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穿戴和AI結合的新硬件這幾年一直很多,比如Ai眼鏡和頭戴Ar設備,新產品是挺有創意的,但這些Aiot產品都無法轉換為實在的商業需求,市場空間一直不大。
智能穿戴硬件中,智能手表仍然是最大的品類。
而一家經營運動智能手表的公司Garmin,披露了非常樂觀的財報,2024年收入增加20%,利潤增加46%。沒想到吧,消費電子里還有這么高增速的品類,智能手表行業非常景氣。
但仔細一想,這個行業內,無非就是蘋果、華為、小米、三星這些原來的手機巨頭,作為
一家的非互聯網的智能手機公司,體量和軟件水平都不如前面這幾位,且競爭格局分散,居然也能殺出重圍。
能在巨頭夾擊下活得很滋潤,也確實是有點難以置信。這家從GPS系統發家的導航信息巨頭佳明,怎么今天又變成了智能手表的代表性股票呢?公司到底做對了什么呢?
一、冷熱不均
智能手表的2024年其實說不上很好,只是部分公司都有增長,如小米華為三星,這些安卓系公司增速很高,蘋果的出貨量倒是略有下滑。
首先推出智能手表的蘋果,也面臨著后發者的競爭,其中,佳明同樣是高增長中的一員。
目前看到,消費者正在不斷轉變,傳統的機械手表開始被替代了。2024年瑞士腕表業也是表現不佳,其中,對中國出口銳減20%,同時,各大腕表價格跳水嚴重,大家都把原因歸因于中國經濟不好,導致瑞士手表銷量下滑,但是,在智能化時代,手表的功能越多,用戶依賴度就越高,而賣點是奢侈、外觀設計、品牌敘事,核心功能卻長期不變的傳統機械手表,功能差距被越拉越大。機械手表的價值已經開始從平日穿戴轉變為特殊場合穿戴,這無疑會削弱購買收藏的意愿。
回到行業本身,價格更低,性能也都不弱的小米華為三星等安卓陣營公司的智能手表,在行業內增速最快。目前,幾千塊的蘋果表相對機械手表是很便宜,但相對其他同競品,也還是太貴了,智能手表只看性能,不像機械手表奢侈品按故事工藝營銷劃分等級。
所以看下來,智能手表整體搶機械手表市場,小米華為三星搶蘋果市場。
而佳明目前在行業的位置,按出貨量算不上大,還不到4.5%市占率,在Noise之下,但其收入在行業占比是相當高的,基本只低于蘋果和三星。
從財報中可以推出,佳明的手表業績營收接近38億美元,相比之下,小米手環應該只有10億多美元的收入,畢竟,買一個佳明手表的價格,差不多等同10個小米華為手環了。
另外要看到的是,行業價值量增長大于出貨量增長,這反映產品行業均價有提升,不少消費者也是更偏好不斷迭代升級自己的智能穿戴設備的級別。而小米、華為、三星的增長,也絕不是以量換價的增長,相反,其實它們的智能手表均價均有提升。
智能手表行業沒有以前機械表的奢侈品敘事分級,但性能差距還是造成了巨大的定價差距。比如幾百塊,只能買到滿足基本功能的基礎手環。而集成了導航定位、運動感知、健康數據監控等功能的智能手表,里面有大量傳感器和芯片,自然要幾千塊。
所以佳明的財報為什么好,一個是高端的智能手表里面,增速不錯,比大哥蘋果好很多,要知道,2024年蘋果applewatch所在業務線營收是下滑的,而佳明是增速20%。
也說明了公司在這個細分領域獨特的競爭優勢,高端產品在技術上有行業引領作用,能做好高端,含金量是要比中低端高,這也給到未來在行業地位更好更牢固的預期。
另外公司的股價表現也很不錯,在營收增長的情況下,公司的利潤率也出現了較大改善,帶動經營利潤率從20.9%增長至25.3%,估值也從20提升到30倍,是典型雙擊行情。
但市場的青睞更有一個關鍵的點,目前公司是稀缺的IOT設備公司,畢竟,蘋果、小米、三星的手表業務不單拆,而這些業務在母公司里又是邊沿業務,不產生重大財務影響,哪怕增速再快。
就算再看好小米、蘋果手表產品的未來,也買不了合適的股票。而業務大部分是智能手表的佳明,成分單純,所以提估值,得到溢價是比較正常的。
