,才能活出生命最舒展的模樣。
信息來源:百科——張也
羊城晚報——獨家專訪:張也為爸爸離開舞臺5年
人民藝術家雜志——張也|淡出公眾視線為的是父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