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世界的政治格局中,許多人都會把中國與西方世界對立,在歐盟中,各國常常在各種問題上與中國持不同態度。
不過,有一個國家,它不跟隨西方對中國的批評,在關鍵時刻出手為中國“擋刀”,是歐洲第一個對中國免簽的國家,這個國家就是匈牙利。
它是一個地處中歐的小國,它的舉動令世界震驚,為何匈牙利會在眾多壓力下,堅定站在中國這一邊?匈牙利究竟是怎樣成為中國的“親兄弟”,在關鍵時刻伸出援手的?
【匈牙利與中國的歷史淵源】
匈牙利和中國,兩個看似相隔遙遠的國度,其實有著不為人知的深厚淵源,有學者認為,歷史上,匈牙利的祖先是匈奴,曾一度橫掃中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不可忽視的力量。
公元前200年左右,匈奴的騎兵對漢朝構成了極大威脅,影響了中國的外交和軍事戰略,匈牙利,正是匈奴的后裔之一,直到公元431年“大夏”滅亡后,匈奴在中原的訊息徹底消失了。
兩者之前的關系充滿了敵對,但這段歷史為匈牙利人留下了深深的“東方情結”,這種文化的淵源,讓匈牙利在心理上自然與中國產生了某種親近感。
匈牙利不只是從歷史的角度認同中國,在語言的排列上也展現了與中國文化的相似性,它與中國一樣,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方式。
這種小小的相似文化,實際上為兩國之間的關系搭建了某種無形的橋梁,對于匈牙利人來說,中國是有著共同文化基因的“親兄弟”。
也正是這種歷史與文化上的認同感,讓匈牙利在后來的外交中,選擇了堅定站在中國這一邊,這種親近,跨越了歷史的敵對關系,變成了如今的“戰略伙伴”身份。
從1990年左右,中匈兩國簽署互免簽證協議,匈牙利就開始成為當時歐洲對中國人唯一免簽的國家。
【向中國移民敞開懷抱的“歐洲窗口”】
如果說歷史上的文化淵源是情感的紐帶,那匈牙利向中國敞開的現實窗口,則是另一種更具現實意義的選擇。
這個窗口,正是匈牙利日益開放的移民政策,跟大多數西歐國家對移民政策的謹慎排斥不同,匈牙利早在十多年前就為中國人打開了方便之門。
無語言要求,無學歷限制,無需高收入背景,一人申請,全家三代皆可受益,這樣的政策在整個歐洲也算是少有的存在。
布達佩斯,這座有著“多瑙河明珠”之稱的城市,如今已經成為中歐最大的華人聚居地之一,據公開數據,目前在匈牙利定居的華人超過六萬,僅布達佩斯就有三萬以上。
走在城市的街頭,中餐館、服裝批發市場、中醫診所隨處可見,一些匈牙利本地人也開始接觸和學習中文。
這種深度融入的背后,離不開匈牙利政府在政策上的持續扶持和文化包容,2013年到2017年間,匈牙利曾開放“國債移民”項目,受到大量中國高凈值家庭青睞。
雖然該政策一度中止,但2024年7月,匈牙利宣布重啟投資移民計劃,這一次,申請人可通過房地產基金、房產直購或向教育機構捐贈等方式獲得十年居留權。
相比其他歐盟國家動輒五十萬歐元以上的門檻和繁復審查,匈牙利的設定更為實際,更接地氣。
這是一場主動的“文化引流”,匈牙利對中國人并沒有特殊的戒備,它希望通過這種人口融合,為自己打開一條通往東亞的新通道。
在經濟上,中國企業投資也更愿意將匈牙利作為進入歐洲市場的前哨站,電動車巨頭、科技公司、物流平臺等紛紛落戶匈牙利,背后正是這種“人隨產業走,政策隨人設”在雙重推動。
從生活成本來看,匈牙利的確有其現實優勢,作為歐盟中物價相對較低的國家,它的醫療系統遵循歐盟標準,教育資源也在QS世界大學排名中表現不俗。
對于很多計劃移民的中國家庭而言,匈牙利既不像法國那樣生活壓力大,也不像德國那樣制度繁復,它恰到好處地處在文化包容與制度自由的交匯點上,成為一種理想化的“第二家園”。
正因如此,匈牙利成為歐洲華人最集中的國家之一,也逐漸成長為中國在歐盟范圍內的利益交匯點。
這里既是落腳點,也是跳板,不少中國人在匈牙利定居后再擴展至更廣泛的申根區國家,形成了一個看不見的“東方網絡”。
在這個密切互動不斷加深的過程中,匈牙利對中國的支持,也從文化與移民,走向了更敏感的國際支持。
【為中國“擋刀”】
匈牙利在國際政治中屢屢為中國“擋刀”,當西方國家紛紛對中國的外交政策發難,在一些敏感問題上頻繁對中國施壓時,匈牙利總是第一個站出來支持中國的國家之一。
它的外交立場,不管是經濟還是政治領域,往往與大多數歐盟成員國的立場相左,但它卻始終堅持著與中國的親密合作。
在2016年,西方國家推動臺灣地區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的議案時,匈牙利就毫不猶豫地使用了它在國際機構中的一票否決權,堅決反對這一提案。
