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爸爸媽媽領著一個男孩坐地鐵,剛上車,小男孩就穿越人群,占了個座位。
但是,他卻遲遲不坐,直到爸爸牽著媽媽過來,他才示意媽媽坐下。
媽媽笑著搖搖頭,說:“只有一個位置,你坐就好了。”
沒想到,3歲的小男孩卻說:
“我是男孩不用坐,媽媽你坐吧。”
媽媽坐下后,爸爸贊許地摸了摸兒子的頭,還語重心長地說:
你一定要照顧好我媳婦,不許哭不許鬧不許惹她,那是我媳婦,懂嗎?我去給你們掙錢。
孩子貼心,爸爸有愛,媽媽幸福,其樂融融。
相信,很多人都會羨慕。
似乎,一個人有沒有福氣,看她的孩子就知道了。
陽光懂事的孩子,背后一定有個健康向上的成長氛圍。
而媽媽,一定能從中感到幸福,享受快樂。
反之,當一個孩子開始看不起媽媽,一個家庭的災難也正在開啟。
不少媽媽,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都遇到過這樣一個問題:
“我的孩子不尊重我。”
年齡小的孩子,經常和媽媽發脾氣;
大一點兒的孩子,則常常會忽視媽媽說得話,甚至還會對媽媽講得道理不屑一顧。
對孩子付出良多的媽媽,著實委屈,甚至會覺得自己的付出,只換來一只白眼狼。
但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只是家庭氛圍的一面鏡子。
孩子的行為舉止,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其他家人的言傳身教。
在影視劇《加油!媽媽》中,董潔扮演的全職媽媽何曉涵,就讓人覺得很委屈。
在外,她能據理力爭,合理提出自己的訴求。
在內,她卻成了沒用的媳婦兒,被女兒輕視的媽媽。
這一切,都是因為婆婆看不起她的家世背景和學歷。
三句話里,兩句是對她的鄙視和貶低。
就連女兒不小心摔了一跤,婆婆都能往她身上扣帽子,怪她沒事做,還看不好孩子。
而丈夫,整天不是忙著工作,就是顧著手機,從來不會為妻子說一句好話。
看著連大氣都不敢出的媽媽,女兒也是直接罵她沒用。
而在這個冷漠勢利的家里,她也常常被壓得喘不過氣來。
有心理咨詢師表示:
孩子沒有自己的判斷力,只能模仿父母。而他模仿的,往往是看起來更強勢的一方。
的確,一個孩子怎么對待媽媽,能折射出這個家的其他成員是在怎么對待妻子。
一個長期忍受歧視、被忽視的媽媽,很容易把負能量轉移到家庭中。
長此以往,這個家只會怨氣不斷、冷如冰窖,孩子自然也不會有什么好的發展。
女人這輩子,最渴望的就是愛和理解。
前不久,在網上看到一段爸爸“教訓”女兒的視頻。
視頻中,媽媽正拿著紙巾,在擦桌子。
一旁的女兒,語氣焦急,不斷命令媽媽快點兒。
這樣的催促,很快就引發了媽媽的不滿。
此時,忙工作的爸爸沒有置之不理,而是收起手機,就著媽媽的話,指出女兒的問題。
甚至,還開始示范,和媽媽說話的正確方式。
一番操作下來,他還不忘反問女兒:“你剛才用命令的語氣跟媽媽說話,對還是不對?”
