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西泠印社、江蘇省書法家協會作為學術指導,江蘇省篆刻研究會、中國印學博物館、上海韓天衡美術館聯合主辦的“江流有聲——長三角篆刻名家作品邀請展(第二回)”于2025年4月1日下午在江蘇省現代美術館揭幕。
本次展覽是繼八年前首屆“江流有聲”展覽后的又一次盛會,不僅是對長三角篆刻創作成果的集中檢閱,更是三省一市篆刻界深化合作、共謀發展的生動實踐。展覽通過“交互提名”的創新機制,遴選出56位“60后”至“80后”的中堅力量,呈現出“守正”與“創新”并重的藝術風貌。
江蘇省篆刻研究會名譽會長、南京藝術學院教授
黃惇講話
西泠印社社委會社團處處長
戴海棟講話
江蘇省文史館館員、江蘇省篆刻研究會會長
李路平致歡迎辭
上海市書協篆刻委員會副主任、西泠印社理事
張煒羽發言
江蘇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
劉軒明講話
江蘇省篆刻研究會執行會長、南京藝術學院教授
金丹主持開幕式
江蘇省篆刻研究會名譽會長、南京藝術學院教授黃惇在講話中,梳理了長三角地區自元明以來的文人篆刻脈絡,解釋了“江流有聲”展覽名稱的由來,肯定了江、浙、滬、皖地區為文人篆刻發展作出的重要貢獻。西泠印社社委會社團處處長戴海棟在講話中強調,本次展出的篆刻作品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符號代表,更是“講好東方故事”的媒介之一。江蘇文史研究館館員、江蘇省篆刻研究會會長李路平指出本次展覽既重現了篆刻藝術的深刻底蘊,更展現了“長三角一體化”文化在篆刻領域的時代面貌;本次展覽中,我們既能看到對古璽、漢印、元朱文等經典風格的傳承,也有新銳藝術家在觀念上的大膽突破,呈現了風貌的多樣與豐富。作者代表上海市書協篆刻委員會副主任、西泠印社理事張煒羽發言,本次展覽體現了長三角地區篆刻人才的梯隊建設成果,加強了地區篆刻藝術交流,進一步探索符合時代精神的篆刻新作。江蘇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劉軒明認為,此次江、浙、滬、皖多地聯合辦展,正是踐行“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的文化行動,并期待以展覽為平臺,進一步打通區域藝術資源,構建“共研、共創、共享”的協同機制。最后,江蘇省現代美術館館長趙震接受捐贈作品并頒發收藏證書。開幕式由江蘇省篆刻研究會執行會長、南京藝術學院教授金丹主持。
江蘇省現代美術館館長趙震接受捐贈作品并頒發收藏證書
開幕式現場
中國書協顧問、全國教育書畫協會名譽會長言恭達,江蘇省文化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葉飚榮,中國畫研究會副會長、江蘇省中國畫研究會會長高云,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名譽院長管峻,省政府參事、江蘇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劉燦銘,中國印學博物館館長喬中石,南京博物院藝術研究所原所長莊天明,江蘇開放大學藝術學院院長黃一斕,江蘇省書法家協會副秘書長紀松,南京藝術學院美術與書法學院副院長劉春,江蘇省文化藝術研究院副院長郭列平,江蘇省青少年書畫協會會長潘永斯,以及徐暢、孫洵、張遴駿、盧普新、顧工、蔣瑾琦、李夏榮、杜志強、周斌峰、張漢怡、呂赟等嘉賓出席了開幕式。
研討會現場
本次展覽至2025年4月13日閉幕后,將在上海、杭州等地巡回展出,歡迎相關地區的讀者繼續關注展覽動態。
嘉賓合影
展覽花絮
展覽作品集選頁
□黃 惇
由江蘇省篆刻研究會、中國印學博物館、上海韓天衡美術館聯合舉辦的“江流有聲·長三角篆刻名家作品邀請展”與觀眾見面了。應邀參展的作者大都是60、70年代出生的中年人,中年人承上啟下,恰可通過他們了解當下三省一市的篆刻藝術現狀。
江浙滬皖在文人篆刻藝術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從元代起,文人篆刻藝術的發端地即是杭州,活動于此的趙孟頫、吾衍關于崇尚漢印的觀念,鼎定了文人篆刻藝術的發展基調,在元代不僅出現了以趙孟頫圓朱文樣式的印風格局,也出現了仿漢印的印風格局。此外,元代末年出現的自書自刻的文人篆刻家王冕也是浙產。王冕與吾衍弟子吳睿等因避兵燹,常往來于松江、昆山一帶,于是將篆刻藝術傳播至江蘇蘇州,昆山印人朱珪即在此成為吳睿的弟子。至明代中葉,蘇州文徵明、文彭父子,承趙孟頫一脈,崛起于印壇,被譽為中興者,“白登秦漢,朱壓宋元”。此后蘇州、南京一帶成為文人篆刻家之星宿海。其時海上顧從德于隆慶六年以原印拓成《集古印譜》問世,復版刻《印藪》,使秦漢印廣為傳播,受此譜影響,明末的文人篆刻藝術在江浙一帶蔚然成風。晚明以來,比鄰江浙的徽州多出印人,而其中杰出者無不以江浙大都會為活動地。即如本展展名“江流有聲”,既取自東坡《赤壁賦》句,又與安徽懷寧印人鄧石如“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印章有淵源,此印即刻于江蘇京口,而藏于浙江杭州。入清之后,四地印人依舊活躍,先后在江浙滬皖活動的文人篆刻藝術家流派紛呈。若徽派于揚州、浙派于杭州、云間派于海上,他如虞山派、揚州四鳳派、如皋派等等,皆產于江浙滬皖而波及神州各地。
晚近的篆刻藝術家出于江浙滬皖者,可謂群星爭輝,若鄧石如、吳讓之、趙之謙、黃士陵、徐三庚、吳昌碩、王福庵、趙叔孺、趙古泥、來楚生等等,皆以具有創造性的印章藝術風格澤被后世。若海派以吳昌碩為例,產于浙江安吉,發展于蘇州,而活動于海上,又成為杭州西泠印社的第一任社長,可見四地的篆刻藝術交相輝映,密不可分。他的藝術活動軌跡,是四地許多篆刻家的縮影。
今天創意四地中年篆刻家聯展的思路,我以為有三點價值取向,其一是具有歷史感,可使四地篆刻家站在豐厚的歷史積淀上,審視自己篆刻藝術作品;其二是具有時代感,可充分展示江浙滬皖四地當代篆刻藝術創作的成果;其三是強強聯手,必將促進當代篆刻藝術的發展。
江蘇 李夏榮 作品
江蘇 陳巧令 作品
浙江 管凌 作品
浙江 陳峰 作品
上海 張遴駿 作品
上海 周建國 作品
安徽 戴武 作品
安徽 張偉 作品
來源:江蘇省篆刻研究會
通訊員 李崢旸、李姝燔、劉星池、鄭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