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訊社四川訊www.cnatv.com.cn/(特約記者張均)邛崍市夾關鎮天井村2025年清明節前夕,邛崍市夾關鎮天井村的山間小路上風雨交加,村支書汪世福與村委陳書記,村干部帶著記者一同深一腳淺一腳地走訪沃柑種植戶。果農們望著掛滿枝頭的生態沃柑,既欣喜又焦慮:“果子熟了,銷路咋辦?”汪世福眉頭緊鎖,卻語氣堅定:“路再難走,也要帶大家瞠出一條道來!”
“走上山頂,工作下到基層”
天井村地處山區,交通不便,沃柑種植是村民主要收入來源。2025年掛果豐收,但市場波動和物流成本讓銷路成為難題。汪世福帶領村委班子挨家挨戶調研,記錄每家產量、品質和困難訴求。村民都感慨:“汪書記鞋底都磨破了,雨天還幫我們聯系貨車,真是一步步'走'出來的信任!”
扎根基層的10年夾關鎮山鎮殘聯專干到四川省殘聯第八屆主席團委員.
汪世福的基層履歷深厚:他推動村級環境整治和干部一線鍛煉。2005年調任天臺山鎮天井村總支部書記后,他結合當地實際,引入“產業能人”模式,借鑒郫都區“產業村長”經驗,聘請技術專家指導沃柑種植,提升品質標準。同時,他推動成立合作社,對接電商平臺,嘗試直播帶貨,參考山西“百村直播”活動經驗,探索"線上+線下"雙渠道銷路。
殘聯專干的“雙重使命”:點亮弱勢群體的希望除了村支書身份,汪世福還是夾關鎮殘聯專干。10年來,他走遍全鎮殘疾人家庭,確保助殘政策落地,更通過產業幫扶讓殘疾人參與沃柑種植。村民老李(肢體殘疾)說:“汪書記幫我申請了小額貸款,現在我家3畝沃柑年收入超2萬元。“這種“扶志+扶技”的模式,讓殘疾人群體從政策受益者變為鄉村振興的參與者。
記者手記
風雨中的天井村,汪世福的背影與山巒融為一體。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從縣鎮委機關到田間地頭,他用10年詮釋了“基層行者”的擔當。正如他所言:“山頂的路雖陡,但站在這里,才能看清百姓的需要。”
正如他“成就夢想我也行”為殘疾人群體點亮了致富增收的“希望之光”
值班總編 郇詠 責任編輯 嚴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