聽到女兒乖乖認錯,他還繼續引導對方要跟媽媽說一聲“對不起”。
在看完視頻后,很多網友開始點贊爸爸的做法。
不僅為小女孩感到慶幸,也為媽媽感到值得。
這位爸爸,在處理家庭關系時,從頭到尾沒有聽之任之。
而是選擇和媽媽站在一切,來糾正這顆差點兒長歪的小樹杈。
惠特曼有句詩這么說:
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最初看見什么,就變成什么……
所以,當你看到一個孩子愛媽媽,寵媽媽,一定要明白,這背后,一定有更愛她的丈夫。
無獨有偶,還刷到過這樣一個視頻。
戀愛11周年,老公下班回家時,很有心地給老婆帶回一束鮮花。
兩個兒子看見爸爸給媽媽送花,立馬也學著爸爸的樣子,又是急著給媽媽遞花,又是忙著給媽媽拿水、送零食。
媽媽笑著說:“我們家平時的相處模式也是這樣,因為我老公很照顧我、很疼愛我,所以兩個兒子平時也都是對我照顧有加。”
評論區里,大家都說:“只有在這樣有愛的家庭氛圍中,才能養出這樣溫暖有愛的孩子?!?/p>
爸爸為媽媽撐腰,不讓媽媽受委屈,孩子也會在有愛、溫暖的家庭氛圍下規范自己的行為,擁有愛人的能力。
而內心得到足夠滋養的媽媽,不僅情緒會更加平和,也會更加樂意為一個家庭去付出,為家里的每一個人去著想。
正如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所說:
爸爸應該是媽媽的保護者和照顧者。正因為有了爸爸的支持,媽媽和孩子才能發展出親密關系。
我們總說“窮養兒、富養女”,但其實,一個家庭里最應該被富養的就是媽媽。
因為媽媽的情緒、素質、眼界、精神面貌里,藏著孩子的未來,甚至一個家庭的命運。
就像有網友說的:
看一個家庭是走向衰敗還是崛起,不要看他家有沒有錢,有沒有權。 孩子成績好不好,丈夫工作好不好,只要看一點,那就是這家的女主人過得開心不開心。
媽媽越快樂、越幸福,就會越有耐心,越有智慧。
一個被富養的媽媽,會激活整個家的風水,帶領整個家欣欣向榮。
作為爸爸,男人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其實就是好好愛媽媽。
1.把媽媽的辛苦看在眼里
媽媽的辛苦,很多時候是看不見的。
特別是在很多“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模式中,很多爸爸是缺位的。
殊不知,養育孩子、經營家庭,是夫妻共同的責任。
所以,作為一個丈夫,有空的時候,不妨學著放下手機、分擔家務。
即使你忙到不行,對于妻子的勞動成果,也要學會尊重。
多說幾句:
辛苦了。 家里真干凈。 飯菜真好吃。
或許,才能讓孩子有更正確的視野,讓妻子有更溫暖的內心。
2.花時間陪伴媽媽
教育家劉長銘曾說,夫妻關系永遠第一重要。
所以,正值了一輩子的劉長銘,只在一件事兒上撒過謊。
那就是別人喊他去外邊吃飯時,他會說:“對不起,今天晚上有安排。”
而這個安排,就是回家陪妻子,照顧孩子。
回到家里,哪怕多和妻子說一句話,分享一下工作上的喜樂。
哪怕啥也不說,只是待在彼此身邊,做做飯,看看書,也能很大程度上消解一天的疲倦。
哪怕,只是出去散散步,肩并肩走在一切。
人到中年,最怕的就是倦怠。
而聰明人都知道,陪伴能讓媽媽擁有好心情,能讓孩子擁有更踏實的愛。
而這,也是一個家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的根本保障。
3.愛要用儀式感來表達
《愛的五種語言》中說:“愛需要一些精心準備的時間?!?/p>
所謂儀式感,就是給愛一些驚喜的時刻,來對抗平凡生活的瑣碎和枯燥。
還記得,網上有一位爸爸,在520那天,帶著兒子給媽媽準備禮物,甚至在樓下彩排了很久。
這一次次的的小驚喜,不僅能讓媽媽感到幸福,也能讓孩子懂得生活。
很多時候,真正讓人開心的,不是禮物,而是被用心對待。
所以,請給生活增加一點儀式感,那正是愛的痕跡。
《愛的藝術》中說:
乳汁象征母愛的一個方面,對生命的關心和肯定,蜂蜜象征生活的甘美,對生活的愛和活在世上的幸福。 為了能給予“蜂蜜”,她不僅應該是一個好母親,同時也應該是個幸福的人,但這一目標只有少數人能達到。
想要一家庭幸福,不僅需要索取,也需要付出。
多維護一點,多付出一點,多用心一點,才能為家創造出真正好的氛圍。
這樣的氛圍下,不僅有滿心喜樂的媽媽,也會有陽光向上的孩子。
想要讓孩子不長歪,想要讓妻子夠幸福,那么就需要丈夫,花時間愛護妻子,花精力呵護妻子,花心思關心妻子。
作者 | 納豆,我在彈指間環游地球。個人公眾號:四五頁(dreaminggirls3)
主播 | 安東尼,朝鮮冷面下藏著一顆韓國燒烤的心。
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