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票”登場:拆遷安置的新劇本
3月26日,西安市西咸新區空港新城實施回遷居民房票選房,回遷居民憑安置房票現場選擇星皓仕嘉樓盤商品房,共分配住房460余套,涉及900余名被拆遷群眾的安置。
這是西咸新區“房票安置”政策落地后的首次實施
3月26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發布《關于規范城市更新實施工作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并宣布自2025年4月9日起施行。其中,“房票安置”進入公眾視野。這張小小的“票”,背后藏著地方政府的債務壓力、房地產市場的庫存焦慮,以及拆遷戶的安居夢。
“房票”到底是啥?
簡單來說,“房票”就是拆遷補償款的“代金券”。政府把你的房屋征收補償款貨幣化,再發你一張“房票”,憑票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區域內購買政府指定的商品房。
目前,房票安置的操作方式是政府按照每平米價格對拆遷群眾予以補貼,且按照戶口在冊人數每人一定平米數量進行補貼,拆遷群眾需要補足剩余差價款。
誰在玩“房票”?
別以為深圳是第一個吃螃蟹的。其實,全國已有30多個城市試水房票安置。廣州早在2023年就推出了“房票安置房源超市”,鄭州、西安、漳州等城市也相繼啟動相關試點。
但在過去房地產市場去化好的時候,房票安置無法大面積推行開,在當下市場環境下,房票安置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這是一場“印錢”游戲嗎?
嚴格來說,房票安置是一種地方政府“化債”的手段。房地產市場好的時候,政府直接拿錢補償,拆遷戶愛怎么花就怎么花。但如今市場承壓,政府現金流緊張,房企庫存高企,于是“房票”應運而生:
對政府而言,減少現金支出,減輕財政壓力,一張票相當于一次“財政印鈔”。
對房企而言,加速庫存去化,把“賣不掉的房”變成“拆遷安置房”。
對拆遷戶而言,獲得的是可上市交易的商品房,但也面臨可選房源有限、區域性限制、房票套現政策性限制等問題。
“房票”是個雙刃劍?
從市場角度看,房票安置的確能帶來一些積極影響:
對新房市場,房票加速庫存消化(尤其是拆遷范圍附近價格較低的新建商品住房),讓開發商手里的“燙手山芋”找到歸宿。
對二手房市場,若政策進一步放寬,允許房票購買二手房,那對“冷凍”的二手房交易無疑是場及時雨。
對拆遷戶,意味著不再像過去那樣需要等待回遷房的建設,現在可以直接入住,在拿到房產證后上市交易。
但問題也不少:
拆遷戶是否真能選到合適的房? 有些年長者信息渠道有限,對政策理解不透,可能面臨“選房難”的問題。
如果新建商品住房被納入可選范圍,目標客群的突變,房票帶來的集中去化可能導致部分樓盤入住人群結構突變,后期物業管理、社區環境可能發生巨大變化。
房票有政策優惠時效性限制的問題。
未來的“房票”還能怎么玩?
在房地產下行周期下,房票安置無疑是一種積極的嘗試。如果西安等城市能進一步開放“房票購二手房”,或許能給二手房市場帶來新的活力,促成更良性的市場循環。歸根結底,房票能否成功,關鍵在于是否真正保障了拆遷戶的權益,同時在地方財政困難的當下能否成為推動市場良性發展的重要手段。
房票安置早已提出,在當下開始全國范圍推行,是解決目前房地產市場困境的較優方案,至于落地結果如何,還有待市場的檢驗。至少在西安新房與二手房快速“極凍”的局面之下,讓人看到了一絲破局的希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