二、護城河在,東山再起
而佳明這家公司,發展軌跡也并非一帆風順,甚至可以說是一波三折。
公司在上世紀80年代創立,一開始是做民用GPS服務的公司,主要面向航空、航海,汽車海陸空的駕駛者的定位產品設備。一開始的GPS產品,還不能集成到手機里,就長這個樣。
當時,佳明一家toB的專用設備公司,核心業務在海陸空之間,最后還是汽車市場最大,最后也逐漸發展成汽車導航儀設備公司,在汽車GPS設備里面集成地圖、娛樂功能,占公司當時銷售額的72%。那個時候導航儀還是個稀缺品,也有如中國的凱立德這種歷史的眼淚公司。
但今天我們看到,在佳明財報里,汽車導航占比已經是10%左右,顯然,公司經歷了非常大的變化,而如果觀察財報也能發現,在導航儀占主要收入來源的2007年,公司營收是30億。到2017年,公司的營收才回到30億。公司曾經被互聯網巨頭們打敗一次。
2008年后,智能手機迅速變為多功能集成的終端,車載導航儀?不如打開手機上的谷歌地圖。
專業導航設備當然還有市場,但介乎專用和民用之間的大量產品,需求大量衰減,隨著營收下滑,公司股價自然也是大崩。
很多導航儀公司在那之后基本破產消失,但作為行業老大的佳明,還是從已有產品中挖掘了潛力,早在2003年,公司就推出了手表業務線,當然,這并不算是智能手表。但理論上,手表確實是導航功能的一個終端。也不太可能完全被手機替代。
公司穩住了商用的航海航天業務之后,開始把重心來到穿戴產品,像民用用途拓展,在最強的GPS導航能力基礎上,也增加了toC的核心功能技術,比如運動、健身時的精準傳感。時至今日,蘋果手表在專業跑步上的功能豐富度,還是不如佳明。
在很多運動細分領域的圈子里,佳明的產品也是有口皆碑。比如騎行,除了騎行用的儀表以外,佳明也有很多傳感器產品,用于專業運動訓練提升和安全感知。
固然,佳明的手表的軟件交互,跟手機協同,跟手機巨頭比是有差距的,但很多運動的傳感能力,算法積累,佳明依然占優。而適當降低智能度,也換來了好的續航,手機大廠們的智能手表,總是帶著快銷消費電子的思路去造所有產品,幾天一充,強調算力不強調功耗和續航。在城市可能還好,但在極端環境,運動,遇到突發事件,就有問題了。
手表的發明就是不受外界環境干擾查看時間,尤其是突發事件,很多機械表的賣點也在此,走幾十年也不壞,所以佳明的產品雖然也是智能手表,但用戶的感知就不一樣,結合過去在海陸空專用設備上的積累,可以說在這個賽道中走出了不一樣的產品定位風格。這一點跟lululemon也有點像,綁定專業人群,運營社區,靠產品力做細分產品冠軍。
目前,全球手表市場800-900億美元,智能手表占比一半,佳明的總占有率為4%左右,展望未來,仍然有充分的成長空間,行業雖然巨頭多,但是佳明可以扛住蘋果的競爭,當然,小米華為三星的增速均比佳明高,但問題是,它們跟佳明的競爭關系很不明顯,主要產品競對都沒有。-
但若把行業所有公司看下來,其實只有幾家公司罷了,甚至比手機還不激烈,Oppo和vivo沒來,而相比當年機械手表各大品牌差異定位百花齊放,競爭格局要好多了。
結語
佳明的未來依然不錯,印證了專業市場細分賽道冠軍是一個好的模式,這一個智能手表,市值都趕上賣汽車的福特公司了。這幾年來很多專業的運動設備也是在快速放量增長,比如佳明、比如影石。大公司總是無法深入邊沿市場理解消費者需求,這就是機會。
而佳明的估值現在看略高,還是30倍,主要原因今年的市場背景是消費大跌,同樣是消費的新龍頭公司、ELF、DECK、lululemon,一個比一個慘,它們的估值已經回到20倍左右,一比較佳明就高了。但如果不是美股的消費承壓,作為標準的雙擊消費股,還是競爭贏過蘋果,現在的佳明也不止當前這樣的估值了。而倘若美股回暖,不一定是跌最多的反彈最猛,反而是基本面改善最大的公司彈性最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