匈牙利的舉動,在歐盟內引起了不小的波動,它始終堅守一個中國的原則,維護了中國的國家尊嚴。
這個行為,是匈牙利政府基于長期對中國政策的堅持和深度認同的表現,同樣,在新冠疫情爆發后,全球各國爭先恐后地尋求疫苗,西方國家對中國產疫苗的質疑聲不斷。
美國和它的盟國聯合起來,試圖通過媒體和輿論影響其他國家不要采購中國疫苗,此時,匈牙利再度展現出它對中國的堅定支持,成為了第一個批準并大規模采購中國疫苗的歐盟國家。
不僅如此,匈牙利還與中國達成協議,在本國設立疫苗生產線,將中國產疫苗引入歐盟市場,匈牙利總理和外長親自去機場迎接疫苗,總統也公開接種。
這一舉動,是對中國疫苗的信任,也體現了匈牙利對中國立場的認可,與其他歐洲國家在很多問題上“保持距離”不同,匈牙利的外交政策顯示出一種“逆流而上”的勇氣。
這種勇氣,讓它贏得了中國的感激,也讓它在歐洲的外交格局中,找到了自己的獨特位置。
但匈牙利的選擇也并非沒有代價,由于匈牙利在歐盟內部多次為中國發聲,它在與西方國家的互動中,時常面臨外交壓力。
美國以及歐盟的一些大國,曾多次對匈牙利表示不滿,在一些場合公開對它進行批評,但匈牙利并沒有因此改變立場,在多個場合再次展現出它對中國的支持。
在南海問題、臺灣問題、5G技術等敏感議題上,匈牙利始終站在中國一方,這種堅定的外交姿態,背后是匈牙利對中國政策的深刻認同,也是它獨立自主外交道路的明確選擇。
隨著匈牙利與中國合作的日益加深,它成為了中國在歐洲重要的支持者和伙伴,匈牙利通過貿易、投資等經濟領域為中國打開了新的市場。
在許多國際場合堅定地支持中國,成為了中國與西方國家之間的“橋梁”,正是因為匈牙利的勇敢與堅持,兩國的關系得以更加穩固。
【經濟互綁】
在面對國內外經濟壓力時,匈牙利早早看到了中國經濟崛起的潛力,并將我們視為發展的重要合作伙伴。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匈牙利的經濟遭受了嚴重的打擊,歐洲的經濟體系沒能及時提供足夠的支持。
在這種背景下,匈牙利政府決定轉向東方,中國,希望通過與中國的合作,尋找一條不同于傳統西方經濟模式的發展道路。
自那時起,匈牙利便與中國展開了更加深入的經濟合作,中國為匈牙利提供了急需的資金援助,還通過“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了兩國在基礎設施建設、能源、物流等多個領域的合作。
匈牙利成為了“一帶一路”歐洲沿線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許多中國企業在匈牙利設立了分支機構,開始進軍中東歐市場。
這些合作使匈牙利的經濟得到了有效的提振,在經濟危機后的恢復期,匈牙利能夠通過中國的投資重新站穩腳跟。
依靠中國的投資,匈牙利拉動了經濟增長,也通過中國市場擴大了自己的出口,在這個過程中,匈牙利與中國的關系愈發緊密,經濟合作成為兩國友誼的重要支柱。
此外,匈牙利的加入和參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也為它國內帶來了長遠的戰略利益,通過積極參與中國的國際合作,它提升了在國際上的話語權,獲得了更多的資源和市場份額。
匈牙利官方還多次發表聲明,明確將繼續作為中國在歐洲的重要合作伙伴,推動兩國在各個領域的交流與合作,進一步加深彼此之間的依賴關系。
【結語】
在這個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匈牙利通過堅定的外交政策,走出了自己的一條獨立道路,它是中國失散的“親兄弟”,是中國在歐洲的戰略伙伴。
通過與中國的緊密合作,匈牙利實現了自身的經濟復蘇,也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找到了屬于自己的位置,這種勇于堅持的精神,正是現代國家在國際舞臺上立足的重要品質。
【參考資料】
2024-05-06 11:37:05 來源:中國南南合作網《“向東開放” 擁抱中國——匈牙利堅定不移發展對華友好合作》
2024-05-10 06:33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匈牙利關于建立新時代全天候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
維基百科《匈牙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